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规委办主任张维:首都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31 08:02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正式公布之际,首规委办主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就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指示和要求、核心区控规的亮点与创新点、重要内容与要求、如何保障规划实施、吸纳群众意见等方面接受了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的采访。

623911.jpg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2020年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下一步将如何落实中央的指示和要求?

张维: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心区控规的批复,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批复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核心区战略定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注重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注重疏解减量提质、注重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市安全。

从功能定位上来说,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要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把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和治理“大城市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从空间结构上来说,核心区要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

从规划实施层面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这条主线,强化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二是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将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三是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四是注重街区保护更新,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减量提质要求;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工作;六是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预警响应机制;七是维护核心区安全,落实总体规划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筑起坚固的国家安全屏障,确保中央党政机关和中央政务活动的绝对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核心区控规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这是核心区控规和其他地区控规的不同之处,也是“首都规划权属党中央”的具体体现。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您如何看待从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到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系列的规划安排?

张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考察北京工作时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实质上是首都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新时代首都的发展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整体谋篇布局。从2017年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开展了核心区控规编制工作,进一步深化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随着核心区控规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方面核心区控规做了哪些具体安排?

张维:首都最重要的是政务功能。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要建设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从空间、环境和城市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保障中央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切实把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和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二是加强城市设计,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三是提升环境品质,以长安街中轴线为骨架、历史文化要素为基底,重塑水绿空间;四是完善城市服务,健全完善“四个服务”制度机制,构建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城市发展韧性,为中央政务活动创造安全、良好、宜人的服务保障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核心区控规对于老城整体保护做了哪些具体安排?

张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核心区控规编制的过程是再次认识北京老城核心价值的过程。这次核心区控规在老城整体保护方面做了以下重点安排:

一是历史格局的整体保护。二是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三是景观视廊的整体保护。四是古都风貌的整体营造。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我想在每一个北京市民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好中轴线、守护好北京老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核心区控规对于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品质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张维:核心区控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突出民生改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围绕“七有”“五性”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

比如,群众都比较关心的停车方面,核心区控规提出加强停车治理调控,有序缓解停车矛盾,多措并举解决好停车问题。

另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控规提出将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实现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

公共空间就好像城市的客厅,在公共空间营造方面控规也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如扩大公共绿色空间规模,提升游憩功能与空间品质。

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

对话人: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

451796.jpg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老城保护和提升人居环境、城市品质的实践中,东城区进行了很多探索,您认为目前还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如何在核心区控规的引领下破解难题?

夏林茂:东城区在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推动老城风貌保护复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街巷胡同美化亮化、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不过我们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和问题,比如老城保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品质还不够高等。

对此,我们将坚持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街区更新是落实新版“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重要创新模式,我们明确了深化街区更新顶层设计、建立街区更新项目库、集中力量推进街区更新项目、完善街区更新政策体系建设等四大方面的任务及若干实施项目。

我们选取了北新桥街道、前门东区、雨儿胡同作为案例进行示范设计。作为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全市率先提出街区更新实施性文件《东城区街区更新实施意见》。今年上半年又制定了2020年的街区更新工作方案,搭建协同治理平台,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突出街道主体地位,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风貌、功能等方面统筹推进,编制实施方案,每个街道开展1-2个街区更新试点。

按计划,今年东城区将以中轴线沿线、故宫周边、崇雍大街沿线为重点区域,确定了8个重点街区和15个试点街区,全面推动今年的街区更新工作。东城区还梳理街区更新任务,建立起覆盖到2022年的全区街区更新动态项目库,目前库里包含197个项目,每年会对项目库进行有序更新、动态调整。为有效改善居住环境,今年计划完成425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和44个“美丽小院”的环境整治,推动南锣四条胡同、前门地区等重点街区的恢复性修建和保护性修缮,完善基础设施。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核心区控规中也提到了共生院的模式,未来在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方面,东城区还会有哪些新的尝试?

夏林茂:近年来,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试点项目为切入点,推出“共生院”新模式,以“绣花”的精神去进行精细化的设计、精心的修缮,实现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未来,我们还会有新的尝试,比如进一步完善“共生院”实施的政策体系。创新直管公房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法治保障,落实产权单位或者产权人的责任,探索私房修缮补贴、授权经营路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老城保护项目和运营管理。制定区级老城房屋保护性修缮和恢复性修建的管理办法,探索制定老城范围内居民住房的平移政策。同时,确定老城平房修缮整治适宜的标准。加强成本控制,坚持保基本、适度改善的原则,明确老城平房房屋的修缮、设计、厨卫浴模块、门窗、砖瓦等基本配置标准。

我们也加强协商参与,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共生院”不仅要留住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格局和肌理,留住老城的生活方式,还要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重塑社区生态。我们将以“共生院”建设为依托,利用社区议事厅、小院议事厅、党建微平台、居民网上提案、街区设计大赛等多种方式,拓宽公共参与的渠道,制定居民行为公约和胡同院落公共空间的使用管理办法,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在共建、共治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民生的改善。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东城区在老城保护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的举措以及相关政策?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文保单位如何更好地腾退、保护和利用?

