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毕节4.5级地震医护抱26名婴儿跑下楼:为防人手不够采购婴儿背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03 14:44

7月2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而就在地震和余震发生时,赫章县人民医院被拍到了暖心的一幕。该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地震中,一人保护着一个婴儿安全有序地从病房撤到了院内的空旷处。7月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该院新生儿科了解到,当天有26名婴儿在该科住院,为了避免抱错婴儿,科室在撤离前用了3分钟,对婴儿的床头卡、胸牌、手环等身份信息,按照一个婴儿对应一名医护进行登记。目前,该科室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余震,采购了婴儿专用背带,保证即使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也能迅速转运新生儿们。

地震发生后22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冲向新生儿病房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7月2日11时11分在贵州毕节市赫章县(北纬27.16度,东经104.63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赫章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徐旭回忆,当时他们科室刚完成查房工作,正准备进行每周固定的业务交流会。“正要开会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房子在抖动,当时我们就判断应该是地震了,我就跟大家说赶紧回病房,一人守住一个孩子。”

徐旭所在的新生儿科主要是收治产妇分娩后需要住院治疗的新生儿,7月2日地震发生时在院的新生儿共有26个。徐旭介绍,当天早上有6名新生儿出院,第6名新生儿刚办完出院手续就地震了。“我们当时在科室的医护人员,从护工到广东番禺来的两名专家一共是22人,大家都赶紧往新生儿病房冲。从科室到病房那三四十米,感觉是我人生跑得最卖力的时刻之一。”

人手一个婴儿跑下楼避难 为避免抱错逐一登记

赶到病房后,徐旭发现医护人员的人手不够一对一看护婴儿,于是她赶紧向急诊和同在医院工作的儿子求助。“新生儿本来就需要特别照顾,更别说住院的,所以突发地震我们肯定要保证一对一的照顾,还好后来支援的同事们及时赶到。而且我们当时也不知道余震会有多大,我就一边让大家守好孩子,一边为撤离做准备。”

为了避免抱错婴儿,医护人员们根据宝宝的床头卡、胸牌、手环等身份信息,按照一个婴儿对应一医护进行登记,确保身份识别准确无误。“本来我们没想撤离,毕竟有的孩子需要仪器支持。但是后来又发生一次比较剧烈的余震,我们医院的楼又是老楼,怕不安全。”徐旭介绍,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大家还是决定撤到院内空旷的地方去。“我们科室应该是医院撤得最迅速的,大家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很有秩序地跑到了楼下。”

为防人手不够采购婴儿背带 一个医护可转运3个孩子

在撤离的过程中,每位医护人员都用包被把自己负责的孩子包好,需要辅助支持的孩子还需要带上氧气袋、血氧监护仪等,随时监测生命体征。“非常感谢来自番禺的两位专家,他们非常专业,所以两个病情比较重的孩子是他们负责转运下来的。”徐旭介绍,医院还在院内安全的空地上支起了遮阳伞,以防孩子被晒伤或中暑。大家抱着孩子在楼下等待了3个小时左右才返回病房,孩子们的状况都还不错。

为了应对或许还会发生的地震和余震,徐旭同几名医护人员在7月2日晚上选择了留在科室值守。“因为地震的原因不少家长都不放心来给孩子办出院,今天我们科室还有19名婴儿在住院。我们不可能随时都有那么多医护人员守在医院里,但是地震来了孩子们得有人管。所以我们当天就采购了很多婴儿背带,一旦再发生地震,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可以胸前背一个、背后背一个、怀里再抱一个,这样哪怕人手不够也能照顾得过来。”徐旭说。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卓雅
编辑/倪家宁
校对/罗晶

相关阅读
第17个世界早产儿日 北京妇产医院教你“袋鼠式护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7
罕见!新生儿瘤体和孩子的脑袋一样大,多学科联动顺利切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温州市人民医院产科里的别样守岁 备好龙头帽 喜迎龙宝宝
浙江日报 2024-02-10
探访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用“家”的温暖创造“生命奇迹”
中国新闻网 2023-11-16
10天新生儿又迎“生门”危机 北京地坛医院上演“生死拉锯战”为生命续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探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辞旧迎新中播种“生命奇迹”
中国新闻网 2023-01-25
专家明确表示:婴儿发热不建议“捂汗”
央视新闻 2022-12-20
广州新冠感染孕产妇顺利产女 定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孕产妇分娩
南方日报 2022-1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