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3周怎么上完20周的课?来听校长们怎么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4-15 08:01

从本周一起,北京中小学生进入线上学习的新阶段——云端学新课。此前,市教委已明确了春季学期“不加课、不占周末、不占暑假”的原则,那么,在除毕业年级外的其它年级返校时间尚不明确、现在仍需居家学习的日子里,中小学生的云端新课怎么上呢?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小学校长,请他们为家长答疑解惑。

问题1:13周怎么完成20周教学计划?

自从延迟开学,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已有两个月。多数家长反映,之前这段时间学校还真没上新课,一直围绕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然而,不上新课的日子也不踏实,因为按照此前公布的校历,这个春季学期有20周零5天,一直不上新课的话,这么多学习内容怎么能完成?如今,网上新课终于开启,家长们又开始担心,学校会不会为了在剩下的13周里完成20周零5天的教学计划而疯狂赶进度、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释疑:线上线下各有侧重

4月13日是个分水岭。从这一天起,北京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为按照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线上学科教学为主。也就是说,在这个特殊的春季学期,各中小学要在13周的时间里完成原来20周教学计划的内容,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长王蕾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好学生情况的“精准掌握”和课程供给的“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方面优先考虑“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科学用眼,主动保护视力”。时间上,确保每天分时段进行体育锻炼1小时直播、每日眼保健操不少于两次、延长课间时长;内容上,兼顾身体素质、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多元多途径供给。学生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方面的差异性相对比较显著,所以,学校在新阶段会格外关注在线教学和线下弹性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上,一六六中学开发了跨学科的融合课程,以“科学认识疫情防控”为主题,以生物、化学、物理学科为依托,进行基于科学实验论证的大理科课程。同时,融合语文、政治、英语学科,形成人文领域的时政在线课程。

虽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但学校不能简单地压缩教学内容,而是要按知识内在的逻辑有机整合,区分哪些适合线上集体学习、哪些适合学生线下单独研究。以高中历史为例,线上学习重在开展基于课标的大单元教学,以时间为线索,保留历史逻辑的完整性,同时聚焦历史阶段,引导学生解析历史材料,理解、分析、解释不同历史现象;线下学习意在解决线上教学中需要纵向延展的内容。学校会以任务单的形式分配到具体的学习小组或个人,指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知识树、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避免在不同时期学生对相同内容的重复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动力。

总之,线上课程是贯通,即构建起知识的架构,形成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夯实。线下课程是融汇,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完成。二者要科学衔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问题2:网课能否抓住孩子的眼球?

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自从孩子上了网课,用起电子产品便“名正言顺”起来。一些不自觉的孩子,看似坐在课桌前听网课,实际上,只要家长不在身边便玩游戏、刷视频,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学习效率极差。有家长直言,孩子上课走神儿固然与自律能力差有关,但网课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网课分为直播和录播两种,直播还好些,老师能与学生互动,而录播课就太死板了,基本就是把平时给学生上课的模式照搬到“空中课堂”,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样的课连成年人都不爱听,何况十几岁的孩子?网上新课开讲后,课堂能够再生动些吗?

释疑:拆分课时提高专注力

从本周起,各中小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线上学科教学。然而,当前一段时间,在线学习的新鲜感逐渐褪去,家长陆续复工不再兼职“班主任”,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逃课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开展线上学科教学后,如何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此,中关村中学副校长杨亮提了几点建议:

首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线上学习阶段,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师生互动,比如课前通过共享屏幕,为学生播放3至5分钟具有倒计时的“上课提示”,背景选用校园景色、班级活动的视频或图片;课上记录好提问学生的频次和回答状况,表现好的及时鼓励,表现较差的课后真诚沟通;浏览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时给予点赞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付出。

其次,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养获得全面提升。比如初一学生学习生物《花的结构》时,看电影《贝拉的奇幻花园》片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基于学校资源录制的校内各类花卉视频,让孩子们来一次校园“云上研学”,重温校园美好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花。此外,学生提前分组完成花的解剖任务,课上通过共享PPT、短视频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成功解决了线上难以开展实验教学的难题。

第三,开展跨学科学习。线上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平台。还以初一生物课《花的结构》为例,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请同学们寻找描写花的古诗。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无论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还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无不描绘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实现了生物学科与语文诗词、艺术审美的认知融合。

第四,为了尽可能避免线上教学可能产生的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等问题,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把50分钟的一节课拆分为2至3个阶段,每个阶段不少于15分钟,以保证授课质量;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度精简,对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核心知识点无缺漏;课上利用完成学案、课堂提问、小组展示等多种交互办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下利用辅助平台布置习题,向学生反馈正确答案并提供错误分析。

问题3:还要不要报课外班补习?

