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西侧的大兴区礼贤镇龙头村始建于明代,因当地一个土岗形似卧龙得名龙头村。4年前这里私搭乱建严重、垃圾乱堆、蚊蝇横飞,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守候家门。如今整齐村街、绿树鲜花、清一色的红顶房,远望去俨然都市里的洋房小区。村里先后获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五部委授予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在外经商的刘宗永当年回到家乡龙头村,就是奔着改变家乡面貌来的。
截至目前,在全国近70万个行政村中,仅有1000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头村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龙头村还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
▲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永(右)在向村民们征求环境建设意见(6月22日摄,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欣摄)
“没有私心,专为咱老百姓着想”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村支书刘宗永一直在忙乎,龙头村很多事走在了前面,确保村里没有一人感染。大年初一,刘宗永边在镇里开会、边电话布置工作。村里七个出口第一时间封掉六个,只留东边一个。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和村两委就没离开过卡口。真不放心!”刘宗永说,从早到晚值守,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刘宗永带领村两委为村民办理出入证,严格卡口出入管理,劝导村内的外来租户暂时不要返回,对于返回的人员居家观察。
有个别村民开始对设置卡口、办理人员出入证、车辆通行证等限制措施不理解。“有的村民出村不戴口罩。让他戴,他骂你,跟你对着干,说我整事。没法子,一步一步来,让他们认识到防疫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刘宗永耐心引导。
刚“封村”的时候,考虑到村民会遇到许多以往没有遇到的问题,刘宗永布置做了应急联络单,送到每家每户手里。除了村里干部的联系方式,这张联络单上还有负责电路维修、水务设施维护、壁挂炉维修、饮水机售卡、燃气补气、就医买菜等人员的电话。疫情发生以来,每天找他的电话几乎没停过。
“只要找刘书记的事,他答应的都做到了。甚至没有找他的事,他都提前给安排好了。”村民李春旺说。
大年初二,村里买不到口罩。刘宗永自掏腰包买了2000个口罩,发放到卡口工作人员、保洁员、残疾人、低保户和老年人手中。“不能让他们因为身体和经济的原因在疫情中孤立无援啊。”刘宗永说。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捐物。83岁的村民张静宜身患重病,手头本不宽裕。她心疼没日没夜的村干部,走到卡口捐出200元钱:“你们平日为我们服务,我要表达一份心意。”村里共收到捐款4万余元、消毒液400公斤、口罩2200个,方便面52箱、大米340袋,多渠道物资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村里两个卖菜的小卖店受疫情影响,一个关门了,一个菜不全。刘宗永请示沟通后,协调两家益农蔬菜合作社给村民免费配送蔬菜,菜款由村企出。每月3至4次,每次每户5种菜,解决疫情期间村民“买菜难”问题。春节后一次下大雪,他考虑到第二天村民的出行不便,连夜开车自掏腰包买回融雪剂,将村里各个街道全撒上了。
近日,北京疫情有所反复。为了尽快排查村民是否去过新发地,刘宗永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询问。最后得知有35个人路过新发地,这一信息和后来的大数据完全一致。村民感叹:“龙头村筛查跑在了大数据前面。”6月19日和20日,刘宗永又组织800多名需要核酸检测的村民进行检测,每天忙到晚上八九点钟。
经此一役,村民们纷纷给刘书记点赞。“脾气急、热心肠”“没有私心,专为咱老百姓着想”“心里想着咱老百姓,说到的都给做到”“这样的村支书,咱老百姓能不支持吗?”
