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延庆冬奥村样板段亮相。这一按照中国北方山村特色设计的运动员村,位于海陀山林之间,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也突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赛后,这里将作为休闲度假酒店向社会开放。
山林之间的奥运村
延庆冬奥村位于延庆小海陀山脚下,毗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山地新闻中心。为了不破坏原有山林景观,延庆冬奥村采用了多种措施,融入山林风景之中。
在布局方面,冬奥村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介绍,冬奥村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突出了生态特色,也突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延庆冬奥村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完工,2021年8月达到赛事接待条件。赛后,这里将成为休闲度假酒店。
冬奥村刷上“五环”色
延庆冬奥村的一大特色,是内部采用了奥运五环的颜色作为主色调。源自奥运五环的颜色,给冬奥村营造出浓浓的奥运气息。
刘利锋介绍,各组团之间的暖廊采用了五环中的黑灰色,暖廊的地面,使用了五环中其他四环的蓝、黄、红、绿色的融合色,以区分层次达到视觉美感。
此外,延庆冬奥村以“组团”形式散落在山林间,共有6个居住组团和1个“公共组团”,总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居住组团”主要为居住功能,届时可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约1430个床位。“公共组团”主要为综合服务功能,将为运动员提供比赛装备保养、餐饮、休闲等综合服务。
房间达到“奥运”标准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进入延庆冬奥村1号组团的样板房进行参观,作为此次亮相的样板段,包括17间运动员样板间、13间无障碍样板间以及3间服务用房。在功能设计上,完全达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奥运标准。
相关负责人专门坐上轮椅向到访的媒体记者演示介绍,在房间的功能设计上,一切从运动员需求着眼。房间内,采用了国际化插座与电话接口,保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能够正常使用电器。房间中还配置了奥林匹克网络电话接口与电视接口,方便运动员进行国际通话。同时还与奥林匹克转播中心联通,运动员可随时观看比赛,在冬奥村可以实时掌握比赛成绩。
值得一提是,延庆冬奥村设计建造了地下暖廊。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无需再穿厚重的外套就可以在各个组团之间完成就餐、健身、文化交流、器械保养等日常活动。
打造30分钟交通体系
据介绍,延庆赛区建立了便利的交通体系。运动员在3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赛区内的任意场馆的任意赛道。
延庆赛区内共有7条内部道路,总长约14公里。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9条索道,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北控京奥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称,从延庆冬奥村出发至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高山滑雪速降项目出发区,运动员可从海拔900米的冬奥村西侧的主缆车站出发,乘坐索道到达海拔2198米的山顶出发区。索道在满负荷运营的情况下,约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此外,高山滑雪运动员比赛结束后,可以通过索道原路返回冬奥村,也可以通过回村雪道,从比赛结束区直接滑行回到冬奥村。而参加雪车雪橇比赛的运动员,可从乘坐摆渡车只用约5分钟时间到达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生态村落成为冬奥村中心
据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
建设方和专业的园林公司,对施工区域的树木品种、数量和分布进行普查,冬奥村原地保护或移植、迁地保护的树木共计313棵。施工过程中开挖出来的碎石,被建设者制作成“石笼墙”。同时,延庆冬奥村还建立了动物保护通道,为松鼠、蜥蜴、野兔等小动物建设栖息地,使延庆冬奥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村落。
此外,延庆冬奥村创新性地将晚清时期的小庄科古村落,作为遗址保护融入规划建设,成为延庆冬奥村的广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古村居文化的窗口。
延庆冬奥村这样节能
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而延庆冬奥村也全部按照国家最高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
据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通过合理的朝向、保温隔热以及节能散热系统,自然通风等,让房屋达到舒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考虑到冬奥村位于燕山山脉,供暖需求较大,建筑采用了电锅炉加水蓄热的供暖方式,利用夜间的低谷电对锅炉中的水加热至80度左右,白天利用夜间热水储蓄的热能进行供暖,节能率达到60%。
奥运村还是一座“海绵型山村”。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沟和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延庆冬奥村可以对雨水全部回收利用。生活污水也全部处理净化实现再利用。
据了解,随着今年6月世界首条50万伏张北柔性直流输变电工程投用,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能等绿色清洁电能已经进入延庆赛区。
刘利锋表示,冬奥村作为运动员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其设计、建设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因秉承“以运动员为中心”和“绿色”的理念,建设者信心十足。在赛时,延庆冬奥村将在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流的生活居住服务的同时,还将成为一个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及绿色发展的窗口,为实现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做出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