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341万考研学生迎来扩招 疫情下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分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2-27 07:58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多项措施。其中一项措施引发关注,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

目前,大部分省份的考研初试成绩已出,对于等待复试的学生而言,扩招的消息无疑是巨大福音。从就业的角度看,这一举措确能一定程度对就业人数进行“分流”,给焦虑的应届毕业生减压。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届全市共有毕业生23.5万人,其中71.2%的毕业生选择了就业。如果全国均以7成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来计,2020年的874万应届生中,将有612万人迈入职场。

另一个数据是,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了341万(含往届生),比上一年新增了51万。在初试和复试后,将分别有一批失利者投入找工作的大潮。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教育界人士都肯定了扩招短期内对于缓解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效果。但扩招的比例有多大?仅今年扩招还是未来若干年内形成常态?是否会鼓励更多的大四学生考研?高校需要如何应对?这些,还有待政策细节的进一步落地。

扩招的双重背景

研究生扩招并非新鲜事。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在校研究生人数为273万。按照到2020年达到290万的数据,2019年和2020年加起来仍有17万的增量空间。

事实上,根据近几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2017年已经实施了一次明显的扩招,当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比上一年多了13万,增幅为22.4%,2018年的录取人数继续增加了4万,增幅为5.6%。

以具体的高校为例,中山大学2019年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学校在2020年拟招收约7000名硕士生(含推荐免试生),对比上一年扩招约600人,扩招比例约为9.4%。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而上述《规划》提出,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

而伴随着扩招的,是近几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的快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和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曾连续下降,2016年止跌回升,2017年开始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当年报名人数首度突破200万,达到201万,增加了24万;2018年增加37万达到238万;2019年再度大幅增加52万达到290万;2020年则突破了300万,达到341万。

连续4年,报名人数的增长率均突破了两位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硕士研究生扩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名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扩招的原则也是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的。

疫情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生扩招的呼声。

2月中旬,考研初试出分之前,就曾有辅导机构的老师公开呼吁:扩大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减小疫情导致的招聘市场可能会低迷的影响。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亦是在高校毕业生稳就业的提法下提出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在2月12日的一场聚焦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曾总结,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缓解就业压力

扩招的比例将会有多大?

储朝晖向记者表示,今年全国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大约增加了1/6,但最终招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应该不会比1/6更高。

2月22日,湖南省发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其中已经提出,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将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

这会给缓解就业压力带来多大的效果?

江西南昌一所高校研二学生姜小冰(化名)两年前就曾受益于专业硕士扩招得以进入复试,最终被录取。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进一步提出扩招,对于刚好在录取边缘的考生来说,当然是好消息,可能因此被录取而不必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今年的就业环境主要遭到疫情的冲击,等两三年后新增的研究生再次毕业迈向社会,经济已经恢复,他们也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再次走到找工作关口的姜小冰则认为,扩招的硕士研究生们,两年或三年后仍可能再次面临就业的难题。到时候和他们同期找工作的本科毕业生,竞争劣势会不会扩大?或者说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在就业市场是否将贬值?

这也是其他受访人士提出的担心所在,扩招会不会只是权宜之计?

储朝晖表示,通过就学来延缓就业,短期内会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要注意平衡“过度教育”的问题,如果用人单位都过于追求高学历求职者,社会的整体效益是较低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我们的就业问题很多是结构性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已经很大,但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还不够,譬如高级技工类人才还很短缺。国家可以借此机会,把四年制的职业学院建立起来。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长期来看,我们的教育要做好培养方向的区分,应用型的和研究型的,尤其是做好应用型的大学。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专业有分工,而不只是唯学历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从年增80万到锐减36万,“考研热”降温了吗?
首都教育 2023-12-26
北京硕博毕业生超本科生,上海高校情况如何?如何理性看待?
上观新闻 2023-03-23
北京毕业生市场突变:本硕博结构倒挂
北京商报 2023-03-20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引关注 “逆向考研”说明了什么?
解放日报 2022-10-19
在京高校发布2023年研招新规!考研,注意这些变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