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耕地驴”变“致富驴”助农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0-06-24 20:25

当大多数同龄人在谈论潮流、时尚的时候,驴,成为出生于1985年的返乡大学生杨侠与人交谈的高频字眼。返乡创业的他扎根乡村,将曾以耕地为主的驴变为“致富驴”,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杨侠于2009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2014年,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教育局办公室当干事的杨侠决定回家乡温泉乡土鱼坪村创业。多年来,像很多农村一样,土鱼坪村的年轻人一个个离开就再也没有回头,不断老去的村庄已没有生气可言。

“回来,就是要好好干。”这是杨侠的初心。当年11月,他当选为土鱼坪村村委副主任,开始接触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2017年,杨侠当选为该村村支书兼村主任,组织22名贫困户成立岢岚县乡土专业养殖合作社,39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每户每年平均分红达1000元(人民币,下同)。

24日,记者走进建在山脚下的养殖合作社,一间间驴舍规划整齐,杨侠正和2名饲养员铡秸秆,准备饲料。杨侠介绍,雇佣的2名饲养员都是当地的贫困户,负责驴的日常管理。借助这里良好的植被条件,采取夏秋两季放牧,冬春两季集中喂养的模式,现有81头驴。

“经过多方走访、考察,结合本村情况,确定发展养殖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家家户户养驴主要用于耕地。”杨侠说,近年来,驴的作用已经发生变化。养殖猪、牛、羊的多,反而让驴供应不求。驴适应性强,食量小,抗病力强,易于养殖。规模养殖也比较划算。

杨侠说,他上网搜索浏览最多的信息也是与驴相关,学习如何科学养驴。如今,他不仅会处理驴的一些突发疾病,给驴打针、输液,也会接生、护理幼驴。“我不但是‘驴友’,而且成为了‘驴头’。”

为拓展产业,增加农户收入,2018年,杨侠以“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成立富硒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现有39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富硒谷子291亩。同时,杨侠收购谷子秸秆,加工成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两年多来,乡土专业养殖合作社新繁殖小驴50余头,销售金额累计6万元,优先向贫困户购买草料13万元,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4万元,直接、间接带动50余户贫困户年平均增收近2000元。

“以前都是外出打零工,到处漂泊,收入也不高。”66岁的饲养员紫双全说,他从未想过,以前耕地的驴变成“脱贫致富驴”,让他在家门口就业,每月领取2500元的工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

“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规模,让农户参与领养,合作社雇佣技术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杨侠说,目前,合作社还在不断探索经营方式。除扩大规模,还需要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户增收更多。

此外,返乡五年间,杨侠还带领全村常住的40余户村民把60亩果树陆续扩种到170亩;整村改造建设房屋,让家家户户住上新房;维修2.5公里农田路,方便村民务农;争取到乡里引进的核桃园区建设项目,2000余亩核桃园区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谈及未来,杨侠只说了六个字,“继续干,加油干。”不洪亮,却掷地有声。

文/杨佩佩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