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汇中保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于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2020 年4月2日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提交股票暂停转让申请,公司股票拟于2020年4月3日起暂停转让。这意味着,挂牌新三板三年的汇中保险或在今年摘牌。
挂牌新三板后,汇中保险曾在营运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虽然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但业绩波动风险仍然存在。
汇中保险在公告中表示,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同时为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经慎重考虑,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
针对上述问题,北青金融致电汇中保险,对方表示暂不接受采访。
“保险公估”变脸“保险经纪”
汇中保险成立于2004年1月12日,是全国性专业保险服务机构,集保险科技、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三大服务平台于一体。2017年3月9日,汇中保险挂牌新三板的申请获得批准,并于当日挂牌。
挂牌新三板后,汇中保险在经营业务上做出了调整。
2018年8月,汇中保险公告称,按照新三板相关规定“挂牌公司某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大于或等于50%,将其归入该项业务所属行业类别”,根据汇中保险2017年经纪佣金收入占其营收比重为79.97%的现状,汇中保险将主营业务由“保险公估”,变更为“保险经纪”。
在挂牌之前,汇中保险曾主动减少盈利能力比较少的车险公估业务。汇中保险曾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表示,行业发展初期行业监管较为严格,监管部门对保险公估机构在多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问题的出现,监管机构仍可能出台相关政策。若公司未能及时的适应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公司的业务拓展受到限制、经营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据了解,目前国内保险公估公司在知名度和规模上与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公司有一定差距,部分保险公估机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主要的保险理赔服务集中在大中型险企方面,较小的公估机构利润微薄。
经营业绩存波动风险
整体看来,挂牌新三板后汇中保险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仍存在业绩波动风险。
除变更主业外,汇中保险还砍掉了部分分支机构。2018年11月,汇中保险披露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审议通过《关于注销浙江、河北、四川分公司的议案 》。
公告称,为整合公司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前落实 2019 年“效益 为先、开源增效、控制成本”等重点工作,汇中保险决定拟注销浙江、河北、四川分公司。并表示,此次注销事宜不会对汇中保险整体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汇中保险2019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1-6 月、2018 年度、2017年度,汇中保险营业收入分别为16,250.98万元、25,358.58万元、12,486.2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712.93万元、450.72万元、205.09万元。报告期内,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92.42%,经纪业务收入增长及占比逐年提升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较快,存在一定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汇中保险表示,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将继续投入核心资源大力发展保险经纪业务,做大保险经纪业务规模,提升保险经纪业务效益,不排除公司经营业绩继续发生波动的可能。
多家保险中介摘牌新三板
汇中保险拟退出新三板并非个例。据了解,国内保险中介曾掀起进入新三板的热潮。近两年,多家保险中介迫于营运压力挥手告别新三板。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底,挂牌新三板的保险类企业共有33家,其中30家为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018年底,新三板保险中介增至33家。但进入2019年,新三板保险中介已是“出多进少”的状态。目前摘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包括恒荣汇彬、盛世华诚、中联保险、龙琨保险、世纪保险、万舜保险、汇安保险等。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员王国军表示,因为上主板和创业板很难,所以保险中介上新三板曾经很火,其主要目的在于向上市公司靠拢,寻找转板机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股权的流动性,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短期摘牌的原因是,保险中介公司在新三板的股权交易并不活跃,且有信息披露的责任,要承担一定的成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李自曼
编辑/范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