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贫困户,现在我带领乡亲们致富。”喂完这边一圈牛犊,又去给另外两圈大牛添草,张艳干活一路小跑。在两个牛圈间狭窄的过道里,张艳驾驶三轮车娴熟地倒车,她说这是常年累月练出来的技术。
谁会相信,眼前这位能单枪匹马把120头牛经营得膘肥体壮的女人,曾是当地的贫困户。
张艳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辽河农场三分场。2007年,她与丈夫许敏结婚。为了增加收入,小俩口把耕地留给父母,两人搬到了牧区。许敏放牧岳母陪嫁的6头牛,张艳放养着100多只鹅。
2008年,女儿出生后,夫妻俩卖掉牛和鹅回到老家,边种地边跑运输,生活平淡而幸福。2014年,在儿子出生后不久,意外接踵而至。
“先是家人生病住院做手术,欠下了十余万元的外债。紧接着丈夫驾车与酒后骑摩托车逆行的小伙相撞,造成对方身受重伤不治身亡。25万元的赔偿款,像一块巨石压得一家人透不过气来。”张艳说,那会儿是真难,感觉天都要塌了,一点盼头都没了,但有眼泪也得往肚子里咽,处在月子地中的她四处筹钱,分三次赔偿了对方。
2014年年末,负债累累的张艳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人二次手术自付费用大幅减少了、发展产业有政府贴息贷款扶持了、女儿上学有交通和伙食补助了、生活必需品可以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各种扶贫政策,让在困境中的张艳夫妻看到了希望。
光靠种植35亩玉米,何时才能把债务还清?见亲属养牛、贩牛发家致富,张艳心动了。2017年10月,她从亲戚家借了10万元,加上政府扶持的6万元贴息贷款,买回20头牛,承租了房舍。虽然有养牛经验,但放牧和舍饲还是有区别,两口子买书研究、到养殖户家里学习。
2018年,张艳家出栏两批育肥牛,纯利润达到5万元。后来,张艳又花6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运牛车,张艳在家养牛,许敏去外地贩牛,然后到牛市转手销售。“第一次去抓牛,他就受伤了,没有经验。”提起丈夫,张艳心疼地说,虽然辛苦,但跑上一次总能挣个三五千。
丈夫跑外贩牛,一走就是好几天。拌料、喂牛、清圈、防疫、接生……家里所有与牛有关的活计,全都落在张艳的肩上,同时还得接送上幼儿园的儿子。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拌料,然后送孩子,有时忙得早饭都顾不上吃。”张艳说,付出就有回报,一头牛养半年出手就能挣七八千元。2019年,她家育肥牛出栏60头,实现家庭收入40多万元,脱贫的同时,张艳还清了所有外债。
如今,张艳养牛技术成熟,经验丰富,许敏贩牛也是轻车熟路,日子越过越“牛气”。说起今年的收入,张艳笑着说:“60万元没问题。”
脱了贫的张艳,不忘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同村村民冯建宇患肾病综合症,每月进京治疗,门诊医药费就要花上四五千元。在张艳的鼓励下,冯建宇买回6头牛,也走上了养殖育肥牛脱贫致富之路。张艳手把手教拌料比例、防疫常识等。截至目前,张艳带动起来的养殖户已有10户,其中两户贫困户已通过养牛脱贫。
文/记者 张林虎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