夏林茂:我们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比如以中轴线整体保护带动老城的整体保护,先后完成了多处重点文物的居民腾退工作,实施了公交110场站腾退后绿地恢复、贯通现代酒店前门店外立面整体整治、永定门公园御道保护提升等风貌整治项目。其次,搭建老城保护“1+N”的政策体系,健全老城保护政策方面的标准等。

近年来我们也积极推进重点文物的腾退,我们共启动实施了社稷坛、太庙、天坛公园、皇史宬、法国兵营等33处重点文物的腾退,目前已完成31处,另外2处也处在收尾阶段。我们还是要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动文物腾退后的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疏解提升结合满足百姓需求

对话人: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

937407.jpg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老城保护和提升人居环境、城市品质的实践中,您觉得目前还有哪些难点和挑战?如何在控规的引领下,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来破解难题?

卢映川:从这些年来的实践来看,规划实施确实还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比如,历史文化街区、平房区的保护更新问题,一些老旧小区的改造问题、多年形成的历史遗留项目的处置问题等等。坦率地讲,居民群众改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期望也很高。这几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积极探索,比如说去年在菜市口西片地区进行了申请式退租的试点,试点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像菜西片自愿申请实现退租腾退的占到了38%左右。

要破解这种类型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去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实施路径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直管公房管理方式、实施城市资产管理等模式和路径的探索,积极推动建立街区保护更新可持续投入机制,为下一步更大力度地推进街区保护更新、把控规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今年以来,在试点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了申请式退租范围,相继启动了砖塔胡同、西板桥、大栅栏片区铁树斜街等一些新项目。

解决老城保护碰到的很多难点问题,不只是涉及这样一些大的区域的问题,也包括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说,像大栅栏、椿树、天桥这样一些区域的平房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地势比较低,有一些低洼院,夏季汛期经常形成雨水积水,影响居民群众生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年我们在实践中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建设雨水收集井,运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取自动抽排的方式,将雨水排到城市市政管网中,解决了这些低洼院落雨水积水带来的生活问题。这也是一种方式的创新。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按照核心区控规的要求将进一步控制人口规模和建筑规模,西城区是否会进一步疏解或者是压缩批发市场等经营性场所?在这个前提下,又是如何满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的?

卢映川:过去这几年我们持续展开疏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像以“动批”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在2018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面疏解。当然,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仅是这类市场的疏解,同时也包含不适宜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的业态转型调整。这方面还要坚定不移持续地做。

几年来,在疏解过程中,我们坚持把生活服务的改善、设施的织补、配套的完善作为疏解的另一面同步推进。比如近些年来我们新建了42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全区目前百姓服务中心已经有51个,做到了每平方公里1个。居民购物、买菜、洗衣、理发,包括一些日常的针头线脑服务,变得更加方便了。再比如,各类蔬菜网点新建了108个,全区目前已经有512个,基本上实现了买菜的便利。另外,还有养老驿站49个,阅读空间30多个,口袋公园62处,城市森林6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从90%左右现在提升到了97%。应该说,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得到了比较好的保证。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文保单位,您觉得如何能够更好地腾退保护和利用?

卢映川:过去这几年,我们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比如制定实施街区保护更新计划,实施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保护计划,展开专项行动。过去四年多我们启动了52处文物腾退保护,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32处,投入50个亿的资金,实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中轴线申遗保护,加强重要文物的腾退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依托中轴线申遗保护来带动整个老城保护水平的提升;面对一些文物采取不求所有、但求开放的方式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法律约束,积极推动文物对外开放;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使文物活化利用起来,比如推出一些文化探访路线,加强对文化的解读、文物的解读、历史特色的解读;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尤其是近现代建筑的整体保护,将强化规划管理和设计管理。对于什刹海、地外大街、鼓西大街等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景观,要抓好相关项目实施和环境整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持续构建城市更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正在编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3
放贷4.5亿元!工行北京分行助力故宫周边院落恢复性修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19
工行北京分行:开启北京城市更新“十四五”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2-08
首次“白塔寺论谈”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27
“不能再拆”使北京老城保护更有力量
北京青年报 2020-09-16
“不能再拆”让北京老城保护更有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6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加强老城整体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