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濮存昕与抗疫战士相遇:朗诵,致父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21 17:02

北岛的《给父亲》中的那句“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精准地传递了父子关系的丰厚、深邃与悖谬。又是一年父亲节,“濮哥读美文”的线下活动因为疫情改为线上分享,6月21日,在“鹰剧坊”的超大空间内,濮存昕与主持人春妮、导演王晓鹰、援鄂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人艺的同事,以及云端的朗诵爱好者一道“为爱炫父”。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北京头条APP等平台,对这场线上分享进行了同步直播。

微信图片_20200621170328.jpg

微信图片_20200621170015.jpg

去年,“濮哥读美文”在父亲节这天推出了“听见美”分享会,而今年这场线上分享虽然没有现场观众,为了避免聚集,偌大的空间内只有几位嘉宾,但分享的内容却没有打折。为整场活动营造温馨结尾的是,1月27日带领11名医护人员,随北京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的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军,亲口读出了他在奋战65天后返京隔离期间用军都大酒店的信纸,写给女儿郭睿恬的信,而女儿也手捧向日葵拥抱了爸爸。

微信图片_20200621165754.jpg

真实的父子情感并不是单色的,我们记忆最深的也未必是温暖的一面

濮存昕说,作为儿子,从小觉得父亲是楷模、很高大。“我们也就是10岁左右,那时王心刚在电影中有一个形象成为了全民偶像,我父亲有一件类似的西装,蓝色的,有活动时才会穿上,非常像王心刚老师,每次他穿这件衣服,我都很骄傲的。”

在濮存昕的眼中,真实的父子情感并不是单色的。“有很多我们曾经一度讲不出来,很多次,我拒绝一切谈父与子,或者是家庭恩爱的节目,总觉得家里的事一讲就假了。家庭中不都是爱、孝这样的词,恰恰我们记忆最深的也未必是温暖的一面。排《李白》时,我曾经三个月不回家,因为一回家就会吵架,这可能就是逆反,你觉得我不行,我就觉得我行。有段时间,如果发现父亲的局限性,我会特别高兴,就像发现了他的缺点似的。”

”他已经去世三年多了,因为疫情,今年的清明节也没有去看他,’桨去水合’,我父亲80岁生日的时候,穿了一身红色的短袖衬衫,我让他写几个字,最后他写下了这四个字。他去世后,这四个字被镶嵌在了墓地,应和着他80岁的心情。”

疫情期间,濮存昕给人艺演员培训班的学生连续上了近一个月的线上课,讲古诗词和舞台的基本功,引得剧院包括冯远征、吴刚这样的演员都每日守候在屏幕前。“剧院很多人夸我教得好,但其实这都是我父亲教给我的,我很感激他。他是最后的私塾学生,《文心雕龙》的某一章节在第几页,他能一下就找到。他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人艺带了三个班的学生,由于自己深受京评梆昆等戏曲的滋养,所以他是崇尚技术的人,把对戏曲的了解带到了话剧中,还编了很多发声和气息的口诀。我在40岁前台词很糟糕,后来才慢慢知道,不把台词说好,不参加朗诵类的活动,也演不好戏,于是在那个年纪又回过头来收拾嘴。很长一段时间,剧院的年轻人不重视台词,排《天之骄子》时,一个演员把剧本扔到我父亲的导演桌上,说“你就会这个”,我追出来去找那个人,后来才知道他是因为别的事情迁怒于我父亲,只是用这种很蹩脚的表达方式宣泄了出来。我曾经也轻视过台词,在退休后不断追问自己,是不是一个会说话的演员。”

因为和父亲从事着相同的职业,濮存昕形容自己一直站在他的肩膀上,受他的引领,“60岁时我给自己刻了章,上面四个字’青牛以待’。在剧院里大家常说,我在很多地方很像我父亲,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你那假正经有点像你父亲,我也并不反感这样的说法。”和父亲相像到两人的有些剧照甚至一眼很难分辨得出,角色的承袭最经典的莫过于《雷雨》中的大少爷周萍了,“当年于是之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你来演周萍,那次我还说了句很不得体的话:角色也能世袭。”

父亲撕下胡子的一瞬间,也把演员和角色之间的有趣关系建立在我心里

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王晓鹰的父亲曾经是地方戏的知名演员和编剧,在人生际遇重大选择的当口,父亲为他做出了影响一生的抉择。“很小时候的一件事我记忆很深,那时父亲演清装戏,贴着胡子,我到后台去看他,他扮着戏,我不敢认,父亲把胡子揭下来的一瞬间,我才发现眼前这个人真的就是我的父亲。从那时起,一个演员和角色之间的有趣关系就建立在我的心里了。”

恢复高考,王晓鹰本来已经考上了理工科大学,“但那时我已经在皖南地区文工团演《雷雨》中的周冲了,当时面临一个抉择:是上大学还是放弃录取重新去考戏剧学院,而且前途未知。是父亲鼓励我,第二年我考上了中戏导演系,从此走上这条路。”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魔方》的第一场演出在上海,父亲专程从合肥赶到上海观看,“当时戏里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主持人要走到观众席采访观众,居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采访了我的父亲,不过他没有流露出他的儿子是导演。以前我的戏,父亲看完都会写一些文字,其实父亲很多时候都希望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当然也包括艺术生命,甚至希望孩子可以超过自己。”

今年父亲已经快90岁了,还会把自己的作品从电脑里调出来看,去年,王晓鹰帮他出了一本书,作为父亲一辈子创作的总结,拿到书后,父亲连续三天捧着书翻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简·爱》回归国家大剧院舞台,濮存昕:演罗切斯特,跳出舒适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0
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养成 濮存昕以君子之风温润大凉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3
濮存昕:我是观众的考生
中国新闻网 2023-06-19
聚焦 | “观众的考生” 《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新书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9
濮存昕向观众“掏心窝子”:是生活教会了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