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幕布横亘中央,像试卷上的密封线把北京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一分为二。演奏完指定片段,一提琴陈捷轻轻推门离开。幕布的另一边响起落笔的“沙沙”声,乐团艺术总监李飚、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允、中国交响乐团首席赵坤宇三位评委谨慎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从始至终,他们并不知道对面站着哪位乐手。
“还是有点儿紧张的。”陈捷已经很久没有上考场的感觉了。24日上午,北京交响乐团开始了为期两天的业务考核。弦乐声部的考核照例被安排在第一天。陈捷在乐团工作了23年之久,这次考核和之前的都不太一样。从前,考核内容会直接公布,这次却“拖”了一个多月。曲目虽然早就划定,但贝多芬《第二交响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马勒《第五交响曲》无不是古典音乐的扛鼎之作,三大厚本乐谱摞起来老高。直到前天晚上九点,团里才“舍得”缩小范围“划重点”。又过了12个小时,进“考场”前,乐手们终于在排练厅外张贴的通知上看到考核的具体选段。
“这些段落主要考验我们演奏是否干净利落,技术很繁复,要做到精致再精致。”王敬宣也是乐团一提琴。与陈捷不同,王敬宣去年12月毕业后才来到北交,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业务考核。除了作品本身的难度,时间也让她感到了一些压力。从8月10日的张家口崇礼森林音乐会开始,8天内,北交连续辗转于京津冀三地的剧场,上演了6场音乐会,光是路途往返就消耗了不少精力。
团长孟海东把所有人的辛苦看在眼里。在这个节点上“忙里偷闲”进行业务考核,并不是要故意为难大家。“酝酿业务考核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因为疫情一直被推迟。”孟海东说。最近,随着疫情的缓解,北交的行程几乎井喷,接下来的演出可能更多,考核只能安排在这个时候。李飚还希望借此让乐手们更快地提升状态。三首考核曲目都在北交的演出计划中,“贝二”和“贝五”9月份就将上演,“马勒五”将在11月登台。按照最初的设想,宏大深沉的“马勒五”本该在2月份拉开北交新乐季的序幕。以考带练,也为了更好地把这些作品呈现给期待已久的观众。
25日,管乐声部的考核继续进行。“‘职业化’和‘国际化’一直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孟海东说。无论是业务考核,还是聘用李飚为乐团第二任艺术总监,都在这个方向上更进了一步。
北京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始终是乐迷们关注的焦点,2018年,著名指挥家谭利华卸任后,这个沉甸甸的职位一直空悬。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接过艺术总监的担子,李飚备感肩上责任之重:“北京交响乐团是非常优秀的乐团,在过去的20多年里,谭利华大师带领大家创造了很多奇迹。我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让乐团再上一个台阶,表现出一个伟大国家首都乐团的精神面貌。”
不过,全球仍未结束的疫情给许多设想增加了变数。比如多年来,北交一直在坚持“走出去”,把中国音乐带向世界舞台,但眼下,“走出去”只能采用线上方式。李飚原本计划在今年邀请著名华人小提琴家林昭亮、指挥大师艾森巴赫等众多名家与乐团合作,现在看来显然不可行。
但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乐团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等主题进行更多的创作。作为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的“跨国升级版”,“北京国际友好城市交响乐团联盟”也在筹划之中,未来,不同国家间的乐团或许也可以像京津冀三地一样,实现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共同策划演出等深度合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