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受关注国漫高开低走 《姜子牙》真的“不行”吗?
金羊网 2020-10-06 21:53

截至10月4日18时,《姜子牙》正式迈过10亿元票房大关。此前,这部2020年最受关注的国产动画片已经打破了一连串纪录:上映之前便拿下首映日预售票房冠军,上映首日即以3.42亿元刷新中国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上映两天便以7.1亿元刷新中国动画电影首周票房纪录……但战绩赫赫的同时,危机也在显现。从10月3日起,《姜子牙》的单日票房便被《我和我的家乡》反超,同时,前者的豆瓣评分也从开局的7.5分跌至7.1分。人们对《姜子牙》的观感两极分化,在对《姜子牙》的负面评价中,“画面不错,剧情不行”是主流观点,而剧情正是一年多前那部人气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最为业内外所津津乐道的长项。

同为光线旗下的彩条屋出品,《姜子牙》被不少观众认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姊妹篇”甚至“续集”,更是国漫打造“封神宇宙”的关键第二步。那么,豆瓣评分7.1分的《姜子牙》是否真的输给了豆瓣8.5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羊城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州大学动画系主任周鲒,而在一年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直指《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不完美的周鲒,此次却为处于口碑危机中的《姜子牙》鸣不平:“缺点确实存在,但如何从中式神话中寻找到符合当下审美理念的意象美学,《姜子牙》所作的尝试却极其可贵且成功。”

在传递的精神上,“姜子牙”承接了“哪吒”

羊城晚报:您看完《姜子牙》的第一感受是喜欢还是失望?

周鲒:在看片之前,我看了一些关于影片美术设定的介绍,但特意避开了任何跟剧情相关的剧透。看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片子。

羊城晚报:您最喜欢这部片子的什么?

周鲒:我喜欢它的野心。其实最早听到所谓打造“封神宇宙”的概念,我是不太喜欢的,但看完《姜子牙》之后,我发现这些中国动画人确实在做这件事。从《姜子牙》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把“封神榜”里的神仙拿出来排排坐,而是在重塑古典,重建属于今天中国人自己的神话。他们甚至颠覆了原来的叙事,告诉我们封神其实就是一个骗局。有些评论说,因为导演团队是技术流出身,所以没文化没内涵,我觉得这也未免太冤枉他们了。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姜子牙》传递的精神是什么?

周鲒:过去,中国神话大多是讲简单的正邪对立,讲天命。只要顺应所谓的天命,你就什么都可以,不顺应则什么都不可以。但这部片子里,姜子牙一直在追寻真相。周围人都不理解他,他们觉得真相不重要,你只要认衰就可以了,顺应天命就可以得到一切。在我看来,《姜子牙》的主题落在人跟世界的关系,这一点恰恰是可以跟今天人们的理念进行对接的。

羊城晚报:其实《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也是“不认命”的主题。

周鲒:没错,两部片子都在讲“我命由我不由天”,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是承接得很好的。

玄鸟和骨铃,建立于人心的中式审美体系

羊城晚报:您很赞赏《姜子牙》的审美体系,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些细节是您觉得做得特别好的?

周鲒:如何从古老的神话中找到符合当下审美理念的意象美学,这个问题是全球的动画人都要面对的。当年日式动画电影,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宫崎骏,就是这样慢慢找到了自己独立的审美风格。如果找不到,你永远只能拿迪士尼皮克斯来做标版。但《姜子牙》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它在场景上做出了一种洪荒感和末世感,有一种“诸神黄昏”的悲凉。我还特别欣喜看到几个很有意思的核心设定。比如抚慰生命的玄鸟,它在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唐代李商隐的那句“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但那首诗说的是爱情,而这部片中它的作用则是在生死之间“探看”,安慰冤魂。还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意象是骨铃,骨头做的风铃,它能带灵魂回家。这些意象都是用一种中式理念去跟观众清晰地沟通,而且这种沟通是在心灵层面的,这点很重要。

羊城晚报:全片您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什么?

周鲒:我最喜欢的台词发生在剧情中间。女孩问姜子牙:“你们神仙不骗人吧?”姜子牙转过头认真地说:“我不骗你。”其实所有神话都面临这个问题:神话是骗人的吗?但现在,这个问题被放到了剧情中,而姜子牙的回答不是神仙骗不骗人,而是“我不骗你”。从那一刻开始,姜子牙三个字就不再是神话中的一个符号了,他成了一个真实的人。其实中式神话一直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传统,崇尚人间活色生香的真实生活。白蛇传是这样,织女和牛郎也是这样。到了《姜子牙》同样如此,他选择去救眼前的人,而不是空洞的“苍生”二字。这是一个属于今天的价值观,也是我们每个人能够把握得住的。

想说的概念太多,人物关系铺垫不够成功

羊城晚报:现在对《姜子牙》失望的观众,普遍认为该片技术到位但情节比较单薄,您是否赞成?

