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青睐云课堂 | 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谈2020高考作文备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06 11:10

微信图片_20200506104716.jpg

一场急促的病毒袭击惊扰了所有在春天里忙碌的人,今年的高考时间也被迫延后,语文考试时间定为7月7日,迫在眉睫。

4月23日和28日,“青睐云讲堂”特别邀请到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高考语文专家王大绩,为感兴趣的“青睐”会员们做了两场实用的高考作文备考辅导。两场共三个小时的讲座,王大绩老师以王国维先生的“体味景语悟情语”诗句开题,用大量历年考题做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语文作文的客观规律。

作文不但是语文试卷里,而且是各科考试中唯一让学生自主创造的过程。王老师从近年来高考写作题目中总结出,考题非常明白地指向生活哲理、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和切近生活这样的主题。此类主题与其说是在考文品,不如说是考人品。而一个十七八岁、青春勃发的高中毕业生,在即将成年这一道坎上,该如何将蓬勃的情怀与高考作文搭起桥梁,不但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又在考场上不留遗憾呢?

景语和情语是作文的重要素材来源

王老师提出“体味景语悟情语”这句诗,其中含义颇深,因为景语和情语是作文的重要素材来源,而体味则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和润滑剂,也是做好作文的诀窍所在。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更多的隐形分数,包含在对生活的认识水平中。“体味景语悟情语”贯穿于语文阅读、写作全部领域,包括生活。正像鲁迅先生说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作文就是使一个个孤立的景语通过体味形成有机关联的过程。”王老师说。

那么,景语和情语到底指的是什么?王老师细致地揭示:“我们每天通过感官能够直接感知到、躲也躲不开的景物、人物、行为、言语、事件等有形的东西,都是景语;而通过感官不得直接感知,比较抽象、形而上的,诸如人的思想、感情、胸怀、抱负、理想、追求都是情语。”

了解了景语和情语,又如何去体味呢?王老师说:“从思维方式看,首先要细查,所谓细查就是要仔细阅读,包括课文、试题,也包括生活,要发现问题,体察思索,有所触动。在此基础之上,要深思领悟。”

只有思维方式就够了么?不,还要一种可以运作的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即检索与加工。“检索即根据题目指向,从生活或书本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过程,而加工即为通过推断、联想实践题目要求的过程。体味景语要的是细查检索,感悟情语则要深思加工,写作和阅读都是如此,就是要做到一个字:悟。”王老师说。

在王老师的语文世界里,各门功课都需要悟,但是语文作文的“悟”不一样。因为语文这个学科需要自己更主观、更个性,它不是大学问,要的是一种领悟、一点智慧和通达,这也是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具体一点说,“悟”就是联想和想象。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要琢磨。陶渊明也早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便有了可吸纳的源头活水,但不必都求甚解,要的是一个会意。王老师坦言:“语文这个学科,尤其是作文,是联系和想象的学科。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激发调动起同学的联想和想象,等于没有把学生带进语文课堂。”

作文练审题无用,跑题因为所写不是自己熟悉的生活

讲座中,王老师金句迭出,比如“作文怎么落实?就是四个字,据题发挥。”“高考作文题目有那么难审吗?如果那么难审的话,就不是考写作能力了。”“我们如果老练审题而没有在发挥上下功夫,如何能写好作文?”

他把“据题发挥”比做跳远。跳远要踏在踏板上,可踏上踏板不动毫无意义,要腾跃起来才能出成绩,所以发挥才是关键。

他说老师们带学生练审作文题没有用处,“如果一个同学连作文题都看不懂或看错了的话,他的现代文阅读、诗歌阅读怎么做?作文主要考的不是阅读能力,而是写作能力。据题是前提,发挥才是根本。”

由作文审题自然说到作文跑题,这也是一个困扰考生的大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跑题现象?王老师解答:“什么叫跑题?跑题是题目和你的素材之间断开桥梁了。它不是单纯审题的问题,也就不能靠审题来解决。跑题一般出现在选材上,学生写的不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所写没有细节和感悟,常常用空话、套话来支撑,所以跑题在于自我准备没有做好。”

那么,如何根据题目充分考虑,取得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 “最重要的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真切的情感。”王老师说:“任何作家都知道写熟悉的生活是一条必由之路。”他用巴金和曹禺作例,巴金老人活到100多岁,写东西炉火纯青,但晚年作品再没有达到年轻时发表的《家.春.秋》的水平。曹禺先生一生写出许多部剧本,也没有一部达到他23岁发表的处女作《雷雨》的水平。因为《家.春.秋》和《雷雨》是巴金和曹禺最熟悉的生活,虽然之后他们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们写其他题材总是差一些。王老师感慨:“同学们并非没有写作能力,晚上在宿舍聊天,个个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记录下来全是好文章,因为那是在谈熟悉的生活。”

什么叫熟悉的生活?王老师说:“细节越丰富越好。”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细节是上帝”,绝非虚言。

在写作里只有细节就够了么?“不,主宰一切,比细节更重要的是感悟。”王老师感叹:“如果学生所写细节不多,但对社会有认识也能写好作文。”

