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华东师大的心理防疫:《疫路心防》出版 热线和直播并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2-25 17:02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刻,全民防疫也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口罩示人,不能外出,民众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心理也在进行着一次“防疫战”。

在防控疫情中,各地心理机构、医院纷纷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帮助民众缓解心理焦虑,提供心理支持。在心理学专业领域赫赫有名的华东师范大学也是其中一员。

2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推出心理防疫科普书籍《疫路心防》,于2月15日正式出版。电子版同步上线,免费提供下载。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于1月31日同时推出心理热线和在线直播“华东师范大学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网络平台”。

针对使用网络直播和书籍出版这一新一旧的传播方式,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两位教授,听他们讲述如何帮助民众缓解防疫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老师要改变以往风格在镜头前有趣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心理热线和在线直播“华东师范大学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网路平台”,通过网络直播,让网友与心理专业的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据负责该项目统筹的副院长郝宁介绍,心理热线和网络直播有各自的功能,相辅相成。心理热线面对的是有一对一咨询需求的来访者,而在线直播是类似团体辅导的形式。“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而是更需要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调解情绪的方法技术等,而这个通过直播我们就可以传递出去。”

2月21日下午五点,主讲张麒老师和善的笑脸出现在QQ直播的窗口,“宅居”系列话题之“一起聊聊开学这档事”准时开播。

直播开始,张麒没有赘述过多理论,只是简单点题。随后声音甜美的主持人陈晓引入下一个环节:嘉宾连线。

来自成都的心理老师孟泓沁是个阳光开朗的帅小伙,他笑着吐槽:“很多学生喜欢看直播间里的广告,因为相比课程,广告更有意思一些。还有学生把改名玩出了花样,回答问题的时候答案总是被打赏的“玫瑰”淹没。”说到这里,直播间的玫瑰也刷了起来。

张麒说:“以往老师总是要维持一种端庄的权威形象,但现在他们更需要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改变以往的风格,让自己在镜头前有趣起来。这对很多教师是一种挑战,还可能会影响恢复课堂教学后的教师形象。”

一位连线的观众说:“我是那种需要社交来提供动力的人,最近宅在家就很丧。今天和大家直播聊天之后,有了互动,感觉重新建立了联结,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问题集中在对疫情的恐惧情绪及宅居造成生活问题

北青报记者对本次话疗的“主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麒进行了采访。

北青:为什么要把心理热线和在线直播结合起来?

张麒:在线直播听起来和心理关系不大,但其实是心理咨询原理潜移默化的应用。倾听倾诉、包容和接纳负面的情绪,就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无论什么形式,它们背后都是心理学共同的规律的呈现。心理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受到各种个体条件、经验等主观影响,和现实有偏差的。心理学就是讲个人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又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而情绪又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了解了这些,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适应环境。

北青:在线直播是怎样进行的?

张麒:我们是在QQ群进行直播,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场三小时的直播。前一小时是学者的讲座,中间一小时是直播互动,最后是一小时的群内交流。直播的反响很不错。

北青:参与咨询的主要是处理哪些问题?

张麒:我们的受众主要是非疫区的民众,所以大家更多的问题在于对疫情的恐惧情绪和因为疫情宅居造成的生活上的问题。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难免会不适应,以往积压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比如婚姻中,夫妻两个人平时各自上班,没有矛盾。但是现在都宅在家,二十四小时在一起,各种不和谐的地方就显现出来了。

这些问题看似和疫情没有关系,但其实很有关系。有趣的是,这种问题妥善处理也可能变成好事。比如跟爸爸妈妈轮流每人做一天饭菜,大家觉得关系变融洽了;或者和家里人在一起打麻将,父母可以平等地交流了。

北青:最近直播的内容是什么?

张麒:从上周开始我们又在组织“宅居”系列主题的“话疗”活动。就是针对疫情期间宅居的生活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比如这一期“宅居——一起聊聊开学这档事”,就是聚焦在开学在线教学对学生、家长、老师的影响。

因为宅居的原因,大家的人际交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大家一起讨论就可以缓解宅居的压抑情绪,同时也是为宅居后恢复正常生活做一些准备,交流经验,彼此支持。

北青:现在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高吗?

