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戏剧|走入线上和户外热演的《热干面之味》,戏剧“破圈”是否正当时?
文学报 2020-05-30 08:00

疫情期间,一对即将离婚的普通夫妻意外遭遇武汉封城,他们被迫在家度过14天的同居生活。特殊的日子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们不得不拾起往日的鸡毛蒜皮,这会是怎样的五味杂陈?他们的生活又将如何继续?

一碗佐上幽默、耐人寻味的“热干面”,是婚姻的滋味,更是生活的滋味。

5月23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何念导演的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在B站上线直播,同时在静安嘉里中心设定了户外收看地址。该剧由倪姗姗编剧、桑琦担任舞美设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张瑞涵、李黎、许子皓联合主演。数据显示,最终有16.5万观众在线收看了这场演出。

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戏剧活动转到“云上”:线上剧本朗读会、演出直播、线上授课,云探班……等等。而种种实践,也是戏剧人试图突围的努力尝试。特殊的时期带来特殊的传播途径,那么,“云戏剧”是一时的不得已为之,还是可以借此成为观众欣赏戏剧的一种常态?什么样的戏剧创作适合线上直播?戏剧影像如何平衡一部戏的整体和细节?如何在“云戏剧”中寻找到戏剧的在场感和仪式感?

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观众在静安嘉里中心观看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

线上戏剧直播:不得已之下,

他们努力普及和传播戏剧的魅力

5月23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何念导演的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在B站上线直播,同时在静安嘉里中心设定了户外收看地址。在剧场依旧关门的情况下,“直播+线下集体观看”的模式尽可能还原了现场观看的感觉,增强了戏剧特有的仪式感和在场感。

最终,B站数据显示,共有16.5万观众在线收看了这场演出。如果以上话艺术剧院530人的座位来换算,需要演出311场才能勉强达到。

事实上,在过去几个线上戏剧的尝试中,“数据”总能屡屡刷新我们的眼球。这是否意味着当前线下的剧场条件仍未满足广大的观众群体呢?尤其是三四线小城市的观众依托线上平台,可以享受到平时只有一线城市才拥有的戏剧演出资源。线上戏剧形式固然掣肘了观演间的双向交流,损失了戏剧特有的魅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何尝没有给戏剧带来“破圈”的机会,或者说,何尝不是戏剧“数字媒介化”的契机。

《热干面之味》选择了一个适应于线上传播的剧本题材和与之相匹配的呈现方式。首先,观众的收看端基本以平板或者电脑为主。仅有十几寸的小屏幕,并不适宜于表现过分宏大的场面、布景。相反,以电视剧为对标,选取亲密关系作为切入口,表现两性张力,显然是较为适应线上戏剧模式的剧本题材。

故事空间选定在房间中,舞美布景则是可以滑动组装的一个个区域,让整个空间表达都趋于简单、集中。在观看时,有弹幕评论,自己平时在剧场都没有这样清晰地看到演员的表情,但这一次可以依靠镜头拉近景体会细腻的感情传递。这是戏剧影像的优势所在,而高清的画质、流畅的剪辑以及良好的信号则保证了线上影像的质量。

但我们也都知道,线下剧场由于观众座位不同会带来客观视点上的差异,在观看剧场性较强、信息交叠比较复杂的戏剧时,观众也会主观选择不同的视点去关注。

而在戏剧影像中,由于剪辑的存在,镜头需要在全景和近景之间切换,观众无法同时体验到大的舞台信息和小的表演信息。即便如NT Live一般成熟的戏剧影像制作,也只能通过镜头来呈现创作者主观筛选过的相对重要的信息,即观众的视点被权威引领了。《热干面之味》同样面临剧场信息无法完全展现的问题,但它通过精简人物和场景、减少不必要的演员调度来使得信息尽量集中,以适应线上影像这个形式。

爱情轻喜剧的定位一方面消解了疫情题材带来的沉重感,另一方面也是利用较为通俗的题材以适应线上模式,更有利于引流B站的年轻用户关注戏剧,同时欢乐这种情绪的传递没有悲伤那么依赖环境的“沉浸”。

另一个相类似的小剧场话剧《杏仁豆腐心》,同样讲的是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同样以食物作为线索贯穿,但《杏》给观众带来的情绪共振很大程度上依托小剧场的氛围营造。如果将《杏》搬到线上直播,或许就很难有线下那种观众齐齐陷入回忆落泪的感觉,严肃与悲伤需要一定的仪式进行强化。