▲龙头村整洁的农舍
得罪人的拆迁,造福人的新建
2016年7月1日,在外经商的刘宗永回到龙头村。返乡的他一心想为家乡、为乡亲们干事,改变龙头村落后的面貌。当时的龙头村道路破损严重,乱堆乱放、私搭乱建随处可见,缺少休闲活动场地,几个大水坑,夏天蚊子飞,冬天垃圾堆,村庄绿化率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刘宗永竞选当上村支书后,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大兴区率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率先进行煤改气。在开展清理侵街占道工作中,刘宗永带领村两委身先士卒,首先拆除自家的违建,村干部家的违建全部拆除后,成立以村两委和党员为主的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取老百姓支持。
刚开始拆违建,不少老百姓不支持、不搭理、不相信,有的说人家几十万盖的房子,要拆不容易,刘宗永拆不下去。刘宗永认为,先做好自己,为村民做了一件、两件实事后,大家看在眼里。先带动两委,再带动党员、普通村民。一件、两件、三件事下来,大家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了。
“一个老党员,是我的媒人。拆他家违建,开始怎么都不答应。我第一次去,待了会儿抽根烟,一说这事,他说‘别说了,你走吧。’第二次他说‘你在这吃饭喝水可以,提拆迁的事,就滚出去。’第三次硬着头皮去,被骂出来了。第四次我说了一句话,我问他‘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是的话就带个头。村里这么多户,就差你的。’最后,他同意了。”刘宗永说。
2017年推行煤改气时,同样遭到一些村民的阻挠。施工队上门装燃气管道,有的村民担心有危险,坚决不让管道从自家走。刘宗永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讲煤改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专人长期保障。最后大家接受安装燃气装置。
到2018年底,龙头村共拆除违建72处、面积9000多平方米,天然气管道铺到家家户户。老百姓对拆违建、铺燃气管道认可了。拆违拆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空间,燃气减少了煤灰污染。如今的龙头村绿树环抱、鲜花盛开,道路翻修一新,铺设了污水管路、建起污水处理站,实现雨污分流,家家户户用上天然气;路灯系统完善,新建多处休闲广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庄新增绿化面积38000平方米,全村实施平原造林绿化美化1300余亩。
在刘宗永带领下,龙头村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成立起环卫、绿化、维修、消防等管护队伍,负责对村内主要道路、文化广场、小游园等实施日常保洁,及时清理生产生活垃圾;维护责任区的公共秩序,确保无店外经营、无摆摊设点、无乱停车辆等。多措并举引导村民提升文明素质,实现村民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2019年,龙头村在全镇30个整治村中排名第一,获得2019年北京市最美乡村和礼贤镇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龙头村成为礼贤镇经济发展“龙头”,民宿旅游、观光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周边村的村干部和村民来观摩,惊叹“龙头村变化真大”。焕然一新的龙头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每年接待游客5000多人。“现在龙头村走哪儿,哪儿都干净。村民们也有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外一说起龙头村,腰杆都挺直了。”刘宗永说。
▲村民行走在龙头村内的林荫道上
老年人的“四免”,年轻人的“四增”
现在的龙头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对老年人关爱关怀周到细致。村里建起300多平方米的村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浴室、卫生室、理发室等,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洗澡、理发、日常用药。在老年食堂,70岁以上的老人凭村里发放的3元餐券,免费吃早餐。提倡鼓励孝敬老人,实行一老带一少,孩子陪老人洗浴俩人都免费,单来收费,儿媳陪婆婆来的多了,家庭关系更和谐了。
“一个灯笼厂,一个民宿,回村就业的年轻人增多了。虽然回到村里每个月只能拿4000多元,在外可以拿6000多,但是就近就地就业,陪孩子的时间更多了,能自主安排的时间多了。不用起早贪黑来回跑,幸福指数增加了。”龙头村党支部委员董春义说。
产业兴旺,村庄才能长远发展。刘宗永回到龙头村后,一方面“复活”了村里300多年的灯笼制作传统,通过引进改造,成立龙头村灯笼制作厂,运用传统工艺制作特色灯笼,近年来年销售额已达到一百多万元。吸纳年轻人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另一方面,发展民宿旅游、观光农业。利用村庄空闲地建设2000平方米民宿接待中心,将村内闲置民宅进行统一改造,目前有32家民宿院子,每个民宿院子都是根据院落原有情况进行装修改造,装修风格各有不同,集田园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
在村北建立了占地100亩的富硒生态园。园区应用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为注重健康饮食、喜爱田园的人们,提供农作物的种植、采摘、观光休闲等田园体验。村民们通过流转土地获得土地租金,而且就近就地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9729.1元增长到2019年的14211元,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龙头村有机菜园的员工正在采摘西红柿
物质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多彩起来。龙头村组建了70多人的高跷队、秧歌队、合唱队、旗袍队、舞龙队等10余支文化活动队,农闲和节日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文化活动多,赌博现象没有了,邻里团结和睦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民积极参加娱乐健身活动。
今年春节,龙头村组织村民第一届春晚。村民们编写这样的三句半:“全镇召开动员会 书记镇长来指导 上下联动把村包 真给力;上级领导决策好 方针政策为指导 建设美丽新农村 要达标;环境整治力度大 专清村里脏乱差 干净整洁新气象 换新颜;进村大路宽又宽 大红灯笼挂两边 三大产业村中建 点赞;小康社会要实现……”
谈起村支书工作,刘宗永颇多感慨。他摸着头说:“这几年头发白了许多,真操心。说实话,累、心累。但看到全村老少对我的认可,累也值得了,为乡亲们做实事,有成就感。”现在龙头村两委在物色培养年轻能干的村干部,接力龙头村奔小康。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孙玉遐、罗鑫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