张麒: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的一个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但是比起十年前接受程度要高很多。如果(疫情)是在十年前,可能热线只是有一两个好奇的会打过来。但是现在有人愿意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应对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有人想学习心理学。改变是很大的。我们采取这么多形式,也是想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真切地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

没有可供复制经验具体应对要重新探索

北青:心理学在灾情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张麒:在疫情灾情刚发生的时候,心理学应该参与到整体的策划中。主要是宣传策划,怎么去和公众沟通。事件刚发生时人们都会恐慌,这时候政府的应对就很重要。需要提供权威、准确、及时、可信的消息,公众的情绪就容易平静下来。

这看上去是危机公关的工作,但背后是心理学的原理。危情发生后,对反应激烈的个体,就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教授平复情绪的方法,处理创伤事件的方法,以达到平复创伤,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的效果。

北青:这次的疫情和一些灾难比如汶川地震在心理辅导上有什么不同?

张麒:这次疫情跟以往的灾难是不一样的。比如地震,它的过程相对是短暂的。灾难本身有个终结,之后就是平复先前的创伤。但这次的疫情,我们一直处在灾难当中,一直在发展变化。所以这次是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情形,没有可供复制的经验,很多具体的应对都要重新去探索。

北青:对非疫区公众的焦虑情绪有什么建议?

张麒: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疫情的关注上。在这个阶段往往容易出现思维的窄化。思维窄化之后就会只关注到所恐惧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想不到了。这就变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丢掉了整个生活。

所以我们要去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这有助于我们获得基本的对生活的控制感,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焦虑。

三周结集出版《疫路心防》科普漫画助力心理防疫

网络直播受众广、效果直接,但不能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长期留存让受众反复体会应用。因此,华东师大将微信公号中推送的心理学科普文章整合,编辑出版了《疫路心防》图书,张麒也作为专家团队成员参与了科普工作。

张麒认为,无论是微信公号的专题文章,还是话题式的网络直播,背后都是心理学原理的应用,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我、应对自己的情绪。作者们也希望借着出版图书的机会,科普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关于图书的编撰出版,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负责该项目统筹的心理学院副院长郝宁。

北青:出版《疫路心防》的初衷是什么?

郝宁:1月24号开始,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撰文对疫情当中的心理现象、问题进行解读,提出了一些对策,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和学院官网上。《疫路心防》是这些文章的合集。

书中有“疫情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来自心理学的应对之策”和“疫情带来的心理学思考”三个部分。我们在书中融合了疫情心理的科学解读和我校的人文关怀,希望借此给疫情中的读者带来一些心理上面的抚慰,可以学到一些方法应对当下乃至人生的问题。从1月24号开始创作科普文章,到2月15号正式出版,只有三周的时间。

北青:如此迅速地出版一本书,背后有哪些工作?

郝宁:其实2月6日我们才有了结集出版的想法,然后马上和出版社沟通。他们很支持这项工作。审批的各个环节一路绿灯,还加派人手审读文字、编辑图文。因为只有九天时间,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我们还在和编辑讨论文稿的修改,去订正语句逻辑、字词表达、专业术语、心理专家姓名的翻译等等。

北青:为什么想到把这些科普文章结集出版呢?

郝宁:因为成为正式出版物,影响力要比单独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影响更大。微信文章可能有几百上千篇,但是结集出版的只有这二十三篇。出版之后,出版社、官网、媒体都会报道宣传,更广泛的传播可以帮助更多人。另外,把这些文章结集,会更有体系。这本书按心理原理、应对策略和对应的人生思考,分成三个板块,这样要比零散的阅读更深入。

北青:书中还插入了十组手绘的科普漫画,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呢?

郝宁:我们认为图文并茂可以把疫情背后的心理学原理通俗易懂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直观地看到基于某个原理我们可以怎么样积极地对待疫情,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这十组漫画是我院许多师生合作的成果,也算是特殊时期独特的教学经历。

北青:希望这本书起到什么作用?

郝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手册,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华东师大整个学校的精神,充满着人文关怀。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心理上的抚慰,也可以让大家学到一些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更积极、勇敢地面对疫情的挑战甚至以后的人生。

实习生 李鹏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社会心理学权威教材《社会性动物》作者唯一自传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新知|豆瓣9.2,华东师大教授刘擎×吴冠军共同导读,这本书值得一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新知|成语,交融西方心理学术语, 从中学生到老人都感兴趣的心理学到底是啥样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9
新知|中国心理学科普先行者杨眉 用21个心理学术语串起300多个心理学概念
新民说 2022-12-04
科学|他被苍蝇逼得居然做出这种事?难倒亿万初中生!
科普中国 2022-09-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