线上教学开始后,一些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反映,学校网课教的内容不够多,自己的孩子“吃不饱”,需要多报一些课外班进行补充。他们认为,孩子每天在家,与其让他们闲着,还不如给他们找点儿事干,也能多学点儿东西。但同时家长也很纠结,本来就要上学校的网课,再报课外班的网课,孩子在网上的时间太长了,视力堪忧。再说,孩子年龄小,整天上网课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释疑:为孩子设计分层作业

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入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新阶段,作为小学,该如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网上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呢?

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介绍,在教学方式上,学校要对孩子们进行云端授课+微课指导+个性辅导。比如灯市口小学的老师会结合学生特点和教育环境变化,改变授课方式和模式,以适应学生居家和线上学习。如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老师会提前收看市里统一提供的“空中课堂”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微课补充。老师还会根据课程标准及授课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批改、分析、汇总学生掌握情况,再进行不同层面的答疑指导,以确保学生学习效果。至于其他学科,老师也会提前录制主题式综合性微课,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

与此同时,线上开新课后,班级概念会比前一阶段强化,老师会继续通过学习小组、班级管理等形式,鼓励、督促学生完成当天学习任务,保持家校沟通。

此前,灯市口小学已向学生公布了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及线上学科教学安排,以及每周课程计划等。同时,学校也提倡学生制定个人学习安排表,鼓励每名学生拥有自己的“课程表”,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比如,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充足的睡眠、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发展兴趣特长等,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问题4:考试有没有新花样?

中小学生开始网上学新课后,家长们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学校会怎样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考核?在学校时,考核很方便,形式也很多样,抽查、改错、随堂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可现在孩子在家里上网课,家长们还要上班,不能时时刻刻地予以监督,孩子究竟学成什么样才算过关呢?

释疑:小程序随堂测与学生自评结合

进入“线上开新课”阶段后,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长宋京红介绍,新课开启后,课堂考勤必不可少,这在学生的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但对于重要时间节点的严管绝不等于把学生焊死在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工业生产流水线上,所以,三十五中的老师拒绝“机械点卯”,推崇足智多谋、花样翻新的高品质“打卡”。老师们指导学生制定了“阳光作息时间表”,建立“个性化时间管理手册”,帮助学生居家开启新学期。每日晨晚检和午间时光,除了健康日报,还有飞花令、热点播报、疫情地图、双语激励、时政点评……通过作息考勤帮助学生正常起居。

节点严控中需要过程留白。宋京红说,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制“周课程表”。根据必修、选修、拓展等分级分类课程和学习任务,学生每日线上学习2.5至3.5小时,线下学习1.5至2.5小时。

和前一阶段相比,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更讲求质量。为此,三十五中每个学科借助小程序实现一定频度的客观题随堂检测,主观题学生自判、老师抽查。这主要是为了考查网课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高频错题,老师会在学科专题论坛中进行辅导。辅导的形式主要为专题分类小组认领,师生录制微课进行解析并分享。但是,和在校学习不同,在线学习是一个以平台和资源为中心的半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老师最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完成什么作品、解决哪些问题、分享什么观点、提出什么质疑等,这些在学科学习讨论区都将全息呈现,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开放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线上开新课”的学习内容、方式、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学生要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分工合作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交任务跟踪记录,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大功告成之后进行在线成果分享。分享的形式很多,可以是文章、视频、音频、PPT、作品展示等。老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在学习小组中的分享、协作、探究,以及对团队完成学习任务所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等,都非常重要。每名学生、每个小组的分享成果及师生评价、参与度积分都将收入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袋,作为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方式。

文/记者 贾晓燕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教育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03
北京八十中为学生厚植成长沃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9
家有学生的注意,基础教育要有这些变化!
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3-08-31
海淀这6所中小学急需岗位,快来看!
北京海淀 2023-06-17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
央视网 2023-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