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 人到一定年纪: 守住口是能力,护住心是本事
温暖的女子 2020-08-07 20:00

有一句话说:“言由心生。”

一个人若守不住口,就容易出卖自己的心。一个人如果藏不住话,也容易伤他人的心。

其实,人到一定年纪,一定要学会谨言慎行。

想要远离不好的人与事,就要学会适时止语,闭嘴和保持缄默。

1

看破不说破

给别人留三分面子

作家刘墉,讲过这样一件事。

国画大师画君璧在世的时候,一位贵妇拿了四幅从国外买回的画,请大师鉴定。四幅画据说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作。

黄大师看画前,先问:“这些画您都买下了吗?”贵妇得意的说:“买下了,真是花了相当多的钱,才抢回这几件国宝。”

接着就指示随从把画展开。

第一幅,展开一半,黄大师就摇了头:”假的!“

第二幅,全展开了,黄大师又瞄一眼,叹口气:”假的!”

第三幅,打开来看了半天,黄大师说:“这画家的作品,我不内行,虽然说不准,但是看得出画上的笔法相当老练。“

第四幅,才展开三分之二,黄大师就叫好:”这幅好极了!”

那个阔太太虽然有点失望,但想想有两幅八成是真迹,还算安慰,便高高兴兴地走了。

才走,黄大师就叹口气:“冤枉啊,冤枉啊!花了那么多钱,四幅都是假画。”

刘墉不解,问:“既然您知道都是假的,为什么不说呢?”

黄大师笑笑:”她对自己的眼光那么有自信,又已经花了那么多钱,而且当着她的那么多部属,我能说全是假的吗?“

他神秘地笑笑:“钱对她来说,是小事;伤了她的面子,可就是大事啦!”

有一句话说:“看破不说破,面子上好过。”

其实许多时刻,人在乎的不仅仅是事实的本身,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尊严和体面。

有时,话一旦点破,伤了别人的面子,你说的再正确也徒劳。反之,说话留三分余地,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真诚。

其实看破不说破,不是什么也不说,也不是什么都说,而是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不说,可说不可说的,不必都说。

2

知人不评人

给自己留三分退路

有一句古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能够管得住嘴,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关乎自身安危。

有时,了解一个人,不必去非议他。有时,看透一个人,也不必去揭穿他。

周武王占领殷后,听说有一位长者,便想向其讨教商灭亡的原因。但长者只说,“大王如果想知道原因,我中午时可以告诉你。”

然而,到了中午,周武王连长者的影子都没见到。正当周武王对长者的言而无信生气之时,周公却称赞起这位他来:

“这位长者真是君子啊,这样做既没有说纣王的坏话,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有时,不去评价他人的功过成败,既是为了远离是非,也是为了明哲保身。

看过一则故事。

贺若弼曾为文帝平定江南时立下大功,被封为宋国公。但文帝迫于朝政的压力,又把另一员猛将杨素升为右仆射。

于是贺若弼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到处发牢骚说,文帝不会用人,耳根子软,甚至没有帝王之风范。

文帝知道后,立刻将他免官,本以为留他一条性命,他会知道收敛。

但又有一次,他又扬言,高颎和杨素两位宰相,只是酒囊饭袋,没有任何本事。

当文帝询问他时,他轻蔑地说:“高颎是我的朋友,杨素是我的舅子,我太知道他们的为人了。”

文帝听了,十分厌恶贺若弼的骄狂,后来贺若弼就因为这一张嘴,喜欢私下议论他人和朝政,于是被处死。

在《名贤集》中有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其实,在生活中,有些人即便你对他知根知底,也不必大肆宣扬,有些事即便你对此了如指掌,也不必公之于众。

当你学会闭嘴时,既是为了保护别人的自尊,更多也是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祸患。

3

有理不争理

给彼此留三分和气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怎么辨别一个人会不会说话?”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只需看他与不与人争辩。

其实,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懂得,尽量不与他人争辩,不去触怒他人,也不给自己添堵。

有一则故事。

从前有位外地的莽汉,走到泰山山脚下,望着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声念道:“秦川”。

一位农夫听到了,赶紧向他纠正说:“这儿是泰山。”莽汉回头瞧瞧农夫,再往山头上瞧瞧便说:“明明写的是秦川嘛!”

两人互不相让,于是打赌到附近找位老师来裁判。老师看看农夫,又看看盛气凌人的外地莽汉说:“是秦川!”

莽汉乐坏了,得意洋洋地拿着钱走了。这农夫楞住了,问老师:“我虽没读什么书,咱泰山,什么时候变成秦川了啊?”

“老乡!他认不认识泰山不重要,重要的是若继续纠缠下去,只会有害无益呀。”

其实,在这个世上,不同层次的人,没必要去争辩。因为你即便争赢了道理,也很可能争输了和气。

还有一则故事。

曾国藩打仗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看中全局的胜利和长远的利益,但左宗棠却喜欢凡战必应,不太考虑大局。

每一次两个人在军事战略上有分歧时,左宗棠就会抱怨和指责曾国藩没有眼光,打仗反应慢,或者怠误了最好进攻时机。

但曾国藩总是不与其辩驳,也不与争论,只是拿最终的战果来为自己做无言的证明。

其实曾国藩是知道,打仗最重要的是团结,如果为了争一时的对错,最终只会让人心涣散,得不偿失。

其实,许多时刻,即便我们占了理,也不一定要去辩驳。我们取了胜,也不必要去炫耀。

有时,避免口舌之争,看似是吃亏和让步,其实是为了稳住人心,避免矛盾,为了大局着想和考虑。

4

在《易经》里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其实,一个人唯有守得住口,才能护得住心,也才能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道中,安得住身,定得住位,立得住行。

有些话,不要点破,伤人面,只会让彼此尴尬难堪。

有些人,不要言尽,道是非,只会让自己深陷囹圄。

有些理,不要争尽,驳对错,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李思圆,新书《每一种优秀,都有一段静默时光》正在热销中。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专栏作者。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刘庆邦:所为难得是情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夜读|守规矩是基础,懂变通是能力
有书 2023-11-14
人物 | 钟维兴:只有成为真正的摄影师 才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1
感悟|到了一定年纪,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
渡兰 2022-10-03
感悟|朱自清:很好,不一定“很”好或“真”好,而且不一定“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07-03
访谈 | 叶嘉莹:传播诗词,是我生命的目的
当代 2021-01-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