周鲒: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姜子牙》是一种今天的大神话大审美,是对传统的再次演绎,从剧情角度来说它的颠覆也是成功的。事实上,好的动画片就是要去打碎一些东西的,因为动画语言的特点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反对感”。

羊城晚报:但部分观众在观影中遇到的障碍感也是真实的。

周鲒:《姜子牙》的其中一个问题可能是它想说的概念太多了。参照《寻梦环游记》,那部片的理念就很简单——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只要还有人记得你——很容易呈现,也很容易被人理解。如果整部《姜子牙》的主题就在那句“我不骗你”上放大,叙事就会简单许多,观众对于人物关系的认知也会更清晰。

羊城晚报:《姜子牙》里的姜子牙和女孩,其实也是很多经典影片常用的人物搭配。

周鲒:我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如果姜子牙能像那个杀手一样话再少些就更酷了。我太太看完是另一个感受,她觉得姜子牙有点像林冲。后来我还看到一些评论,说觉得姜子牙像摩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形象层面的东西,更关键的是要把人物的内心精神架构给搭建起来。这块做得不好,后面到生离死别的时候情感就会缺乏动力。《这个杀手不太冷》前面就建立得很好,到后面观众便难免掏心掏肺。但《姜子牙》这方面确实做得欠缺一些,到后面就会像有些评论所说的,被逼无奈只能拿宠物来煽情。

羊城晚报:没错,所以不少观众反映,最后的大高潮戏虽然好看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周鲒:最后那一段的音乐和动画都非常好,甚至有一幕会让人想起米开朗基罗的名画《创世纪》里的两手相触。但我的感觉也是,美则美矣,没有感觉。它的问题同样并不出在这一幕本身,而在前面。女孩一直说要寻找阿父,事实上她最后找到的“精神之父”就是姜子牙,可惜两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前面并没有成功地铺垫起来。

羊城晚报:还有观众反映,部分台词说教意味太浓。

周鲒:还是那个问题,概念大过剧情,剧情被概念推着走。我们很多动画片都有喊口号的习惯,从当年的《小蝌蚪找妈妈》开始便如此,二十分钟不到便喊了四五十次妈妈,现在听起来其实是很扎耳的。我们似乎总喜欢用语言来强化观点,总觉得说多了你就能听进去。

支持国漫的核心,在于看待国漫的正确心态

羊城晚报:即便有很多缺点,您仍然认为这部电影瑕不掩瑜。

周鲒: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国产动画片的包袱太重了。你看,反而大家在看迪士尼、看皮克斯的时候,心态就会平和许多。现在大家都在说支持国漫,但我觉得核心不在于你买没买电影票,而在于你用什么心态去看待它。心态不对,我们永远都不会满意——不搞笑吧,我们觉得太沉重;太搞笑了,我们又嫌弃不够有文化。

羊城晚报: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姜子牙》?

周鲒:首先这部影片确实跟《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一样,它不属于合家欢,甚至10岁以下的孩子,我个人都不太建议去看。中年大叔的主人公确实天生不够讨巧,但谁规定了娱乐就一定要蹦蹦跳跳?在我看来,《姜子牙》里的每一场打斗都很酷炫,这都是娱乐性的体现。当然,整部片子在节奏上存在紧凑有余、舒缓不足的问题,但这背后或许有团队的经验问题,还有投资的丰富性带来的剧情取向太过丰富的问题。总而言之,《姜子牙》还是稳的,我也相信它会继续承担国庆档的主力角色。中国的动画创作者所作的每一步创新都很艰难,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支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38年前的《天书奇谭》为何前卫依旧?
羊城晚报 2021-11-18
国漫发展还差了“哪一口气”?
解放日报 2021-08-13
暑期国漫,继续在传统文化中“挖金”
齐鲁晚报 2021-07-22
谁能接过国漫崛起之旗?暑期档动画市场在等下一个“哪吒”
扬子晚报 2021-07-15
“哪吒”“姜子牙”都要改编为游戏,国漫IP为何成了游戏市场香饽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16
“京”彩文博会I从大圣、哪吒到姜子牙,国漫如何成为票房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16
《姜子牙》导演程腾: 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是如何成为英雄的
北京青年周刊 2020-10-23
影评|《姜子牙》:现代动画语言对东方哲学命题的重塑
光明网 2020-10-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