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整治假维修假保养,需要“透明4S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19 16:46

铛、铛、铛……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维修技师说,这些都会以撞车受损来定损,“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9月下旬,有记者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惊人乱象。

4S店的维修保养价格往往高于其他汽修店,而正常利润之外,一些4S店还以“损坏汽车”等方式“创收”,令人不齿。实际上,4S店之所以存在非法创收空间,主要问题是因为店方与车主间的信息不对称、店方操作不透明。如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所说,车辆维修的专业性较强,为4S店的欺蒙创造了条件。

除了买卖双方专业信息不对称外,4S店自身的管理制度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其“暗箱操作”:一瓶节气门清洗剂99元,清洗节气门工时费180元,但技师说倒掉就给倒掉了。结果是,4S店和技师什么都没付出,就干赚了279元,车主什么也没得到,却搭了279元。这种事跟“专业性”没什么关系,是4S店利用“车主不得进车间”的管理制度,掩护猫腻行为。

专家认为,靠消费者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或指望4S店诚信守法地经营,都无法杜绝类似情况,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监管当然有必要加强,但面对庞大的汽车专卖市场,有限的监管资源能否能覆盖全部的4S店,恐怕是个问题。再者,4S店的维修保养现场的近乎全封闭式,决定了消费者知情难,取证更难,维权更是无从谈起。

4S店的维修保养欺诈现象,与高发的汽车销售欺诈以及消费者维权难问题,都与4S店的事实垄断有不小的关系。尽管说,砸好零件、扔掉保养用品等情况,车主们看不到,但4S店行业的假保养、过度维修问题更严重,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明知可能挨宰,却仍“偏爱”4S店,无非是因为4S店是厂家指定代理商——只有它拥有原厂配件以及相关技术,这为4S店培养“忠诚客户群”并高价销售配件、高价收取服务费创造了条件。

而如果市场是开放的,到处都有原厂配件,竞争比较充分,欺蒙成性的维修店恐怕早被消费者抛弃了。但一直以来的情况却是,多数4S店都不太在意消费者印象,店大欺客在4S店行业从来都是见怪不怪。原因其实就是俩字:垄断。

汽车销售的品牌垄断问题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正不断松动,相信这个问题终有一天会彻底解决。而这之前,对4S店的维修保养欺诈,也并非没有办法。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责令其透明,比如学习透明餐馆的管理方式,一个是,维修车间仿造透明厨房的样式改建;再就是,维修车间设置无死角监控,车主可以通过监控视频观摩维修保养过程,也可以事后调阅视频资料获取证据,这能有效制约“暗箱操作”的问题。

事前防范和事后惩戒一个都不能少。媒体曝光的这两家4S店,其砸坏好零件究竟涉嫌骗保,还是毁坏财物违法行为?假维修假保养行为是否涉嫌销售欺诈?有关部门应介入调查,依法查处。而对这种不靠修车,专靠“忽悠车主”、靠蒙人骗人,甚至靠“每个车都砸”赚钱的4S店,是否应该从市场上清除掉、经营者列入黑名单,也值得考虑。

文/马涤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员工挪车撞坏客户保养车欲隐瞒,4S店:更换配件并将三倍赔偿
澎湃新闻 2021-12-31
证券时报调查:汽车直营“降维打击”,传统4S店何去何从?
证券时报 2021-09-25
汽车后市场裂变,授权维修店模式兴起
第一财经 2021-09-09
直营店建起售后车间,特斯拉的4S店不“宰人”?
腾讯汽车 2021-09-08
中关村街道拆除5000余平方米违建4s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