《热干面之味》中虽然有一些泪点,譬如两夫妻给女儿录视频遗言那部分,但这种悲伤很快被“网红遗孤”给消解掉了,最终整部剧呈现为一种“类情景喜剧”的效果。而情景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松,有时甚至情节间的结构较为松散,所以不需要观众聚精会神地沉浸于其中。

线上戏剧让观众在客厅书房里看剧,不再有“不能打电话、看手机”等剧场规则,观众注意力也会比较分散。无论是发送弹幕还是和朋友间的微信交流,本身就是在消解观看的严肃性,“类情景喜剧”的形式让观众即使错过了开头或者因为发弹幕而走神了,也无碍他们继续接收欢乐的信息。

其次,《热干面之味》没有选择表现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没有聚焦生离死别的戏剧性事件。相反,整个剧作从人物设定到主题立意都聚焦“普通人”。正如导演说的:“我们不想做童话,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童话,所以我们就想塑造一个非常真实的普通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有普通人的情感弱点,也是普通人的人生侧写,更是普通人和大时代关系的一种呈现。“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个体头上都是一座山”,没有谁可以脱离整个时代而单独存在,而普通人在疫情之下最大的影响就是被迫隔离。

对于戏剧而言,隔离创造了一个天然的集中矛盾冲突的客观条件。在《热干面之味》中,隔离打破了两人原本稳定的离婚关系,隔离又创造了解开原本心结的机会。对于观众来说,隔离的体验是每个人都切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许我们不是武汉人,没有和主角一样感染了新冠肺炎,但疫情与隔离依旧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时候,能在线上看到一部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的戏剧作品,也是一种妥帖的安慰。在笑声中给自己过去四个月的沉重画上一个轻松的句号,戏剧的意义也超越了娱乐,成为了一种疫情之下精神压力的释放途径。

旨在表现“普通人”这一基调的奠定,让整部剧都划向大众化的表达。《汉阳门花园》和《北京北京》这两首流行音乐的选择是大众文化视角的体现,也是时代与人关系的最精炼表达。疫情之前,北京是许多人的追梦之地,武汉与之相比成为了一个“留守地”,而异地也是主角二人离婚的直接动因。在疫情当下,武汉变成了全国关注的中心,有关武汉的歌曲自然也成为了最好传情达意的媒介,也无怪《汉阳门花园》这首歌一起,弹幕就说要流泪。

时代变换之下,人物关系变了,大众文化焦点也发生了改变。而流行音乐与直播影像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使得《热干面之味》的普及度大大提高。或许在收看直播的观众里就有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戏剧的人,与经典剧作相比,这部剧显然更贴合当下普通观众的审美心理。

演出最后,导演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将两人的关系导向未知的境地,这也引发了观众弹幕的热情猜测。从某种程度上说,依靠弹幕产生了由演员到观众的单向交流以及观众之间的交流,这弥补了戏剧因为线上形式而流失的即时性,丰富了线上戏剧的体验形式。但遗憾的是,或许导演可以在最后进行更为彻底的观演交互,比如让观众来投票选择不同的结局走向。

当然,线上戏剧直播这种形式只能算是疫情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热干面之味》也并非是一出专门针对线上形式的定制话剧。相反,它最终还是要走向线下,要在6月份的剧场进行演出。它并非是像王翀《等待戈多》一样全然依托于影像;也不像是现在如火如荼的各类读剧会,只是简单的朗读台词;也不像是NT Live一样录播,剪辑制作过的戏剧影像。

可以说,除了没有观众,《热干面之味》就是一台完整成熟的现场演出。上话免费直播这一选择真诚而有力,既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法进入剧场的观众渴求心理,也利用大众传播的方式普及了戏剧,带有公益性质。

或许有许多戏剧人依旧对“线上”这一形式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正如我上文所阐述的那样,一台适宜于线上传播的、带有普及性的、好看的爱情轻喜剧,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戏剧走向大众的信号呢?

文/朱一田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正在严查!别吃这些热干面
​武汉广播电视台 2023-08-11
武汉:热干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来了
武汉晚报 2023-08-11
两会聚焦|“演艺之都”正当时 代表委员同说“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7
4部戏10小时连播,老舍戏剧节“戏剧之夜”让戏剧走出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30
热干面能否成餐饮界下一个网红
武汉晚报 2021-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