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域外记疫 | 继续保持队形!社交隔离对大部分英国人来说并非难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3-23 17:24

周六,伦敦。虽然只有9度,春风拂面仍寒,但灿烂的阳光、繁富的花树和蔚蓝的天空带来了早春的好心情。

这是周五(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保持社交距离”的第二天,去给以前的博导送口罩和一点消毒产品。门开了,英国教授的妻子站在离门一米多的地方,我停在门外一米处,聊天。教授从厨房走出来,停在楼梯口,目测与他夫人的距离最少1米5,我们就这么保持队形说了不到10分钟的话。

挥不去怪异的感觉,教授和他夫人看起来很健康。转念一想,笑出来:保持社交距离(keep social distancing),原来这些标准的英国人在家也遵守政府建议的疫情期间的社交准则。脑补了一下他们两位在家里也许互为参商,即使共餐也一个桌头、一个桌尾的“动”态,又狠狠大笑了两声。

当然,这么做的远不止老教授。周边的邻居们都在政府宣布之前就自我隔离了。

周三晚上,曾听说伦敦也许周末会封城,就去拜访了四周的邻居们。虽然开门见面,但都主动留出了一米的距离。两对近70和近80的老夫妇,都表示已经开始了自我隔离。

说起来,近70的这对夫妇俩都是退休的牙医。在过去的近7年里,记忆中只有过两次多达5分钟以上的聊天,一次是2016年脱欧公投之后,投了脱欧票的老人拉着我述说儿女们对他的不理解,因为他们投的都是留欧。也投票留欧的我尽量对一个孤独老人表示了最大的安慰。第二次是去年,他的小孙女出生,老爷子尽情分享了初当祖父的无上喜悦。除此之外,我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互相挥一下手,“早安”“午安”或者“晚上好”“天气真好”“天气太可怕了”“你好吗”“孩子们好吗”“回见”,都是极为标准的“保持社交距离”。他们虽然没有达到英国政府请求的“70岁老人在家自我隔离12周以上”的岁数,但他们的小孙女近期不会来玩儿了,怕孩子携带病毒感染他们。

与这对不到70岁的邻居相比,另一对近80的老夫妻非常国际化,妻子是印度人,在印度还有大家庭,丈夫Roger中年起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和欧洲国家工作过,特别喜欢亚洲文化。也因此,在刚搬过来时,我被请到他家喝了一次标准的英式下午茶,一壶茶配三块小点心,聊了近3个小时。也许是更熟悉一点,在周五政府宣布“社交距离”和“老人自我隔离”之后,Roger给我发了邮件,写了他们下周需要的食物,周六我就去超市帮着买齐了。周日,女儿们在厨房忙着做蛋糕,有人按门铃,开门,发现是Roger。他留了一束郁金香在门垫上,说,祝你们的妈妈母亲节快乐。我听了后笑:“说好的social distancing呢?”不去超市买食品,但为了一束花去了,真是非常非常英国——英国人其实是习惯保持一臂的距离聊天的,这也是他们的社交礼仪之一。

英国虽然不像意大利那样进入了老年社会,但英国的老龄化特点也非常明显。一方面社会财富的7成属于退休的老年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年日益上涨的房价造成这些老人的财产不断增值,也因此,一些老人在退休以后,卖掉独居的房产,搬入有电梯的公寓,并坐邮轮、全球环游等享受人生;另一方面,6600万英国人口中也有超过100万的老人靠退休金度日,接受政府救济入主老人院。

所以,这次英国政府对抗疫情的整体策略也是考虑如何保护老人——新冠病毒死亡率最高的人群。

说起来,在新冠病毒刚开始传播时,英国历史上对抗黑死病的“伊姆村”(Eyam)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667年,黑死病在伦敦夺去了10万人的生命,然后一路向北蔓延到曼彻斯特东南部的伊姆村。村民在教区牧师的指引下,用石头垒起一圈围墙,决定自我隔离。后来,344个村民里有267人死亡。但英国的北部得以保全。

而众所周知,世界“免疫学之父”爱德华·詹纳就是英国科学家和医生,他在1798年研究出了第一支牛痘疫苗,并第一次使用virus(病毒)这个词。而天花也成为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传染病。

