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将成为房地产工作基本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9-02 16:43

9月1日,住建部在其网站公布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尤其是增加对房地产商融资环节的监管。据悉,基于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除了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外,还对房地产融资设立了“三条红线”。

一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从限制市场需求端发力,比如设立限购门槛、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按揭利率等。避免过多投资型需求涌入市场进行炒作,提升住房的金融属性,制造楼市泡沫。因此,中央政府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原则,要求房地产回归住房属性。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在供给侧也应该做出改变。过去几年,房地产供给端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房地产商主要是通过杠杆和跨周期套利。

中国开发商主要依靠高杠杆融资高速发展,因为在一个高成长性的卖方市场,风险几乎可以忽略。这种市场特征导致了一个循环:企业依靠高杠杆融资使自己有能力在土地竞拍中给出更高价格,导致土地价格过快上涨,然后开发商将成本转移给市场。这种以高利润为目标的转移,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市场预期和土地价差,地产周期往往与政府调控周期错峰,实现高杠杆跨周期套利。现在限制开发商负债率,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他们高价获取土地的能力,加速现有土地的开发力度。

经过二十来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迎来行业拐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按照规划,城镇化率在2035年将升至70%,这意味着城市化率增速将放缓,成为制约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种种因素使得稳定楼市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首先,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冲击,宏观杠杆率重新较快攀升。其中以企业和政府加杠杆为主。居民部门杠杆率也上升了3.9%,主要因房地产贷款增加所致。中国要控制宏观杠杆率水平,就应该抑制居民部门扩大按揭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国内外环境,使得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家庭部门大幅增加杠杆高价购入住房的能力减弱,家庭债务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将会上升。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使得各国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过量流动性,考虑到2008年后的经验,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流动性大部分会流向资产领域,包括股市和楼市。中国不得不对楼市作出预防性调控,因为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过高,如果继续炒作,将会彻底泡沫化且失去软着陆可能。

其三,中国将扩大内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基点,如果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将对消费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并为制造业增加成本。房地产业只能拉动传统的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中国当前需要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进军,提高供给质量与供应链安全。

因此,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房地产工作基本要求。“市场稳定”的政策目标意味着传统上地产市场“一紧一松”的周期消失,房地产商也没有了依靠土地和市场预期跨周期套利的条件,这或许是对房地产商债务率进行限制,迫使其尽快开发土地的原因。最终,要实现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端同时去金融属性,让住房真正回归消费属性。

另外,房地产调控政策依赖限制性行政手段的情况也需要改变。为了配合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中国政府应该实施标本兼治的住房制度改革。彻底解决楼市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前提与催化剂。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编辑/李桁

相关阅读
安徽房地产商会发布倡议书:呼吁房企不盲目降价、不冲动涨价
澎湃新闻 2024-10-10
房地产新模式将对楼市产生哪些影响?
澎湃新闻 2024-01-10
房地产新出路|房地产新模式将对楼市产生哪些影响?
澎湃新闻 2024-01-10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是不会改变的
上海证券报 2023-08-26
房地产业脱困需要组合式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8-05
连平:二季度房地产市场有望走出谷底,房价或先抑后稳
澎湃新闻 2023-01-21
展望|房价走势将延续分化,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可能先抑后稳
澎湃新闻 2022-04-13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要推动房地产消费属性 抑制其过热的资本属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