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设计|“韧性城市”:未雨绸缪的当代演绎
苏州国际设计周 2020-08-15 15:21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逐渐步入正轨的当下,7月份,大面积洪涝肆虐长江流域, 紧随其后,高温酷暑又在多地拉响橙色警报,本已崎岖的2020之路仿佛更显曲折。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城市带来的便利与安全稳定的生活;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各样的城市"急性症状"和"慢性疾病"却也时刻在暗处潜伏,不断考验着一座城市的"韧性"。

当城市危机发生时,它是否能承受冲击、快速恢复并保持正常运行,并能在适应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未雨绸缪"这句古老的典故,至今仍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思考。

01

城市与自然的相处法则

来自一场飓风的启示

2012年,飓风“桑迪”登陆美国东岸,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水等灾害肆虐了美国东部13个州,在包括纽约在内的多个城市造成严重伤亡及超过6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灾后,在一场名为“Rebuild by Design(依据设计重建城市)”的设计竞赛涌现了包括“The BIG U(详见视频)”在内的一批创意及理念俱佳的方案,在提供灾后重建策略的同时也融合了对于更长远、更有效的防灾减灾模式的探讨,并因此在国际范围内的设计师群体与城市管理人员中造成了相当大的关注与反响。

灾后惨状

作为灾后重建的一环,该次设计竞赛由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桑迪飓风重建工作组发起,由多个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及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及一系列NGO与基金的支持,并汇集了包括BIG、OMA、Sasaki等国际一线建筑、景观及规划设计及研究团队及多学科、跨领域智囊团以提供全面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国际一线建筑、景观及规划设计及研究团队,如BIG、OMA、Sasaki等都参与了此次竞赛

除了竞赛极高的起始规格以及众多一线设计团队的参与,该次竞赛更是明确指出它有别于过往以解决“过去的问题”为出发点的城市重建项目,选择以探寻场地“未来的可能”作为竞赛核心理念。

依据这样的理念,本次竞赛中的一系列项目方案都集中反映了一种为基础设施赋予更多城市职能和灵活应变能力的综合考量。

The BIG U将基于曼哈顿下城区边界打造的U型“韧性”基础设施带与相关社区需求相结合,试图为防灾减灾功能与社区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找到结合点

以The BIG U为例,相较于无法灵活应对多变气候威胁的传统防洪措施,设计团队以不同天气或灾害级别为场景,结合每段的设施特点、社区使用需求、城区受灾风险等因素指导整条设施带进行分段规划设计。

设施带的特定部分被作为缓冲区,正常情况下可为其他活动及功能提供场地;在达到一定洪涝等级时可被淹没,但同时可相对维持环带其他部分及主城区的正常运转。

同时,方案采取由草地、湿地、植被、可渗透铺面等构成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防洪设施带主体,在应对灾害期间减缓及降低积水影响的同时,还可在正常情况下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休憩活动空间。

02

从Rebuild到Resilient(韧性) 

以未来为导向的设计

灾害越发频繁地打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也迫使人们不断反思城市的未来:比起一次次的重建,城市该如何具备足够的“韧性”以更好地抗衡未知的风险。

回看“Rebuild by Design”竞赛,在“以未来为导向”这一理念指导下,高质量的方案并非这场竞赛留下的唯一成果。竞赛流程中各阶段的创新共同拓宽了城市风险应对与管理的边界,形成了从调研、方案到实施计划等一系列可以被借鉴的方法及模型。

原“Rebuild by Design”竞赛组委会演化为基于结合在地社区需求与多方组织共营的长效运营组织,以持续推进竞赛项目的实施及其中“韧性”规划模型的优化与发展(上图)而包括The BIG U在内各项目都对从中短期到长期不同阶段的设计愿景作了诠释(下图)

随着“Rebuild by Design”竞赛影响的不断发酵,位于北美大陆另一端的旧金山政府协同“Rebuild by Design”竞赛的部分班底,以该次竞赛成果为基础,于2017年发起了“Resilient by Design“韧性城市设计竞赛,以未来100年为展望周期,为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而带来洪涝风险的旧金山湾区提供更具“韧性”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该次竞赛的设计区域(上图)中每个团队对应一个设计地点,图中颜色越深处受海平面上升影响越大(下图)将未来水位上升后的场景纳入设计考量在韧性规划设计中已十分普遍

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即使是数年的短周期规划也往往有着不小的偏差。也因此,竞赛方案只是这"百年大计"的第一步。

相较于研究与设计方法上的借鉴,该次竞赛对“Rebuild by Design”竞赛的发扬更多在方案的多方共建共营方法上。在设计团队撤出后,如何让项目能够持续推进并持续适应新的机遇与挑战,本地力量的参与不可或缺。

项目所在地民众利用设计团队总结的设计工具箱参与规划设计,在这场长达百年的渐进式规划中,相较于硬件设施的实现,公众参与对项目未来走向至关重要,也是保证当地"韧性"的基本盘

从“Rebuild(重建)”到“Resilient(韧性)”,考察一座城市灾害应对能力的不再只是硬件设施的“强度”,而是城市的综合“韧性”:当一座城市面临灾害的冲击,它是否能快速反应并恢复和保持正常运行,并且具备从应对不同风险和危机中学习适应的能力。

03

直面未知的挑战

“韧性城市”远非终点

包括文中两次设计竞赛在内,全球各地现阶段的韧性规划仍以应对自然灾害为主要的切入点和出发点,但在相关方案制定中,对于社会、经济等“无形”层面的考量也从未缺席,而这一点在不平凡的2020年尤为突出。

视线转回国内,当我们的城市时隔多年再次遭受病毒这一“看不见的敌人”的威胁,我们更能由这半年来的见闻中感知城市“韧性”系统中那些“不可见”因素的存在与重要作用。

从疫情爆发后的武汉封城和方舱医院的全速建立,到疫情期间各地为维持城市运转的应对措施和志愿组织,再到为城市疫后恢复各地设立的健康码和各项提振经济举措......一座城市的“韧性”来自于它从“硬件”到“软件”所有组成部分的积累。

这既需要自上而下、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全局把控,也需要自下而上社会全员的高度凝聚力与行动力。

我们或许无法预见未来将会有何种挑战以何种方式到来,甚至无法预见我们未来将栖身于何处,但从面对威胁“且来且战”,到着眼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韧性”理论和实践,在挫折中不断适应、学习和成长的故事已经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也将持续启发着后世人们的生存之道。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未雨绸缪 郑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
中国新闻网 2021-01-25
全系2.0T+10AT,原厂熏黑轮毂,凯迪拉克CT5是你的菜吗
汽车头条 2020-08-28
分享 | 有趣的浴室设计 才不只是水盆马桶淋浴房
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 2020-08-18
醒醒吧 地中海风格真的不只是蓝蓝蓝蓝蓝
躺平设计家 2020-08-13
女人们的梦想都在上海这场迪奥大展里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8-13
未雨绸缪 石景山八角街道筑牢防汛“安全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2
装修季 | 如果必须做隔断 那么一定要漂亮(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07
北京城市副中心11条东西向道路将贯通!
北京通州发布 2020-0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