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 | 杨琳:折扇何时出现于我国?
文史知识 2020-08-13 17:00

扇子从是否可以折叠的角度可分为屏扇(又叫硬扇)和折扇两种。屏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估计原始社会时期已在使用。《说文》中说:“萐,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这是说尧时已用萐莆草做扇子。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云:“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鸲雉之祥,服章多用雉羽。”雉尾扇的出现恐怕远在殷代之前,手持鸟羽跳舞是原始图画中常见的情形,将鸟羽用来扇风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折扇在我国的出现则晚得多,具体时间目前尚无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资治通鉴》卷135齐高帝建元二年“渊入朝以腰扇障日”元胡三省注:“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清钱泳《履园丛话》卷3《考索·扇》中亦主此见。

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于唐代。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8《器用·宫扇》:“折叠扇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智按:孙愐《韵》注:‘搊扇。’则唐人已有矣。”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侧立侍女执长柄团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早出现于北宋。明陆深《春风堂随笔》(《说郛续》卷20):“今世所用折叠扇亦名聚头扇,吾乡张东海先生以为贡于东,永乐间始盛行中国。予见南宋以来诗词咏聚扇者颇多。予收得杨妹子所写绢扇面,折痕尚存。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馀,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折扇。盖自北宋以有之。倭人亦制为泥金面、乌竹骨充贡。出自东,果然。”

腰扇即折扇的说法可能是胡三省的想当然之辞,并没有什么根据。清桂馥《札朴》卷4《腰扇》条云:“腰扇如腰鼓,谓中腰瘦减,异于团扇。”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腰扇》:“桂说是也。折叠之扇北宋时始传入,南北朝时尚未有之。方以智《通雅》33《器用门》、梁玉绳《瞥记》7皆引宋人著作,论证北宋始有折扇,举证详确。然梁氏又引胡氏之此注,以为折扇‘其来久矣’,则非是。”“腰扇”之名东汉已见,写作“要扇”,其物则先秦已有之。《淮南子·泛论》:“周人墙置翣。”东汉高诱注:“周人兼用棺椁,故墙设翣,状如今要扇,画文,插置棺车箱以为饰。”《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三国吴韦昭注:“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卑,为祭祀之位。”晋张敞《东宫旧事》(宛委山堂本《说郛》卷59):“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漆要扇”即漆饰的要扇。从这些记述可知,腰扇是一种比较大的屏扇,因中腰收缩而得名,主要起标志或装饰的作用,根本不是折扇。

方以智的唐代说也是不可靠的。首先,他所说的“孙愐《韵》”实际上并不是唐代孙愐编的《唐韵》(《唐韵》至明已佚),而是宋人编的《广韵》。其次,《广韵·有韵》原文是这样的:“搊,扇别名。”并没有说“搊”是折扇。方氏在《通雅》卷33《器用》中说:“《唐韵》有搊扇,殆亦折扇之萌芽乎?”是一副猜测的口气。方氏将“搊扇”连读,显然是错误的。《汉语大字典》在“搊”下云:“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折叠扇。”《汉语大词典》“搊扇”条释为“即折扇”。皆以方氏之说为据,都是有问题的。即便搊是折扇,那也只能证明北宋有折扇,不能作为唐代有折扇的证据。

出现于北宋的说法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可以信从。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6《高丽国》:“(高丽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隐藏珍惜)典客者,盖稀得之。”宋邓椿《画继》卷10:“高丽松扇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扇理直而疏,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作士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云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来远摩擦故也。”又云:“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折叠扇者,其柄以铜黡(青铜色)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宋史·日本传》载:日僧喜因于端拱元年(988)来到宋朝,其贡品中有“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绘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这些记载表明折扇是北宋时期从高丽和日本传入我国的。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第31回(局部),其中画有两把折扇

至于折扇的发源地,据学者们考证应是日本。(参见王勇《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流播》,《日本学刊》1995年第1期)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了作者在宣和六年(1124)出访高丽时的所见所闻,书中卷29《供张二》记载说:“画折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子之形,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所作。观其所馈绘衣物,信然。”当时的高丽还不能制造画折扇,他们的画折扇是从日本传去的。这跟郭若虚“本出于倭国”的说法是一致的。《大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a)“fan”(扇子)条中说折扇是公元7世纪时有位日本人模仿蝙蝠的翅膀而发明的,而日僧贡给宋王朝的礼品中确有“蝙蝠扇”。

需要说明的是,后世不少人都称引“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馀”的说法来说明折扇出现的时代,明代陆深就是如此。今人也这样称说。如:“朝鲜所创制的折扇,本有两种:一是以木条作扇骨,骨的尾部钻孔钉穿(按:疑为‘穿钉’之误),以便开合。骨的上部则贴以纸,以便招风。与现在流行的折扇相同。另一种则是松木削片,两端穿孔,一端钉之,一端以绳联结,使其可以开合,即苏东坡所说的‘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馀,合之止两指’的白松扇。与现今女士专用的檀香扇同。”(金马《四川扇子与朝鲜折扇》,《文史杂志》1998年第1期)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此话的出处已见上引,恐怕苏东坡之语至“盖水柳也”已完,以下应该是邓椿的话。而且苏轼说白松扇“如蜀中棕榈心”,“棕榈心”即心状的棕榈扇,与折扇是两回事。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谢安捉蒲葵扇,世妄以为蜀葵。《广韵》:‘栟榈,棕榈,蒲葵也。’是棕榈扇也,岂如今高丽折叠扇?”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29《供张二》中说:“松扇取松之柔条,细削成缕,槌压成线,而后织成。上有花文,不减穿藤之巧。唯王府所遗使者最工。”说用松缕织成,类似于今天用竹篾编成的扇子,分明不是折扇。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6云:“世南家尝藏高丽国使人状数幅,乃宣和六年(1124)九月其国遣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知枢密院事、上柱国李资德,副使大中大夫、尚书礼部侍郎、柱国、赐紫金鱼袋金富辙,至本朝谢恩。……私觌之物……松扇三合,折叠扇二支。”将“松扇”和“折叠扇”分别开列,也表明松扇非折叠扇。

折扇在宋代曾局部流行过一阵子。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3《铺席》记录了杭州城里各行各业的店铺,其中就有“周家折揲(叠)扇铺,陈家画团扇铺”。折叠扇有专卖店,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不过并没有在全国广泛流行开来,因为直到明代初期折扇还未能得到世人的认可。明陈霆《两山墨谈》卷18:“宋元以前中国未有折扇之制,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时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然特仆隶下人用,以便事人焉耳。至倭国以充贡,朝廷以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以供赐予,于是天下遂遍用,而古团扇则惟江南之妇人犹有其制,今持者亦鲜矣。”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闻撒扇始于永乐中,因朝鲜国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南方女人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女妇亦有用撒扇者。”“聚头扇”和“撒扇”是折扇的异名,前者因可以聚拢而得名,后者因可以撒开而得名。可见折扇是明代中期以后才广泛流行开来的。

作者:杨琳;单位:烟台大学中文系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 2001年第6期“文化史知识”栏目

来源:文史知识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八段锦:传承千年的健身之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历史|大宋灯会把花灯和焰火戴在头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历史|大宋灯会把花灯和焰火戴在头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历史|不会下厨的诗人不是好法官 ——跟着苏东坡去判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历史|一件消失的虢国夫人图
中华读书报 2023-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