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北京妇幼保健院共同举办“与爱同心 为爱同行”2020年北京市婚前孕前保健主题宣传活动。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今年本市将25个病种纳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保障范围,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保险方案规定的孕产妇所娩的发生相应出生缺陷的活产儿,享有免费出生缺陷保险。
据介绍,本市实施免费婚前孕前保健服务,通过整合服务机构,实现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机构整合。开展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等15项婚前医学检查和25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分别提高到575元/对、1026元/对。今年,北京市妇儿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绿芽行动”,围绕一键预约、一站服务、一证共享,深入开展婚前孕前保健服务。
北京还积极转变模式,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继2014年房山区在北京率先实现婚前医学检查与婚姻登记“一站式”服务之后,大兴、怀柔、密云、通州、顺义等区陆续实现“一站式”服务。“绿芽行动”启动以来,门头沟、昌平区也相继实现“一站式”服务。至此,北京市已经有8个区实现“一站式”服务,增加服务便捷性,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今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建立北京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多元保障机制,将25个病种纳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保障范围。在本市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并按照医学建议完成系列服务的孕产妇所娩活产儿,均为受益人群,享有免费出生缺陷保险。
据悉,通过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强化宣传教育、规范优质服务、推广“一站式”便民举措、优化全程服务、拓展服务内容等措施,本市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提升,怀柔区达到90%以上,通州、大兴、房山区达到80%以上,为维护公民生殖健康、促进家庭幸福发挥重要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毛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