可以说,不管是不屈的战斗精神和韧性,还是科学基石和发展,都是大不列颠的民族特点。也因此,这次英国政府在对待新冠病毒上“另辟蹊径”,当然也是后来造成轩然大波并被各种批评的抗疫四部曲: 遏制(containment),拖延(delay),疫苗医药(research),强力干预(mitigate)。说是四步,其实只有三个步骤:遏制——拖延——强力干预,而科学研究是贯穿全程的。

截至2月16日,英国当时仅有9例病例,其中8例已经出院,NHS(英国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宣布只做最基本的治疗,可以说遏制阶段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3月12日,英国首相在首席科学家和NHS流行病学专家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的“拖延”阶段。三个人前面的牌子是NHS关于新冠疫情的网址,给民众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和指导

但在接下来的一周,英国学校“期中假期”(half term)之后,意大利北部新冠病毒大暴发,3月6日英国的病例增加到116例,此后进入雪崩一样的传染状态。3月12日,英国首相在首席科学家和NHS流行病学专家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抛出了“群体免疫”的概念,并宣布进入第二阶段:拖延,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突击战转入持久战。重点是从控制感染人数转向控制死亡人数,首先保护高危人群,即老人、有基础疾病等抵抗力差的人。其次,理论上如果至少60%甚至80%的人(健康的人)慢慢感染新冠病毒,就有可能形成群体免疫,最终让整个群体都产生抗体。再次,英国科学家必须防止医疗资源出现短缺:一是防止民众挤兑医疗资源,二是以时间换空间,尽量延缓疫情到达顶峰的时间。

3月19日,英国首相和两位专业人士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各种保护弱势群体和救市的措施,前面的牌子就换成了“呆在家里”“保护NHS”“挽救生命”

但是,疫情局势瞬息万变。3月16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布新的报告,承认以前的建模预测有问题,并提出了适应性控制措施。英国政府立刻调整防疫策略,每天晚上6点准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由首相与两位专业人士一起出席,从流行病学专家、公共卫生专家到零售协会主席,负责讲解与回答当天要宣布的新政策。到22号为止,依次出台了以下措施:要求70岁以上老人自我隔离在家4个月;英国所有学校正式停课,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比如医护人员等)的子女和弱势儿童仍可以去学校;公共交通开始逐渐减少服务;所有餐馆、酒吧、剧院、健身房、电影院等休闲娱乐行业从20日起暂时关闭14天,允许外卖;从4月1日开始,政府为无法上班的员工支付80%薪水,最高可达每月2,500镑;针对恐慌性购买,各大超市为医务人员、老人留出专门的购物时间以及网购送货的时间;22日,宣布将150万弱势群体留在家里12周,并解决送药送食品、日用品上门的问题。

可以说一直关注老人和弱势群体的这一系列手段传递出以下信息:即使是打持久战,但我们一起努力付出,保护弱小。

就像10天前,英国广播电台第4频道的主持人Jo开玩笑:你该停止吻你的邮递员了,意思是,不介意孤独的英国人每天见到的人就是邮递员。当然,英国人也从来不像法国人那样有贴面礼,也因此,对大多数英国人而言,“保持社交距离”并非难事。但有趣的是,经过这次正式的“保持社交距离”的新政策建议后,英国邻里反而更贴近了。在英格兰一些社区,每家窗户上会贴一张绿色的卡片,表示一切平安,而红色的则表示需要帮忙。今天,社交媒体上又开始鼓励孩子们画彩虹展示在窗户上。26日晚上8点,大家还会同时为医护人员鼓掌。

就像电影《女王》里的台词:安静而有尊严,这是英国人的做事方式。

文/李爽,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著有《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

图片来源:《泰晤士报》

约稿编辑/肖榕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新知|比起咖啡,英国人可能更喜欢喝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新知|比起咖啡,英国人可能更喜欢喝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伦敦大学调查显示:英国人支持更严格限烟政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26
英国卫生大臣确诊新冠,首相约翰逊成为密接“纳入追踪”或被隔离
界面 2021-07-18
英国女王将颁最高平民荣誉勋章 表彰防疫医疗人员
中新网 2021-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