微信截图_20200506105607.png

作文不是常识题,它是展示思维的一扇窗

考场作文,很多同学表现不出自己真正的写作能力,被捆绑束缚住了,怎么解开这个束缚?王老师首先提到要用“文题思维观突破文题常识观”。这个意思是说,作文是展示思维的一扇窗、思维腾跃的一个踏板,它不是一道常识答题,也就不能用答常识题的方法去看待作文题。

王老师举出两个例子,一道江西作文题目《脸》。脸是什么?只有镜子里的面孔是脸吗?如何解开固定的人脸思维?王老师说,人有脸,树有皮,门有门楣,家有家风,国有国格。他给家里丢脸了,败坏的是家风;他给中国人丢脸了,损害的是中国国格。深思一下,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脸,以此思路就打开了这道《脸》的作文题目的写作空间。

湖北曾有一个作文题《旧书》。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就此题写过一篇博客,说有几个学生家里收藏旧书啊,新书还看不过来呢。王老师说,这个说法真是令人大跌眼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常识观。

王老师后来也就此写了一篇博客,提到:“什么叫旧书?事物的发展是变化不定的,现在我们说宋本、元本算旧书,可是在宋、元人眼里大概司马迁的竹简才是旧书。而在司马迁的眼里,或许甲骨文才是旧书。而如果我们把写作角度放到22世纪,我们身边的哪一本书不是旧书呢?再说,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我们总说一个人阅历丰富、阅人无数;我们还常说看一个城市是阅读一个城市。这些阅读的对象,不就是书吗?从这个意义来说,一棵参天大树,一段沧桑的城堞,一个古老的城堡,一位睿智的老人,不都是一本旧书吗?

也不一定老的才旧,年轻人有时候也是旧书。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小说《药》,里面写了很多年轻人,但是满脑子旧思想,不也是一本旧书吗?……”

这两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开阔的思维,而作文诸如此类的题目,同样给予着开阔的空间。王老师特别反对对一个作文题目妄加评论,认为那无异于盲人摸象。他说,广阔的生活是一扇窗,面向无限广阔的生活,那里一定有同学熟悉的园地。而没有认识和感悟的作文往往是满纸空话,会造成严重跑题。以小见大,很多同学最欠缺。但有些同学的作文语言、结构都不错,可是在考场上没有写出自己熟悉的生活,反映不出真实的写作水平,会让阅卷老师特别惋惜。

死背素材无意义,曾有过沉重教训

有些语文老师会要求学生背诵素材,这种做法为王老师所否定。他的观点是死背素材没有意义,要用感悟生活取代死背素材。

他谈及这其中的一个沉重教训。事情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事情发生后,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背相关材料。而在5月12日之前,老师要求学生背的是南方冰雪灾害的材料。王老师说:“那一年全国一共有18个高考作文题,都不考抗震救灾,说不过去,都考抗震救灾也不行,经过教育部统筹安排,只有全国一卷考了抗震救灾的给材料作文。”

但是,这些考全国一卷、与所背材料撞了个满怀的同学作文成绩并不理想,阅卷老师普遍反映,作文表现比往年还差。王老师说:“这个结果证明,死背素材没有任何意义,同学不缺素材,缺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他强调,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作文备考的重点就是要放在对生活的认识上。只有在熟悉的生活中,在旧的事物里,写熟悉的生活、真切的情感,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王老师举例,比如考《学好语文的途径》,题目给出三个途径:课上语文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样一个题目,一位同学如果上好过一节语文课,或读过一本课外书有心得,一次社会实践有收获,写出来都会是一篇好作文。不要说学生生活就是由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这两点一线上有无穷的珍宝,只有会发现和采撷,才能不使珍宝成为沙粒。

更深一步,一切景语皆情语,情语永远主导景语。王老师用一杯水举例,问一个孩子一杯水是什么?孩子回答是一杯水,这是景语,是小学生水平;高中毕业生应该能感受到一份清凉、一种生机、一份渴盼、一种体贴;我在讲课,主办方递给我一杯水,我很感谢,我觉得这一杯水包含有主办方的关爱,这是在领悟它的内在和价值。

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共资源人所共有,谁是有心人,谁就能把它引入自己的心田。

微信图片_20200506104722.png

语言的文质彬彬,分数无法估量

语文作文无论是选材、结构、体裁、语言,如果既有文的一面,又有质的一面,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语文老师最熟悉的事情,也是语文的一个基本观念。

在语文圈中,曾盛传一篇考场作文,是一位广东考生写下的,作文题目是《月河镇的一天》,以美食为主题。这篇被阅卷老师争相传阅的作文其中一段写到:市集上传来叫卖声,声声入耳。各类早餐的香味勾引着早起赶集者的味蕾和肠胃。“滋滋……”食物在油锅里翻身,阵阵声响,那是杂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备。“咕噜咕噜”,文火上的瓷煲里滚着新鲜鱼片的白粥,加入一撮姜丝,撒上几粒细盐,入嘴鱼香满满。王老师评述:这段话是文质彬彬的典型,尤其最后那18个字,如果这位同学文言文学得很差,没有散文阅读的切身体会,是写不出来的。这18个字使得一碗白粥余香满满,也使得阅卷人齿颊生香,它有多少得分价值无法估量,它的香气在整篇作文里散漫。

