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耳朵是思维的大门。
几个月前,一个朋友开始耳鸣,明明外界没有其他声音,但是耳朵就是能听到某种声音。去医院挂了个普通门诊,医生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只是嘱咐,回去好好休息。
但耳鸣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没好转的样子,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道:“久鸣必聋!”这可吓坏了朋友,就担心自己哪天突然变成聋子了。
耳鸣与耳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P教授特别请教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郝欣平,还有其他关于耳朵的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久鸣必聋有科学依据吗?
这个概念不是很准确。
实际上,耳鸣本身不会导致听力下降,它往往跟听力下降同时发生,也就是说,听力下降的人往往伴随耳鸣。
一般来说,耳鸣一两个月算是急性耳鸣,三个月以上就是慢性耳鸣了,急性发作的耳鸣通过正规的治疗,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一旦耳鸣,患者要尽早到耳鼻喉科就诊,接受听力学检查和测试,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听力正常,只是单纯的耳鸣,就不必过度担心致聋的风险。
左耳更容易耳鸣吗?
左右耳耳鸣的概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左耳更容易耳鸣”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另外,耳鸣的男女比例也没有显著差别。
老年人一定会耳鸣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鸣的发病率逐渐提高,耳鸣在全年龄段的发病率在3%~10%之间,60岁以上人群耳鸣发病率可达到25%~30%,但耳鸣不是老年人必然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老年人听力的确会越来越下降,60岁以上,双耳没其他外在诱因,却逐渐听不见,称为老年性耳聋。
年轻人也不一定就不耳鸣,根据临床工作的感受,来就诊的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比较多,最小接诊过10岁的耳鸣小患者。
耳鸣是不可逆的吗?
通过治疗,耳鸣也是可以逆转的。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具体发病机制并没有那么清楚,但清楚的是耳鸣有一些影响因素,如不良事件带来的刺激、压力、精神创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临床有可以治疗或缓解的方法,如营养神经的药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
有些年轻人因为熬夜太多、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大脑皮质的紊乱,出现轻度耳鸣,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达到可逆性的改善。
调整心态对于耳鸣只是心理安慰,
没啥作用?
耳鸣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情绪,精神上的良好反馈,可以帮助缓解耳鸣。
如果耳鸣不是很剧烈,去正规医院排查也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此时对耳鸣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当耳鸣缓解变轻,不至于发展到影响生活质量的程度。
医生要对耳鸣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使其对这个疾病有清晰的认识,临床有几十年都在随访的耳鸣患者,因为了解,反而更加能接受耳鸣,与耳鸣和谐共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慢性耳鸣,的确是因为精神上的压力,比如焦虑、抑郁本身就会导致耳鸣的发生,而耳鸣又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加重,这种情况不仅需要耳鼻喉科医生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也建议到精神心理科接受专业治疗。
油耳朵更容易耳鸣吗?
耳朵的分泌物有的干燥,有的油腻,这是个体体质的差异,与耳鸣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分泌物堵塞了耳道,才可能导致耳鸣。
总结
单纯的耳鸣不会导致听力下降,请放心!
耳鸣发病日益年轻化,日常生活中要护眼,也要护耳朵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39健康网
编辑/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