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执行四连招 招招显成效
人民法院报 2020-01-08 11:45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全市法院聚焦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执行机制改革,积极探索长效执行模式,强化打击力度,不断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截至2019年11月,湖州全市法院执行结案2.56万件,实际到位标的额52.9亿元;拒执犯罪立案136件、结案109件,均居全省第一,在执行收案不到全省法院5%的情况下,办理全省18.69%的拒执案件。

以“自诉利剑”

树立刑事追责之威

“法官,这是我的忏悔书。现在,我非常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刚才给对方发送了微信,表达了歉意和忏悔……”被执行人上海某化工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对自己的拒执行为非常懊悔。

2019年8月,湖州某贷款公司向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以拒不执行罪追究被告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陈某的刑事责任。南浔区法院立案审理后,最终以拒不执行裁定罪判处该公司罚金40万元,判处其法定代表人陈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此案创下了多个“首例”:湖州市首例对单位提起拒执自诉、首例对协助义务人提起拒执自诉、首例对协助义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执行逮捕、首例判决结案的拒执刑事自诉案件。无独有偶,同月,德清一农村资金互助社提起刑事自诉后,被执行人温某立即履行了还款义务。

2019年初,湖州法院在浙江省率先探索拒执案件自诉追刑模式,自诉人可以参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常见的19种认定情形,提供线索、搜集证据,依法维护胜诉权益。目前,拒执自诉案件已立案98件,占全市法院拒执犯罪立案的72%。

“我们联合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自诉与公诉衔接机制的会议纪要》。目前,跨部门合力打击拒执犯罪成效很明显。该纪要也被省高院全文转发供全省法院借鉴。”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云说,湖州法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拒执追刑模式。

以“驻庭执行”

拓宽基层执行之面

“法官,你们要找的张某昨天已经回家,快点过来!”长兴县新槐村的执行网格员林超在得知被执行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告知了长兴县人民法院煤山法庭执行工作室。

之前,该院对胡某诉张某离婚案件作出准予离婚判决。判决生效后,因张某未支付对张某某的抚养费用,胡某作为张某某的法定代理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长兴法院煤山片区执行团队、煤山法庭执行工作室以及执行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和解,案件现已执行完毕。

这是湖州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片区执行团队+法庭执行工作室+村级执行网格员”的新型执行模式。

2019年,湖州法院尝试“驻庭分片执行”工作机制,以执行团队驻人民法庭办案的形式,以被执行人所在地、执行标的所在地为标准划片分区,整合人民法庭和基层治理全科网格资源,把执行触角向基层延伸。目前,湖州57%的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全面下沉,17个驻庭执行工作室相继建立。这项制度推广后,驻庭团队不到半年的时间执结案件5512件,分别占法庭执行结案数的70%、全市同期执行结案数的43%。

“人民法庭贴近群众,扎根在基层,熟知地域乡土文化,在查人找物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湖州中院执行局负责人王一辉说。

■以“能动执行”

勇挑服务大局之责

2019年6月29日,一场司法拍卖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正式开拍,被执行人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长兴县经济开发区的大宗工业用地及厂房最终以总价1.01亿元成交,溢价率高达84%。历时四年,这起执行案件终于成功执结。

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顺利。在2015年,湖州中院依法对该土地及工业厂房进行司法拍卖时,第一次流拍,二拍降价至5500万元仍然流拍。之后该案因财产无法处置,而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2019年2月,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当时我们正在着力寻找突破口,因为这块土地已经流拍两次,很有可能出现影响成交率或者成交价的问题。”湖州中院执行法官邵剑说。

为破解这个难题,湖州中院从湖州进行的“标准地”改革打开了思路,主动对接发改委、国土、招商等部门,将原土地一分为三进行“标准地”拍卖,并首次采用当事人议价方式,最终在提升执行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当事人、政府、社会的多方共赢。

“标准地”制度是湖州一张改革的“金名片”,就是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等指标明确后,带土地一起出让,即政府定标准、企业来承诺。为此,湖州法院积极探索司法助力“标准地”改革,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司法网拍与“标准地”改革衔接工作的若干意见》,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又为当事人诉讼体验提供便利。截至目前,湖州法院按“标准地”条件司法网拍工业用地15宗,成交15宗,面积约580亩。

以“强制惩戒”

提升执行为民之效

“我是湖州中院的执行法官钱春江,现对此处住宅进行腾退,请你配合!”

2019年11月20日上午9时,由湖州中院执行局长冯新林带队的腾房小组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开始了强制腾房行动。

4年前,湖州中院受理原告某集团公司与被告某环境科技开发公司、康某、虞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调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双方当事人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但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根据原告的申请,康某的一处住宅以1670万元被依法拍卖。但是,在多次告知、沟通交涉后,被执行人仍然拒绝腾退,并让年近八旬的父母居住在此。

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彰显司法权威,湖州法院抽调执行干警专门成立腾房小组,赶赴北京,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三方联合,60多名干警参与行动,历经13个小时,成功完成房屋腾空,并顺利交付给买受人孙某。

湖州法院还建立“中级法院+基层法院+片区+法庭”四级联动专项执行机制,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专项行动震慑被执行人。2019年以来开展“凌晨集中执行”“节假日集中执行”“集中搜查”等专项行动47次,拘传到案被执行人近600人,拘留261人,罚款319人,执行到位金额1800余万元。在专项行动中突出证据搜查、固定、移送,增强打击实效,倒逼自动履行,移送公安机关的77件未起诉案件中,实质化解58件,化解率达75%。

编辑/张子渊

相关阅读
去年北京法院从被执行人手里执行回2.28亿元 5129人被限制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最高法:重点打击“老赖”通过假离婚 关联交易等方式提前转移财产
央视新闻 2023-05-20
最高法:重点打击“老赖”通过假离婚等方式提前转移财产
央视新闻 2023-05-19
为期一个月!“维权抚州行”执行专项活动启动
法治日报 2023-03-05
去年东莞法院办结欠薪执行案9813宗到位金额3.27亿元
法治日报 2023-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