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鲜食物与“新冠”扯不清 我们应该怎么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17 12:30

这几天,北京的新冠疫情牵动了大家的心。一方面北京防疫工作反应迅速,行动有序,平复了北京市民对于新冠病毒的焦虑。另一方面,做好自我保护,降低感染风险,则要落实到每个居民的行动上。

虽然目前并不能确认是三文鱼等水产品本身带病毒,进口之前被带病毒的工作人员污染,还是在进入市场之后的后续处理中受到人为污染,但这依然给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带来了新的考验。

三文鱼和海鲜到底能不能吃、怎么吃?我们如何降低食材本身可能沾染病毒的风险?下面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无论疫情如何变化,保持应有的谨慎,避免过度慌乱,相信官方结论,都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三文鱼和新冠病毒到底什么关系?

三文鱼“体内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很低

三文鱼“携带”新冠病毒和蝙蝠“携带”新冠病毒是两码事。三文鱼的“携带”倘若被证实,那准确地说也是沾染,就是被污染。而蝙蝠的“携带”是可以共生的宿主。目前新冠病毒已知的宿主都是哺乳动物,三文鱼体内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目前看到的消息是切割三文鱼的案板检出病毒,那还要看这个案板除了三文鱼还有没有切其他东西,还要排除其他东西间接污染三文鱼。

假设病毒确实是三文鱼带来的,目前看到的报道是说病毒序列证实是欧洲毒株,那么合理推论是来自欧洲的三文鱼在欧洲就被污染了。具体是污染三文鱼还是污染泡沫箱或者里面的碎冰,现在还难以确认。但可以推测的是,参与捕捞、加工、运输过程的人当中可能有感染者。

很大的可能性是通过黏膜的接触传播

一开始确诊阳性的有50多人,你说是三文鱼传播的,我个人不太相信。因为新冠病毒在温血动物体外没法复制,要让50多人感染,病毒的量应该不少。所以,如果传播的事实在未来被证实,那最大的可能性是一开始由三文鱼传染给了人,后来人传人。

怎么传的呢?我个人认为,很大的可能性是通过黏膜的接触传播,比如摸过污染的冰鲜三文鱼,不洗手就揉眼睛、抠鼻子,或者是通过三文鱼污染摊位及周边环境,进而接触传播。

目前为止还没有

新冠直接通过吃喝传播的证据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新冠直接通过吃喝传播的证据,主要还是接触传播。如果是熟食,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果生食风险就大一点,因为病毒接触黏膜的机会多了一点。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冰鲜三文鱼是空运过来,且有低温环境保护,因此理论上是有可能存活下来的。虽然这种概率并不大,但考虑到一旦引起疫情,防控成本极大,因此近期可能会管控这类产品。

对于个人而言,通过生食三文鱼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不大,但这是完全不必要的风险。稳妥一点,我建议大家最近先别吃生三文鱼以及其他进口生鲜,等待官方调查的结果明朗后再作决定。煎食的时候如果里面半生应该也没事,因为它是表面沾染。

此外,自我防护的手段主要还是外出采买戴口罩,回家洗手,制作食物前后也要洗手,尽量不用脏手摸眼睛、鼻子、嘴巴。提高警惕,同时也不要草木皆兵。

文/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多机构合作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新发地疫情病毒可能系境外冷链食品输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27
外卖小哥确诊后,外卖还能点吗?安全餐Tips,请收好!
河南健康网 2020-07-06
辟谣|防新冠自来水注氯需静置2小时?没必要
北京青年报 2020-07-04
北京自来水加大氯气注入量?警惕这些关于新冠的谣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6-30
外卖小哥确诊后,外卖还能点吗?权威解答来了
中国环境 2020-06-24
专家:水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并通过水产品传播风险极低
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0-06-18
挪威忙撇清:我们的三文鱼不是新发地新冠病毒的源头
观察者网 2020-06-18
挪威急撇清:我们的三文鱼不是北京新发地疫情源头
中国青年网 2020-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