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寒冬下,在汽车行业面临迅速变革的过渡期,车企联盟“抱团取暖”的生存发展方式显得更有意义。约2年前,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2年后,吉利又跨出了与戴姆勒深度“融合”的一步。
2020年1月8日,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下称“梅赛德斯-奔驰”)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控股”)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双方将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各委派3名。
合作双方意在通过“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smart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落户宁波战略签约
吉利: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注入合资公司
往昔,迫于自身技术、人才、体系能力的匮乏,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与外资车企的合资合作限于自身市场与外资车企技术的合作。而此次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合作关系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据悉,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吉利控股将全面参与合资公司全球管理运营,扮演输出综合体系能力的关键角色。
对于车企间合作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只是一次优势资源互补的结果,但是对国内自主品牌来说,将工程研发的工作交由中方并参与到全球管理运营,这是一种难得的肯定,是对吉利汽车造车技术乃至其全球体系能力的肯定。
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评价:“吉利控股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与吉利联手开发、生产高品质、高安全水准的全新一代纯电动车型并销往全球,将进一步提升smart全球影响力。”
业内专家认为,戴姆勒与吉利控股成立合资公司的核心意义在于打造了汽车产业新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车企也从而实现了从对外引进外资合作,转变为走出去寻求与外资合作,更大程度上与外资公司实现了平等的对话。在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应该说是一次主动性合作,是戴姆勒的主动诉求,是他们对于新市场、新产品的新研究。可以看到,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汽车市场,优秀企业之间的资本组合将成为新的趋势。”
据了解,未来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与smart品牌定位吻合。
机遇:从强强联合开始
眼下,国内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且销量表现也趋于冷静,但是机遇新合资公司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产品定位,smart依然存在机会。
根据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201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92.3万台,同比增速7.7%。然而,从2019年3季度开始,新能源细分市场已呈现下滑,11月厂家批发销量204.3万台,同比下降4.6%,环比增长7.3%。
分析认为,目前新能源车企将加速“洗牌”。眼下,新能源车行业随着国家补贴政策调整、入局企业增多,已由粗放式、补贴式发展转向质量型、技术型发展,意味着对市场对产品力要求的提升。
国内消费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对smart来说是机遇之一。
目前,中国是smart的第二大销售市场。此后,伴随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双方的资源优势讲进一步发挥,不仅有来戴姆勒的技术与品牌的背书,也有来自吉利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实力与资源优势。
根据,吉利提出的多元化、多线并进的新能源路径。目前吉利已汇聚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投入超300亿元,拥有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超过300项。据悉,未来 2 年内,吉利将有 30 多款纯电动及新能源车型推出。去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累计销量57991辆,同比增长110.6%。
据了解,吉利的加入将会助力smart完善中国经销网络,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smart高端品质满足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smart将推出多款车型,满足更多消费者。
挑战:戴姆勒不曾实现的梦想
smart,是戴姆勒未曾实现的梦想,虽然车型外观颇具代表性,但销量表现与盈利能力孱弱是事实。
根据戴姆勒集团对外公布的销量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11月,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全球销量为209058辆,同比增长5.3%,2019年前11月累计销量2133594辆,同比增长1.4%。然而,旗下smart品牌11月销量为9355辆,同比下滑14.4%,2019年前11月累计销量为105600辆,同比下滑10.9%。
此前,根据金融分析师们预测,受制于较高的车型定位和价格,smart在过去长达21的时间里从未实现盈利。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至今累计损失约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年损失在2亿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
早前,吉利控股与戴姆勒集团宣布组建Smart合资公司消息传出后,德国汽车专家和媒体对此消息表示欢迎,并称“这是Smart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从销量市场来看,smart在国内的接受程度相对乐观。2018年smart在国内累计销售新车2.8万辆,同比增长12%,与2017年的8.6%同比增幅相比,增速提升。另外,不可忽视的是,眼下无论是世界的任一市场,小型、紧凑型车都是体量、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CAR汽车中心负责人费迪南德·杜登霍夫认为戴姆勒和吉利此举是正确的决定,“这家合资公司有三个受益者:戴姆勒、吉利和Smart”。
费迪南德·杜登霍夫写道:“Smart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Smart的最后机会。凭借吉利,Smart能更好地在中国市场立足。到2021年Smart在中国投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容量将达300万辆,Smart届时在中国更加大有所为。”
随着豪华品牌下探市场,豪华小型电动汽车的国产,符合国内新能源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从车型定位上,smart背靠戴姆勒集团确实有着很好的背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纯电smart车型由于在美国市场销量低迷,不得不宣布退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新品牌、车型不断增多,性价比和实用性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产品的实用性,使smart品牌走出小众圈层,是未来这家新合资公司要解决的难题。
新合资公司的成立,从双方合作关系来看,使得吉利与戴姆勒集团的合作,从股权层面做到了真实落地的制造项目。自此也让大家看到,未来双方在资本、汽车制造、营销,出行等领域合作的可能。
文/张宇豪
编辑/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