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
他曾创下九年十升的官场奇迹,是清朝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
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01
第一戒: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翻译: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情,就要考虑是否要终止;别人都在争的地方,就不要去了。
释读:
前半句是说人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幻想着一件事会一直得利,万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长。
凡事都不会例外,所以如果一件事一直获利,那么衰败或者亏损的时候就要到了。这时候务必保持清醒。
后半句说的是保身之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一定是危险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烦或者祸患。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观察形势,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02
第二戒: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翻译:
不要因为别人的小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释读: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缺点,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忘记一个人的恩情。
孔子不喜欢管仲,说他奢靡浪费,太看重排场。
但是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没有管仲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我们还都是披头散发的野人呢。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03
第三戒: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翻译:
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释读:
老是讨论别人缺点,吹嘘自己优点的人,其实内心反而是不够充实坚定的。
他们内心没有信心,所以喜欢打击别人,夸耀自己。
这样的人就像纸老虎,往往一戳就破。
而且,他们经常讨论别人的缺点,容易招致别人的怨恨,经常夸耀自己的优点,容易招人反感。
这样的人,情商太低,迟早会招致祸患。
04
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翻译:
利益一定要懂得分享给众人,谋划大事最好自己拿主意。
释读:
每个人都渴望利益,如果谁想独占,那就是大家的敌人。
想要成事,就必须懂得分享利益,曾国藩在任期间,向朝廷举荐人才无数,官位财富毫不吝啬与下属分享。
于是曾国藩招揽的人才最多,人心也最齐。
《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谋划特别重大的事情时,不要和大众商量,尽量自己拿主意。
因为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都有不凡的格局和气魄,这样的人万中无一。
和大众一起谋划大事,七嘴八舌,反而容易破坏信心,干扰判断。
05
第五戒: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翻译:
天赋平平的人,一般输在懒上,天赋惊艳的人,一般都输在傲上。
释读:
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什么天赋,只能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懒。
那些天赋好的人,聪明敏锐,才气逼人,但是也因此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以,他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傲字。
曾国藩本身天赋不高,但是他却以一个勤字,成就了同时代天才们难以企及的事业和学问。
可以说曾国藩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最终因为骄傲而败亡。
06
第六戒: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翻译:
办大事主要是看格局和见识,才能只是辅助;凡是要做大事,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
释读:
刘邦攻下咸阳,诸将都去抢金银美女,只有萧何封存了秦国的户籍、地形、法令。
这些材料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功不可没。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所能抵达的高度。
大事,以识为主,见识上高瞻远瞩,才能先人一步。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
我们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把心态放平。
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儒风大家
编辑/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