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危机中给孩子心理安全感
麦德麦德教育咨询 2020-02-11 12:30

危机以不同形式出现,可以是天灾、人祸,可以是国事、家事。由于经历或者见证一次悲剧的或让人震惊的事件,受影响的人可能认为自己会在事件中死亡,或者因为受到冲击而感到恐惧、被淹没或者失控。

在疫情时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甚至直接面对死亡,人自然会感到焦虑,为人父母的不但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包括儿童和青少年)而紧张。在照顾孩子的身体健康时,我们也需要照顾他们的心理健康。孩子虽然不一定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直接体验到平日的生活节奏被打断,需要学习新的方法以保护健康,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周遭的焦虑感,因此而出现困惑、不安、恐惧,这种情况是无可避免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提供父母和照看者们一些提示,以维护孩子于危机时期在心理上的安全感。文章的“面对失去”部分是关于父母和照看者如何帮助在疫情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死亡的孩子的,虽然不能抹掉哀伤,希望对有需要的父母和孩子有用。

VCG41532609284.jpg

十个简要贴士

01

留意孩子的反应

面对让人不安的危机事件,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同。有些孩子变得沉默、退缩、回避;有些则变得易激惹,或者通过行为引起关注,过度活跃;有些好像年龄变小了,出现吸吮手指和黏人等举动,自理能力退化;有些孩子出现悲伤、抑郁、愤怒、内疚等不同情绪,有些却没有表现任何情绪;有些孩子睡不着,另一些则很嗜睡;有些不想吃饭,另一些则吃过量;有些青少年出现强烈的责任感,好像需要为一些人或事负责;有些则失去应对日常任务的能力和专注力;有些变得冒失,容易出现意外;有些变得愤怒,另一些则变得慵懒、冷漠;有些开始怀疑人生意义;有些甚至出现冒险行为,尝试酒精、毒品或者性行为。这些都是面对重大压力事件时的普遍反应,需要你理解,能平静地关心、回应他们,以下几点都是回应的方法。

02

创造安全感

由于孩子容易感到脆弱和不堪负荷,需要给他们具保护性的物理舒适感,恢复安全感,例如柔软的毛毯、喜爱的食物、具安抚作用的活动(如第3点的建议),多花时间和他们待在家中。尽量保持平常的生活规律,或者按新情况给孩子一个有结构、有规律的生活安排,增加稳定感和可预测性。

03

处理恐惧和担忧

有些孩子的恐惧感可能会增加,即便危机已经过去,表现为易哭、易惊吓、害怕黑暗、不能独自睡觉、做噩梦、出现睡眠问题、胃疼、头疼等生理症状、分离变得更困难。尤其是尚未能用语言来表达感受的幼儿,这种情况尤为普遍。他们需要通过语言和拥抱来获得确定感,你可以以不同方法安抚他们,例如阅读故事、听柔和音乐、按摩背部、提供安抚食物等。

04

限制新闻信息的接触

有些新闻信息里的声音和影像对孩子来说太刺激,因此需要过滤信息,限制信息的接触时长。与其依赖新闻信息来给他们答案,更重要的是你提供简单的事实,对于他们的困惑加以澄清,并且给他们清楚的信息:对你来说,他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05

花时间来聆听

提供孩子表达感受和担忧的机会。你可以以开放性问题提问,让他们理清和表达需要,例如“你听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等。积极聆听,不要矫正或者压抑他们的任何感受,要求他们“强大”,或者要他们肩负不符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责任。给他们清楚的确定感,例如“我们会尽所能保护你”,但不要作出不可兑现的承诺和对未来抱着不现实的期待。

06

鼓励以不同方式“述说”体验

对于未能或者不想说话的孩子,与其逼他们说话,你可以提供其它表达方式,例如书写、绘画、一起观看并且讨论电影等,让孩子能表达和处理困扰他们的东西。也可以借机会对他们表示任何感受都是被容许的。也许话盒子就这样被打开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继续积极聆听。

07

游戏

游戏是每个孩子最自然的沟通和加工方法。通过游戏,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述说所听所闻、所思所感,即便他们自己不完全意识到和能理解。游戏有助转移注意,让积累的能量和压力得到抒发。下面列出一些活动建议供参考。

08

示范健康的应对技巧

孩子不但依赖你提供安全感,也学习你如何应对复杂的情境和情绪。他们依赖你,所以你也要好好地照顾自己,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有营养的饮食,避免烟酒、咖啡因和药物依赖,做运动,与别人保持联系,寻找帮助,接受合适的建议,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给自己足够的私人时间来处理你的体验和感受,这样你会有更多内在资源来陪伴和帮助孩子。这不意味着无时无刻隐瞒着自己的压力和装强,假如孩子见到你的负面情绪,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确感到悲伤(或其它感受),但是你有方法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可以开放地表达感受,但要避免孩子被你的情绪所淹没。

09

启发积极反应

经历了一场让人失控的事件后,孩子需要重新找回能力感和复原力。因此可以有建设性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参与家务、帮助他人,例如帮忙做饭、写慰问卡、做义务工作等,并且感谢和表扬他们这些尝试和贡献。

10

随着时间密切留意行为变化

在危机时期孩子行为上若有变化也属正常,假如这些由于压力而出现的行为持续的话,则需要关注。留意他们的睡眠、饮食、生理症状、玩耍、学习、人际社交、专注力、自信、对环境的信心、情绪、生存意欲等方面的变动,假如随着时间过去(一般是六周)还没有改善的话,可以考虑寻找专业帮助。

