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辆货车在江苏东台富安镇遭遇车祸后,散落一地的冷冻猪肉遭村民哄抢。8月9日,有记者从货主和运货司机处获悉,车祸造成267箱猪肉遗失,目前共计损失28万多元。事发村庄一名村干部表示,事发后曾通过村内广播告诫村民将货品送回,但效果不佳。
一辆货车不幸发生车祸,散落一地的冷冻猪肉,引来周边大批村民哄抢。一场考验道德与良知的“猪肉保卫战”悄然打响。其结果是,村干部告诫无效,民警追查无果,267箱冷冻猪肉被抢,货主蒙受28万多元损失。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人连撞落的车门都抢走了。然而,心寒的不只是冷冻猪肉的货主,此类哄抢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
在浏览器中输入“哄抢”关键词,会得到许多类似事件。小到蔬菜、水果、日用品,大到柴油、家电、建材,大家“不抢白不抢”。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各地媒体报道的哄抢事件就有71起。特别是,疯狂哄抢现象,也被贴上了“中国式哄抢”的标签。如何有效根治“中国式哄抢”,似乎成为当今社会一道难题。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出有名的“破窗理论”,是对诸多哄抢事件的合理诠释。“破窗理论”认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比如,有人打坏了一块窗户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在这种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当货物整整齐齐摆放在车上,一切秩序井然时,一般人不会去抢;而当货物散落,秩序失控时,一旦有“破窗者”试图搬走货物,便会引发更多人“破窗”而入,导致“破窗效应”愈演愈烈。
一些人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是引发哄抢“破窗效应”的诱因之一,但法律处罚的缺位,也受到广泛质疑。在目前媒体报道的数十起哄抢事件中,现场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即便是有警察制止,但没有形成有效威慑,哄抢者也得不到法律的惩处。公众道德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执法部门的“懒政”,都可能为哄抢行为推波助澜。殊不知,这种群体哄抢行为,就是一种盗窃抢夺的犯罪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也都对聚众哄抢公私财物行为作出了具体处罚规定。
因此,修复哄抢“破窗”,关键是依法“责众”。事实上,在这方面,早就有了案例。2015年9月,金丽温高速温州段一辆装载30多吨大米的货车发生事故,白花花的大米洒了一地,引来周边大批村民哄抢。温州鹿城警方发布通报称,5名涉嫌参与抢米的犯罪嫌疑人,先后被抓获并拘留。可见,哄抢不仅是道德失范,而且还违反了法律,绝对不是“不抢白不抢”。对于公私财产的保护,还是需要司法部门加大惩处力度,绝不让哄抢者逍遥法外。其实道理很简单,当抢一件货物,比买十件同样货物成本还要高时,就不会再有人去抢了。换言之,一旦提高了哄抢的违法成本,就很少有人再敢为之了。只有依法“责众”,才能修复哄抢“破窗”。
文/汪昌莲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