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抗疫故事|爸妈在一线:或许我们不会澎湃一生,但每天都过得笃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3-14 16:34

起初,我并没觉得疫情有多严重。毕竟,爸爸的晚归与妈妈的值班,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了习惯。

爸爸是国家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平时的生活总是在单位,对着电脑和文件度过,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妈妈是一名医生,5天一次夜班,周末每次都是24小时。对我家而言,全家能一起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大家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从未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平凡的,但总会有些闪光的瞬间,会连成动人的回忆,见证着他们平凡的伟大。

确实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

一月中旬,新冠肺炎在湖北暴发蔓延,其他省份也出现了病例。爸爸带一个小组到河北调研疫情防控情况。回来后,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只在家里呆过一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同事们研讨、开会、起草文件。

除夕夜,他一夜没有合眼,用这样特殊的方式“守岁”。大年初一,上午就开始工作,下午又参加会议;此后,每天情况都差不多。因为经常深夜才回来,我只有早上才能见到他。他通常是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中推送的疫情信息,一边往嘴里随意扒着饭,吃完就披上大衣匆匆离开。

谭笑凡的爸爸(右一)在会议中

爸爸从不会说累。有时,他会或兴奋或激昂或懊恼或憧憬地说出他的感受,他体谅同事的辛苦与不易,他忧虑疫情的发展形势,他同情不幸感染的患者。但是,他对抗击疫情能够取得胜利,总是信心满满。

元宵节那天,他被通知抽调到国家卫健委驻武汉前方工作组,妈妈连夜为他收拾行囊。出发前夜,爸爸工作了一个通宵,清晨六点才回到家,匆匆吃了口饭,抓上姥姥塞的两个象征着平安的大苹果,就出门了。

接着,我的妈妈主动请缨,积极要求报名“援武汉医疗队”。最后被安排在本院发热门诊一线岗位,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隔离病房工作的医生。

她一个班六个小时,有时要在凌晨两点接班,以便随时处理病人的突发状况。她穿着笨重的防护服,留取病人的咽拭子和痰标本,把核酸检测样本送检。这是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

谭笑凡的妈妈在工作

妈妈带领科里的同事认真地学习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阅读医学前沿相关的杂志等最新文献,分享给在武汉的同学、同事,这些小事中也能看到她的用心。

妈妈从没有对我讲她自己工作的辛苦、危险与艰难,妈妈对我永远是一脸轻松、笑盈盈的。但是,从她回到家中那一身疲惫、倒头便睡的样子,我能推测到她工作的疲劳和紧张。

以往每年春节,爸爸的假期总有几天要加班,妈妈的也总有几天要值班。他们总要早早地与同事商量、换班,两个人的行程相互迁就,才能得来一个三、五天的短暂假期。

今年,我们本来事先在网上抢到了理想车次。但随着疫情进展,爸爸首先取消了回大连老家的行程,全力投入战疫情;妈妈坚定地觉得“在医院用人之际不能离开”,在铁路和民航部门开放免费退票服务之前,已经默默地放弃了回大连和带我出国旅行的两项计划。

这次,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冲到武汉疫区和发热隔离病房第一线,高强度、高危险地工作,但不让我把这些情况告诉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怕他们担心。

伟大总是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几个人会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英雄作为意味着什么。况且即使不这样做也不会有人埋怨,但他们如是做了,这就是伟大。他们就是我的英雄!

这段时期,特别是延迟开学后,我认真地作好了学习计划,按时填报好老师下发的记录表格,平时防护好自己,不给爸爸妈妈添麻烦。我每天锻炼身体,让他们放心、专心地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孩子,这是应该做的,也算是给他们的支持。

在疫情中,我看懂了,我们或许不会澎湃一生,但一定会让每一天都过得笃定而充实。

文/北京一零一中学 高一 谭笑凡

图/北京一零一中学学生发展中心

约稿编辑/雷若彤

编辑/雷若彤

相关阅读
写作|王晔:​​​​​​​​​​​​​​​​​​​爸妈的自豪和骄傲都是一样的
汪迷部落 2024-05-17
学帆船的儿子,带爸妈比赛赢奖牌
扬子晚报 2023-05-29
“东城社工” 用责任和担当筑牢社区抗疫防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4
在抗疫一线 听90后女警讲述感人故事
新华网 2021-01-26
抗疫最美家庭用坚守演绎家国情怀
人民公安报 2020-08-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