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第一课:乡村孩子从直播间穿越到丝绸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15 19:58

5月11日,是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杨柳小学复学第一天。沉寂了数月的操场上又出现了孩子们欢腾奔跑的身影,教室里也传出朗朗书声。

五年级1班的曾以川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因为过去几个月他实在是“憋坏了”。不能去远处玩,奶奶老掉牙的手机加上村里信号不好,基本没法上网课,见不着同学老师和好朋友,只能“一天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最令他开心的是,上学期开心玩了静电拖动易拉罐、恐龙揭秘等10节科学主题直播课,明天就要出“续集“了,本学期是历史主题:打卡丝绸之路。

丝路里的文化自信

曾以川提到的直播课,是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承办,专门针对乡村学校的公益活动。自2018年开始,陌陌直播公益课分别以最美传统文化、走近博物馆以及科学课为主题,通过互联网直播技术,把城市的优质美育教育资源同步送到乡村学校。

什么是丝绸之路?为什么要“打卡”丝绸之路?5月12日,带着这些疑问,曾以川和班上20多名同学以及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所乡村小学的同龄人一起,观看了姗姗来迟的本学期第一节直播课,来自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丞老师,标题是:唐朝的“老外“——从胡人献宝说起。

刘丞老师给乡村孩子讲课

刘丞老师通过三尊神采奕奕的“胡人献宝”铜像,为孩子们讲述了来自匈奴、阿拉伯、波斯等地的胡人带来的“宝物”在唐朝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故事。他还在文物的展示中加入了很多有趣的传说,围绕“青泥珠”“水珠”这些神秘的宝物故事,轻松讲解出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开放、公平贸易等精神。直播间另一头的乡村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在看过这些形态各异的“胡人”形象后,也默默记住了这些文物的特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知识。

从“胡人献宝”铜像讲起

课程最后的10分钟连线提问时间,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的杨满同学问:“刘老师,您知道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胡人吗?”刘丞老师从自己文物考古的角度告诉她:“在你们河南洛阳曾经发现一个唐朝的古墓,墓主人叫安菩,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胡人,他骁勇善战,是唐朝一位名将,希望你有机会能到安菩古墓博物馆去亲眼看一下。”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同学提问

以刘丞老师这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为开端,“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直播活动将继续邀请相关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继续为乡村孩子讲述文明融合之集大成者——敦煌壁画、中西合璧古乐器箜篌、中西贸易主角瓷器等内容。老师们将通过某个和丝绸之路相关的具体文物,以小见大,让孩子切实从一个实物上理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过程。这些文物上的每一道纹饰、每一种工艺,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象征之一,通过这些文物,不仅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还能发现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交融互鉴的例证。让学生们了解丝绸之路的过去和现在,以古证今,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一根网线,缩小城乡教育鸿沟

今年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直播课在此时举办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丝绸之路体现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和并蓄,各文明之间频繁的交流又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致力于文物和博物馆研究推广的刘丞表示:“博物馆里经常会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参观,这些对于城市孩子并不陌生,但对于乡村孩子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直播技术能让乡村孩子直观地看见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知文物所在时代的历史。“

杨柳小学五年级1班班主任邓钟英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就拿过去数月疫情期间来讲,乡村孩子都不可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在家里有便利的网课可上。“上网课得有网,手机网络在镇上还好,到了村子里就不行了。还有很多孩子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一是手机不好,二是爷爷奶奶也没有能力让孩子预习,检查网课留的作业。”邓老师说,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走出过仁寿县,更不用说去过博物馆。

从最美传统文化课到走近博物馆,到科学课堂,邓老师都非常积极地组织班里学生集体观看,一节不落。因为在直播课上,能享受到北京、上海大城市顶级专家亲自授课。

在上学期的物理科学直播课中,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陈征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小实验:用一个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能够吸满碎纸屑,用一根pvc管摩擦后能隔空吸引一个空易拉罐滚动起来。在课后,邓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做其他静电实验,其中不乏实验失败的。学生迷惑不解,老师也不知原因。最后把视频发给北京的陈征博士,陈老师一语揭开大家的谜团:四川地区空气潮湿,实验前用电吹风把器具都吹一遍。师生们恍然大悟。

包括陈征博士在内的很多参与陌陌直播公益课的专家学者,都在直播间和随后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和乡村教师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他们认为,在当下教育资源仍存在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下,直播是普及科学、历史文化教育很好的媒介,不仅可以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对教学中难点问题解答的共享,还能够优化教育资源,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为这些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博启幕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鉴互融
解放日报 2024-06-13
赏读|丝绸之路文学不同于丝绸之路与文学关系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观展|“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3
众多丝路上的国宝“进京出差”!“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开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3
“汗赭”烙马印 丝绸之路“进口”汗血宝马的佐证
西安晚报 2024-01-05
丝绸之路艺术大展本月在京开展,七大石窟艺术精华一展尽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4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以“东方视角”探寻丝绸之路历史印记
西安晚报 2023-10-12
84件组珍贵文物讲述古代丝绸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最新评论
Ghost knife
0
谢谢您
05-23 20:21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