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各大商圈的垃圾分类备受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5月4日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西单商圈的零售企业全部建立了垃圾分类台账,超过300家餐饮企业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各项垃圾分类符合标准规范。到2020年底,西城公共机构将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5月4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走进西单华威大厦的星巴克,新装修的大厅里增加了垃圾分类区域,3个分类垃圾桶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一位顾客准备将废弃的纸杯扔掉,这时一名服务员提醒顾客,杯子、纸巾和吸管都要放入其他垃圾桶中。
这名服务员说,《条例》实施之前,她们便开始反复背诵垃圾分类的知识,哪种垃圾该如何分类早已“门儿清”。就拿废弃的茶包来说,茶叶渣会倒入厨余垃圾桶,而外面包茶叶的小口袋则会扔进其他垃圾桶。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条例》实施以后,过去自助吧台摆放的塑料吸管换成了纸质吸管,并且不再提供搅拌棒。顾客在购买甜点时,服务员也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作为垃圾产生的“大户”,餐馆的垃圾分类做的怎样?随后,北青报记者来到海底捞西单店。餐厅的后厨,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纸巾等投入其他垃圾桶,可乐罐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顾客吃剩下的锅底被统一送到洗锅间,在这里,工作人员把底料倒进油水分离器中,不一会,油脂和水分便被过滤掉,剩下菜叶等残渣被放入厨余垃圾桶中。
“餐食中的油脂会沉积到桶内单独设置的油脂储存层,桶内分离出的水分,会沿着桶身接出的水管,流进物业专门设置的隔油池中,进行二次脱油。” 店长王丹丹介绍,分离后的油脂和厨余垃圾每天称重、记录后,分类运走。“每天运走的油脂有100公斤,而厨余垃圾要用120升的大桶装三大桶。”
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单商圈包括13家大型商超企业和3600余家各类中小商户,其中餐饮单位有312家。目前,西单商圈的零售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垃圾分类台账,超过300家餐饮企业在物业公司管理下,各项垃圾分类符合标准规范。此外,西单商圈各家餐饮企业后厨标准容器和标识配备齐全,各类垃圾按分类标准堆放于垃圾房,并配置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收集产生的含油废水。以西单明珠商场为例,垃圾减量率已达到65%。
北青报记者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目前包括中直机关、国管局、驻京部队等98家和区级党政机关84家已全面实施垃圾分类;餐厨垃圾企业4274家已全部规范收运且开展了垃圾分类。到2020年底,西城公共机构全面开展强制分类,餐厨垃圾规范收运率达到100%。同时,通过油水分离减量、就地资源化处理减量、可再生资源回收等手段,调动社会单位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天际
摄影/于志强
编辑/毛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