王老师说,这样文质彬彬的作文给当年的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自禁地要读出来,也吸引来其他老师,都不禁啧啧叫好。这样的文质彬彬,是在体现文化,也是为文之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总在强调语言建构,什么叫语言建构?王老师解释,我们在课内课外,从别人的语言中领会、吸纳,融化在自己的思维中变成自己的语言,就是语言建构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即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帮妈妈做的每一顿饭、摆的每一次碗筷,都有分数的报偿,这些我们在语文课上讲过多少次。包括同学们学过背过的那么多古文古诗词,如果在文章中恰当地用到,更会提高你的档次。这些,同学们要用于实践啊!

一餐一饭一景致,都能反映所要表达的主题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造成的特殊,和2003年的情况很类似,那一年是“非典”,也是7月7日高考。王老师说:“2013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特别具有普遍价值,作文题是: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题目明白地告诉考生,要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转年到2014年,6月7日高考刚结束,阅卷尚未开始,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开会征求对作文题目的意见。会上两个老师对2013年的《转折》作文题目提出批评,理由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能有什么转折?我们在阅卷时看见了大量的胡编乱造。”

王老师则反驳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如果《转折》这个题目为难同学,那么写“我的老师”“我的母亲”,不难为同学了吧?都是同学们天天打交道的人,我们会不会看到“老师打雨伞来给我补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妈妈半夜给我补衣服”让我们觉得千篇一律的题材?所以,重要的不是同学们有没有转折,而是有没有体悟转折的胸怀。

正是如此,再熟悉的人和事,如果无所感无所悟,写的也是别人嚼过的东西。这种作文被称为僵尸作文,得不到阅卷老师的赏识,对成长尤其没有意义。

就《转折》一题,王老师自己做过一篇作文,其中提到:“1984年,北京大学几位同学把一个印有‘小平您好’的横幅带进游行队伍,在走过天安门主席台时突然展开,主席台上的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领导报以热烈鼓掌和亲切微笑,一位摄影师拍下了那幅画面,那张照片成为那一年全国新闻摄影大赛唯一一幅一等奖。”

王老师说,这是人所共知的重大社会生活,我在阅卷时常常希望看到同学写这一类材料,但是非常少有。这一次,同学们从春节前后的每分每秒都在抗击疫情的行列中,能否写出自己的事情?哪怕一餐一饭一景致,都能反映这一主题,因为我们都同在这个大环境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从人之初到现在,再小的事,于社会生活中横向展开,都应有所感有所悟,在景语与情语中体味琢磨。转折常有,感悟为难:一个转折,一级台阶;一次感悟,一层升华,某种意义来说,登一级台阶就是一个转折。

考场上,尽可能为作文预留60至70分钟时间

有不少听众关心一个问题:考试时作文时间一般留多久比较合适?对此,王老师解答:“一篇作文没有六七十分钟很难写好。可以算一下,单纯在试卷上工整地写800字,大概需要20-25分钟,而动笔之前要构思,动笔中间还要斟酌,这个时间应该不少于40-50分钟。

要保证这个时间,前面的阅读必须做得快。有的同学养成一个习惯,唯恐作文写不完,所以就不去构思,匆忙着写,如此造成写坏就坏,写乱就乱,没有时间也就没有了办法。所以一定要养成用60到70分钟完成作文的习惯。

王老师记得一个同学,这位同学的作文是当年江苏省的榜首作文,他的语文老师介绍这个同学在考场上40分钟没动笔,一直在构思,然后用25分钟一气呵成写完作文,一字没改。

还有听众问到如何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王老师举了一个典型例子。师大附中的一个学生特别喜欢诗人海子,她的语文老师给她一句忠告:读海子不要只读着玩,要通过他认识生活,认识生活的发展变化。这位学生特别听话,不仅读海子的诗,还去积累有关海子的丰富细节,更时刻把海子记在心上。这位学生2013年参加高考,作文写海子,她是无论作文出什么题目她都想办法落实到海子,让作文题目和海子搭上桥,最后她的高考作文也是满分。

王老师回忆起他自己的第一堂物理课,物理老师进教室后一言不发,突然转向黑板撞了一下头,然后转身对同学们说: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个细节被孩子们牢牢记住,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他还特别感谢他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那位老师天天让他们写速写,提一个暖瓶来放在讲台上,写暖瓶;把窗子打开,写窗子外面的景象。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同学们写的作文就不一样。老师然后就坐在课桌前,拿着作业对着暖瓶看,对着窗子外面看。

王老师说:“我从做语文老师以来,越发觉得当年的语文老师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童子功,因为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也是在熟悉生活,这是语文的第一要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勉
编辑/陈枫

相关阅读
今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出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新华社 2023-06-08
北青快评 | 好的高考作文应让考生有话可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高三教师认为北京高考作文难度适中,考生大多选择议论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07
全国7个版本高考作文题汇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权威出炉 大作文“二选一” 考:“续航”和“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