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清零”首批912名队员零感染回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8 11:54

4月28日上午8点半,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B区患者通道前,两辆救护车已经就位。该医院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拖着行李箱,从患者专用电梯中走出来。医护人员手捧鲜花迎上前,祝贺他们顺利出院。至此,运行44天后,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明天关闭备用,小汤山战“疫”圆满收官。自3月16日至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总体运行44天,累计筛查2175人,日最大筛查量达394人;确诊54人、疑似27人;第一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实现了“筛查零漏检、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WechatIMG1281.jpeg

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见父母

在今天出院的最后患者中,一名是18岁的女性,于3月19日入院,为普通型患者。医院对其采取对症支持,予以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免疫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于今日出院。出院时,这名女性患者手捧鲜花,对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想回家见父母,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家人了。”

另一名患者为50岁男性,3月28日入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予以抗病毒、增强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情曾一度进展,肺部影像加重,出现肝脏损伤,后予以吸氧和保肝治疗,病情稳定后增加康复治疗,密切监测变化,最终达到出院标准,今日出院。“我觉得这里像住酒店,医务人员都非常贴心。医务人员真的特别不容易,特别感谢他们。原来觉得病毒跟我们没有关系,但不知道在哪里就碰上了。对这个病毒,我们一定要特别小心,且活且珍惜。” 

两名治愈患者均由120救护车转运至相应的隔离点,将继续观察14天。

WechatIMG2633.jpeg

病区整理、消毒要花费半天时间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院感负责人卢联合介绍,在病人离开之后,病区内的终末端消毒工作随之开启。“首先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表擦拭,包括门把手、床的栏杆、呼叫器、对讲机、卫生间等患者所有可能接触的地方,遵循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的区到相对污染区的顺序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完毕之后,再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随后,消毒人员要对房间外围进行喷洒消毒,包括走廊、地面等等,以确保安全。

“还有最后一道程序,院感的专职人员会采集所有病房里的样本,尤其是患者接触最多的地方,比如说门把手、呼叫器等处,用拭子采集物表情况,再进行核酸检测。从目前来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过完整消毒后,患者住过的病房可以作为普通病房继续使用。”卢联合说,从整理到消毒,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每一个患者出院后,小汤山医院内每一个床位和房间都遵照上述方式进行消毒。

WechatIMG1256.jpeg

首批隔离期满的支援小汤山医护人员解除隔离

北京市属医院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首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已经在酒店隔离满14天,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今天下午正式解除隔离回家。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他们将回到医院的工作岗位,投入到复工复产中。

来自北京同仁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长、呼吸专业主任医师陈东宁在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而这次她又挺身而出,来到了小汤山支援,并圆满完成任务。疫情发生后,她在大年三十下午就报了名要支援一线。“我已经50多岁了,也经历过非典,所以无所畏惧。”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武汉支援,她还有些惋惜,而这次能来小汤山出力,令她感到非常自豪。

WechatIMG1266.jpeg

相比两次“战役”,陈东宁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快速发展。“17年前,我们只能穿布做的隔离衣,戴两层的纱布口罩,我记得当时第一次从病房出来后脸都是紫肿的。而现在都用一次性的防护服、N95口罩,着装会轻便很多。小汤山还用到了很多高科技,比如有可视电话可以直接跟病人沟通,检查手段、防护手段等都非常先进。这17年,医学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也看到了我国综合救治能力的进步。”

北京同仁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何茵也是参加过非典的“老战士”了。她从3月15日就来到了小汤山,在这里奋战了整整一个月,主要负责护理工作,包括为患者做筛查、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等。她说,虽然护士们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但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不管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在群里沟通,马上就能得到解决。”如今隔离期满,何茵终于可以回家了。“医院给我们放了几天假,等修整完毕,要马上回到医院继续投入工作。”

WechatIMG41258.jpeg

小汤山给市民带来了安全、稳定和安心

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书记、工作专班组组长吕一平介绍,跟17年前相比,小汤山医院的精神没有变,但变的是整个的治疗、救治以及筛查的措施,比如AI技术、消毒机器人、点餐服务等“智慧抗疫新模式”,就受到了被筛查旅客和确诊患者的高度欢迎。

吕一平表示,在17年前的非典和17年后的新冠肺炎,小汤山医院都作为北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救治基地,给市民们带来了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更加安心的保障。“北京市属医院系统和医疗队员们也在这里得到了非常重要的锻炼,今后无论是发生怎样的疫情,我们都能够非常好地应对,我们很有信心。”

内存

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经过1.5万余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53天的昼夜设计及建设施工,B区和新建病区两个病区共1657张床位、82067平方米的工程,于3月8日顺利完成。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压力和形势,北京市于3月16日启用小汤山定点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创建定点医院管理“新模式”。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在建设筹备阶段即成立了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从中心机关和市属医院抽调精干管理力量,组建了工作专班驻点工作,专班下设医疗救治、院感疾控、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储备、舆论监测及宣传、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综合协调和信息化、服务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协同工作,有力推动筛查治疗和运行管理各项工作。从22家市属医院选派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十多个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和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安保、后勤等各项保障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建章立制筑牢“疫情防控基石”。在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的统筹协调下,小汤山定点医院对接市级多部门,组成了转运协调组,制定了医药护技管理标准、流程、质控,以及信息、物资、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16类171项,建立行政、医疗、信息值班制度,24小时值守,保证了工作连续畅通。

优化流程实现“五个无缝对接”。按照“快速高效、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的原则,小汤山定点医院合理配备医护人员,持续优化接诊、核酸检测、CT检查、收费、出院等工作流程,实现与临床科室、检验科室、检查科室、药学部门、信息中心的“五个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收治筛查效率。

精准救治健全“科学防控体系”。一是突出多学科联合诊疗特色,精心挑选呼吸、重症、急诊、心血管等专业医生组建中西医“双专家会诊组”,每日研判确诊患者病情;组建麻醉、心理治疗小分队,能够及时处置特殊情况;与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促进医疗协同,科学施治。发挥中医医院支援团队优势,采用中药治疗方法,提供中医康复保健教育与练习。二是突出早期康复治疗特色,在病区配备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呼吸康复和肢体康复等各类康复活动。三是突出综合心理干预特色,全程配置心理治疗师,对医务人员、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支持,设计三维评估方案,采用音乐放松、舒缓疲劳、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维护心理健康;与小米研发团队合作,编写了基于患者端的自助音乐使用手册;创建公众号“疫路坚心”,推送心理保健常识及减压、放松小技巧。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抗疫新模式”。在小汤山定点医院,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放射检查、检测检验、药品服务、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10秒完成影像筛查、病例录入语音系统、自动分药机、人脸识别一体机、送货和消毒机器人、全自动紫外线消杀灯、智能污水处理系统等众多信息化技术科技的及时应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准确性,更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小汤山方舱医院:心灵驿站缓释患者心理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3
打赢这场硬仗!小汤山方舱医院成立临时党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6
90天时间 834名护士从21家医院集结小汤山医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12
宣武医院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凯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9
滴滴医护车队接40余名小汤山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回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8
最新评论
阿鲁
0
勇敢的逆行者!
04-28 12:05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