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推行公勺公筷需要耐心和细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10 16:49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饮的最前沿。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城市陆续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议,北京还将公勺公筷分餐制纳入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推广,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此次公筷公勺、分餐制会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吗?餐饮企业又如何看待和实行公筷分餐制?记者探访调查30余家餐厅发现,愿意使用者较少。(6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倡导分餐制、公勺公筷早已有之,它曾于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被很多餐厅采用,但逐渐没了声息。此次分餐制被再次提及,某种程度与抗击非典一样,作为疫情防控的卫生安全措施之一,一旦疫情稳定甚至病毒消失,分餐制能否形成制度令人担忧。

首先是观念习惯的转轨。传统聚餐方式背后是家庭单元和熟人社会的心理逻辑,包括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往往都是通过聚餐这根“纽带”。所以推行分餐制、用好公勺公筷,深层次是推进传统生活方式的革命,用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来改造我们习惯。

积习已久具有强大的惯性,要想一朝一夕地“刷新”是很不现实的。记者调查发现的情况是在意料之中。对于这种结果既无须苛求速成,也没必要过于担忧。推广公勺公筷、分餐制重在耐心,既然纳入了法律规范,就在监管与执法上打好持久战,再辅以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自然会迎来量向质的变化。

其次,不习惯使用公勺公筷中不便利的因素须要纳入现实考量,特别是操作繁琐。因为绝大多数人习惯一只手使用筷子,使用公筷另一手帮不上忙,既要放下自己的筷子腾手操作,还得使用后放加指定位置,不方便还容易混淆。所以,推行公勺公筷不能太过机械,在具体就餐设计中要更细致,充满细心。

比如将就餐取菜与用筷子食用功能分开,取菜辅助手完成与食用主用手分开。类似西餐的刀与叉分工,由此来设计餐具,如稍微大一点的铲子,用来取食,又不至于放到嘴里,用以配合主手用筷子进餐,实现对交叉的隔离。这样会让配合使用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操作更便利,唯一需要培养是改变用自己筷子夹菜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建立相对也要容易,就像人们用漏勺捞火锅、汤勺舀汤一样。

如此,只需要在就餐工具上进行丰富和改良,找到便利影响最小的方式,或许离公勺公筷使用的目的更近一步。

文/木须虫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吃饭时注意这个健康细节,拒绝病菌在餐桌“口口相传”
健康上海12320 2022-11-13
分餐不分桌 团圆饭可以这样吃
北京青年报 2021-02-10
商务部:餐馆应对合餐顾客提供公筷公勺 提倡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05
甘肃发布《公筷公勺使用规范》 细化到“筷勺”长度颜色
中国新闻网 2020-09-02
分餐制公筷公勺渐成北京节约新风尚
北京日报 2020-08-28
分餐分筷不分爱,文明餐桌“筷筷”来!
河南疾控 2020-08-13
“公筷公勺”彰显文明新风
人民日报 2020-06-22
Qing调查丨探访北京30余家餐馆 “亲友间没必要”成拒用公筷高频理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