适合在家里进行的活动建议

手工和艺术:绘画、做小手工、做衣服、做首饰、拍照和拍视频、创作电脑动画、戏剧表演、跳舞、唱歌、演奏、听音乐、创作音乐等

利用网络联系别人:包括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亲人、朋友;电玩等

烹饪

各种桌游、猜谜、集体游戏

种植和打理植物

室内运动:各种器材运动、球类或者体能比赛

放松练习:深呼吸、冥想、按摩、瑜伽、太极等

看书、看杂志、看电影、看电视

设计和演练家居/个人的紧急情况应对方法:学习制作、装备和使用防护、救生工具,设计和练习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等

创作纪念册:为某人某事收集相关材料,书写回忆、感想等。可以是个人的或者是集体的纪念

无结构的游戏:例如躲猫猫、玩玩具、玩水、化妆舞会等,让孩子自由发挥,任意建设与破坏

书写:写日记、写信、写歌、写博客、写小说……

面对失去

面对失去身边的人,例如亲人、朋友、邻居、同校同学等,或者重要的“东西”,例如健康、工作学习机会等,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会体验失去安全感的焦虑,甚至失去至亲的悲痛。作为父母和照看者能为孩子做的是:

01

诚实地告知孩子发生了什么

由于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死亡的认知也有差异。青少年已经能理解死亡的意思,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以为死亡是暂时性的,像卡通人物那样可以逆转的,有些会把死亡与鬼怪联结起来,甚至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例如:自己不乖,所以爷爷走了。为了避免孩子出现不必要的幻想、焦虑和内疚,建议直接简单地告知孩子亲人死了,原因是什么,用他们能懂的生活例子来解释死亡,例如:植物枯萎了,永远不能起来了。

02

理解和接受各种情绪

面对失去,人们有不同的反应,并且程度不一,如文章开始的第1点贴士所说的,可能出现悲伤、痛苦、受伤、思念、不确定感、困惑、混乱、恐惧、愤怒、失望、内疚、变得退缩、慵懒、冷漠、或者易激惹、具攻击性。你可以让孩子知道所出现的情绪是正常的、普遍的,他们不是孤单的,并且会随着时间过去的。在不会淹没孩子的情况下,你甚至可以分享你的感受,以此示范情绪是可以被容许、被接纳的。如文章开始的贴士5、6、7,你可以通过聆听、提问和一些表达性方法协助孩子表达情绪。

青少年们年龄越大,所得到的支持可能会越少。一方面他们被认为“长大了”,应该负起责任来了;另一方面,基于他们的发展阶段,他们也许不愿意表达,甚至表现为“无动于衷”,没有眼泪,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内心不痛苦。他们可能认为自己需要表现得成熟、独立,避免变成“哭宝宝”,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到羞耻。家人需要尊重他们表达的意愿和方式,留意他们是否会出现抑郁或者躁动、睡眠和饮食困难、学习和人际困难、退缩或者变得大胆、冒险甚至违法,或者表现过分坚强、懂事。你可以做的是持续的关心、聆听和陪伴,通过聊天帮助他们理清他们的需要,提供支持。这个过程的确不容易,因为哀悼本来就是一个旅程,在青春期期间发生的话,旅程也许会更漫长、更艰难。

03

仪式和活动

是否让孩子出席葬礼?你可以向孩子解释葬礼是对失去的亲人的告别仪式,当中有什么会发生,和他们需要做的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是否参加,或者只参加准备部分,例如挑选陪葬品、花圈。假如参加葬礼的话,安排一个可靠的成人全程陪伴和提供帮助。

为了进一步安抚孩子,帮助他们面对不安、恐惧和思念,你们可以一起回顾、分享一些正面的记忆和有纪念价值的物品,例如照片。可以让孩子挑选逝者的照片或者物品,让他们可以通过拥有和携带这些纪念物而获得安慰。也可以一起把一些纪念品放在一个纪念盒里,然后放在家里、孩子房间里,或者一个特别的地方,当想念时可以拿出来回顾。

有一些孩子也许在疫情中见证了别人的失去而受到影响,父母和照看者除了做以上第1、2点之外,也可以协助孩子通过一些活动来悼念,例如写一封信、写慰问卡。记住:你可以提议,但需要让孩子做决定。

此外,可以选择上述的“适合在家里进行的活动建议”,或者启动你和孩子的创意,创造适合你们的活动来启发积极的反应。

结语

好消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孩子会随着时间和你的理解与支持而复原,有些甚至能从经历中成长,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孩子会变得怎样,与父母和照看者本身的复原情况息息相关。祝愿你和你的孩子平安!

参考文献

1. Mercy Corps. Helping Children Through Crisis: 10 Tips for Parents and Caregivers.

https://www.mercycorps.org/helping-children-through-crisis-10-tips-parents-and-caregivers

2.Australian Red Cross (2010). Helpi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Cope with Crisis – information for parents and caregivers.

3. 陈凯欣、潘桂玲、田芳(2014)。孩子,走下去 – 陪伴孩子从哀伤中成长。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麦德麦德教育咨询

作者简介:

施以德,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师候选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发展心理学方向),英国赫尔大学心理咨询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与治疗专业注册系统的注册督导师。

编辑/陈枫

相关阅读
夜读|慢热的人生更有安全感
猫姐能量圈 2024-01-14
孩子着迷的不是萝卜刀,是掌控感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3-12-01
夜读|真正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
念念沐心 2023-11-30
新知|八个字,居然可以安抚缺乏安全感的伴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文学 | 一位作家母亲,不想给孩子灌鸡汤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