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民俗 | 中国10大最难懂方言,第一并非粤语、闽南语
乡土人文地理 2020-08-18 08:00

第十名: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第九名: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包括陕北的晋语,关中的中原官话关中片以及陕南的西南官话。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难懂指数5.5,上口指数5。

第八名:上海话

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是最大的。上海人说“不”为“勿”,你用”侬“,“时候”用“辰光”,“东西”用“物事”,“晚了”用“晏”,舒服叫“适意”和“写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

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4。

第七名: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你”用“乃”等。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的“软糯”。

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4。

第六名:闽东语

闽东语区共有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清因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语的共同特点,福清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所使用的闽东语和福州其他区县的闽东语有所差异,两者的不同基本在于口音。

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0.5。

第五名:雷州话

雷州话属雷语系一支,主要分布于国内的广东省西南部 、广西东南部 、海南北部。雷州话有八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四个。

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1.5。

第四名:客家话

客家语言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话。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何种方言,仍有争议,有的把客家话和赣方言同列为“客赣方言”;也有的认为客家话源于畲语。一般在国内,被列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语言学术研究中,一般以广东梅州的新客家话为代表;也有学者以赣州宁都的老客家话为代表;在台湾则以四县腔为代表。

难懂指数8.5,上口指数2。

第三名:粤语

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粤语的发音铿锵有力,音调诙谐,给人感觉好似在唱歌,但能听懂粤语,对非本土人还是难度极大的,有很多词汇发音和普通话差别非常大。

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第二名:潮州话

潮州话(Tiê-chiu-uē),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发音复杂,以前有十六音之说,如今是八音,而且土话掺杂太多,外人不易学到。

潮语中古汉语保留较完整,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而这些又各自有自己的发音。“潮州九县,县县有语”,说的是旧潮州府所属九县,每一个县的潮州话语都带有不同的特点。这也体现了潮州话内部的差异性。

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2。

第一名:温州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讲鬼话。在中国最难懂十大方言中,温州话排行第一。据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温州话起到了极好的保密作用。当时越军有很多特工,我军用过普通话、广东话,都被敌军破译了。

在1985年1月15日的中越边界遭遇战前的部署会上,首长要求连队用温州话通讯,之后,所有排长级干部身边的通讯员全部换成了温州人,最终,惊心动魄的“115”战役取得大捷。战后的总结会上,首长还表扬了温州话方言作战的保密性很强。而在美剧《盲点》中,温州话因其难懂的特点,被称为“恶魔之语”。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多部沪语作品热播热演,方言剧何以“破圈”?
中国新闻网 2024-01-10
专栏|七个方言冷知识,原来如此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7
抢救濒危语言 我国有25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足千人
光明日报 2022-05-25
又有神曲火了, 网络为何常刮“乡愁风”
扬子晚报 2022-05-19
《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填补方言文献资料整理的空白
光明日报 2022-04-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