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面军旗诞生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文物之声 2020-08-13 19:00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原为江西省修水县商会会馆,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旧址坐北朝南,一进二重,砖木结构。这是一处典型的徽派民居,平面呈长方形,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布置前堂、左右次间、厢房、后堂等建筑。前堂前有向内凹入的三开间门廊,两侧各有两间下房。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堂,麻石门框,地面均为青砖,天井为青石铺砌。整体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通面阔为15.33米,通进深为21.78米。旧址正门前外院为练兵场。

1927年8月,准备参加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因起义部队南下,追赶不及,辗转来到农运基础好、又处于“三不管”地区的修水休整待命。秋收起义爆发前夕,在修水山口镇万寿宫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就驻扎于此。旧址上堂前左右各一间房,为师长、副师长办公居住。天井两侧是回廊式一开间厢房,两侧厢房为警卫战士值班室。后堂前左、右各二间房为师直机关的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医务、兽医、被服、经理八大处办公室。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在此之前,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以特派员的身份秘密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打国民党的旗帜还是打共产党的旗帜?对此,毛泽东以中共湖南省委的名义于8月20日致信中共中央作出明确表态:“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

与此同时,驻修水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根据从湖北秘密转来的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准备秋收暴动的指示,立即部署秋收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3人受命为部队设计军旗。

在旧址上厅堂的大圆桌上,他们3人冥思苦想,提出了很多设计方案,但都不满意。最后还是何长工根据自己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苏联红军军旗的式样,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镶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幅一侧的白布涵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寓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这个方案一提出,立即得到了陈树华、杨立三的赞成,师委会也很快通过了这个设计方案。

进入制作阶段,他们碰到的第一道难题是五角星怎么画也不好。那时,他们手头没有绘画工具,要想画出标准的五角星实属不易。这时,还是陈树华提出用折纸的方法,这一折一剪,终于做成了非常规范的五角星。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军旗样式确定后,师委会决定连夜赶制100面军旗和起义时用的领带、袖套。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等人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裁缝和会针线的妇女。群众日夜紧张地赶制了100面军旗,同时缝制了1000多块红领巾、红袖章,以备起义时用。

9月9日,驻修水县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官兵,全副武装来到县城紫花墩操场集合。为配合军事行动,修水农民自卫队200多人押着五花大绑的土豪劣绅和反革命首恶来到操场。修水党组织负责人率领农会、工会及数千名修水群众敲锣打鼓进入了会场。

队伍集合完毕,余洒度作简短的动员讲话,庄严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誓师起义!起义口号是:“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起义部队进行了授旗仪式,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鲜艳红旗。随后起义部队鸣枪三声,向平江进发。

修水秋收起义部队第一次打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旗帜,各地武装起义部队也陆续设计打出了与秋收起义部队相似的军旗。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一直没有变。

起义部队离开后,旧址恢复为县商会。1986年,旧址被公布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原为凤巘书院,建于清同治三年 (1864)。因其位于州治义宁“秀水门”内,坐落在义宁八景之一的凤巘朝阳处,故名“凤巘书院”。

旧址面积321平方米,砖木结构,原为一进三重,前幢为讲堂,中幢为文昌 宫,后幢为魁星阁,目前只保存中幢,但梁上绘花鸟鱼虫仍清晰可见,栩栩如生,非常精美。

第一团系湘赣边秋收起义主力部队,由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 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一部和修水农民自卫军共计2000余人组成,钟文璋任团长。起义爆发时部队从修水出发,进攻平江长寿街之敌;后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成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中坚力量。

1927年8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驻扎在凤巘书院。旧址1986年被公布为修水县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陈艳玲 刘薇

来源:文物之声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人物|韩珍明讲述百份入党志愿书的收藏故事 每一份入党志愿书,都见证着个人鲜活的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专访|李克:在李一氓身边做文字秘书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正部级“老虎”唐一军被拿下后,司法部、江西省委接连表态: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04-03
上海影院剧场将重开 线下文化生活重启
解放日报 2022-07-01
赏读 |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思想与理想 2022-05-24
趣史 | 唱响长征路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3
文学 | 这幅用生命守护的画像,将马克思的形象传播到了苏区人民心中
档案春秋 2021-07-10
历史|红中社,我们的第一家通讯社
北京青年报 2021-06-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