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多径探“钱”景: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中国新闻网 2020-07-14 17:37

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7万人,22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5.88%下降至2019年底的0.78%……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产业发展从以苹果为主,拓展到红牛、菌菇、小杂粮等多元特色产业持续发力,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2019年,该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80.78元。2020年3月3日,静宁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走在夏日的静宁乡间,苍翠欲滴、和风宜人,牛、果、菌菇、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牛产业成民众增收主力

在甘肃雄康牧业有限公司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繁育示范基地内,10座高标准养殖牛舍整齐划一,宽敞的活动场地上安装着自动按摩设施,牛儿在舒缓的古典音乐下躺着、走动、按摩、吃饲料。红牛,不再是人们脑海中卖力拉犁的样子了。

为防止周边牛贩子哄抬牛价,让农户真正依靠养牛赚到钱,静宁县采取了“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行政推动来助力贫困户增收。

“主要是为农户繁育良种、供应母牛,并负责育肥后按市场价收购,贫困户还享有加价收购的优惠政策。”该公司负责人李双雄说,农户买回去的基本都是带牛犊的母牛,短期育肥三到五个月就可以卖出,一头牛净利润挣五千块。

日前,在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基地院内,一头头平凉红牛装上了大卡车,驶向了香港、澳门的餐桌。该公司与港企签订的年订单3000头红牛出口配额,目前已供给红牛700多头。

崔岔村养牛户赵银银以前是贫困户,如今在政策的支持下,养有7头牛,除与供港肉牛基地签订了20多亩饲草玉米,家里还务有5亩苹果园子。“养牛有补贴,出售有下家,1公斤还多加3元,红牛让日子越过越红了。”赵银银说。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西北部民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推行“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新增奖补”等扶持政策,全力把肉牛养殖培育成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产业之一,一头头牛变成了老百姓兜里的“真金白银”。

苹果“提质”实现稳定脱贫

被原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的静宁县,老果园更新换代、主栽品种结构单一、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务果主力逐渐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当地苹果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很多家庭依靠种植苹果生活发生巨变,这些果农的子女大部分通过读书走上了新岗位,再过一二十年这些‘60后’‘70后’果农将慢慢退出苹果种植行业。”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所长李建明说,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道路,是破解苹果产业发展难题的主要对策。

在德美有机示范园内,1000亩整齐划一的矮化密植苹果树绑缚在竹竿上,这里有着诸多密植栽培的新优势:机械化作业、水肥滴灌一体化、病虫无害化防控……节本增效,进一步推动了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他们培育的富硒有机苹果,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我们建有1万亩绿色种植基地和3000亩有机种植基地,设有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可以解决土地撂荒、无劳力等问题,推进果园管理由无序化、粗放型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王志伟说。

李建民说,静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红富士苹果硬度大、肉质细密、耐贮存,利于销售。在主打成熟品种的同时,引进培育其它优良早中晚熟品种,不断提高苹果产量、质量和市场化程度,成立静宁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助力苹果提质增效。

家门口有了新“钱”景

静宁蔬菜日消费量达60吨,县域内蔬菜大棚少之又少,这让威戎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胡双红看到了商机。“利用优惠政策,带领村民们脱贫是我这个村支书的责任。”胡双红说,大棚建成后能让居民吃上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告别新鲜蔬菜大量依赖外调的局面。

于是,胡双红流转680余亩土地,建成30座拱棚,在建50座半拱形日光温室,延伸蔬菜产业链,将蔬菜种植业作为周边村庄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受益。

起初,村民大会上大伙都持观望态度,如今每天大量蔬菜供应县城菜市场,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地来这里务工、承包种植。“只要肯努力,务工、分红、承包等各种收入加起来,家家都能奔小康。”胡双红说。

近年来,静宁县持续打造贴近乡村实际的扶贫产业格局,相继培育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8家,在226个贫困村组建规范运营的专业合作社454个,种植苹果1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万亩,小杂粮4.5万亩。

文/卢芳艳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甘味”农产品头号代表“静宁苹果”首次出口美国
中国新闻网 2024-05-23
图记 | 立夏时节劳作忙
新华社 2023-05-07
走向共同富裕 | 众位村镇掌门人揭秘共同富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3
图记|寒露农事忙
新华社 2021-10-09
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经济日报 2021-02-28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人民日报 2021-02-12
一所大学与贫困山区的“陪伴式成长”
光明日报 2020-12-10
甘肃扶贫路上的“临时一家人”:为柴米油盐更为美好生活
中国新闻网 2020-11-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