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个人1年斩获包含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36个奖项,安庆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中心(简称“科创中心”)的2019年可谓硕果累累。科创中心的成员们却表示,只靠他们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如今的成绩更得益于科创中心坚持了13年之久的“传帮带”培训模式。
安庆师范大学大二学长为大一刚接触编程的新生进行辅导
“成立科创中心主要是为了激发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动手能力。”科创中心的指导老师方中政表示,科创中心在2007年成立之初便采取“小组学习”的机制,根据计算机各个专业的特性分为编程组、游戏组、JAVA组、单片机组、UI组五个组。
每学期科创中心的大二成员将通过笔试、面试、专业实践操作等几个环节的选拔,成为不同小组的老师,负责大一成员的教学工作。“每届都有近三百人报名参加选拔,最终能留下来的不超过30人,也就是10%左右的通过率。”科创中心的现任理事长张梦婕表示。
方中政介绍说,通过“老生带新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新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老生找到自身专业知识的薄弱点,同时也可以培养老生的团队管理能力。
此外,科创中心还会邀请青年博士教师担任导师,采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一个导师带一个团队,做一个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并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一对一解答疑难问题、带领新生学习竞赛知识、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科创中心的“传帮带”培训模式在一代又一代科创中心成员的努力下,日渐完善。
大一学生正在使用大四学生研发的OJ系统,通过该系统来练习和提交作业
每周二和周四晚7点到9点,是计算机大类2019(8)班统一参加科创中心编程组课程的时间。“我们上课时会先选一些经典的例子进行实战教学,然后再进一步介绍更高深的知识。”负责教学的李幸运说,“专业课比较深奥且实践性强,如果缺少讲解和练习的话,就会出现知识点模糊、缺漏。”
虽说是上“大课”,可科创中心的“小老师”们也会给大一成员们“开小灶”。类似一对一指导和电脑远程协助的情况经常出现。李幸运表示,通过一对一的辅导,能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同时,编程组的6位“小老师”会在课前收集学生平时上课时没来得及弄清楚的疑问和课下不懂的题目,提前做好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
“学长讲题目很仔细,而且他的方法有时甚至比老师的更优化更简便。”计算机大类2019(8)班的单其煜说,自己回去试着用学长教的方法做题,果然完成地又好又快。同班的吴嘉伟也表示,自己在选择和循环这两个知识点一开始比较薄弱,在学长们的耐心指导下已经可以熟练运用。
“我们不仅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这里学习知识,打牢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更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技能知识,一起完成项目。”李幸运表示。
学长正在进行操作和解说指导学弟学习
除了培训,科创中心每两个月会举行一次技术交流会,邀请荣获各类比赛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参赛经验。科创各组组长也会分享目前最新的IT技术以及学习如何掌握新技术,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编写代码、输出指令、一排小灯亮起一排小灯熄灭……这就表示程序设计是正确的。通信工程专业2019(1)班的吴晓琪在“小老师”曹旭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任务。“单片机是参赛的基础,提前让大一学生学习,以后想参赛、做项目都会更容易。”负责教学的周维袁表示。
该校通信工程专业2019(2)班的王千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对单片机的操作了如指掌,他说:“我在科创提前学到了单片机,巩固了编程知识,还学习到了平时接触不到的竞赛知识,既有趣又实用。”
“我们主要是通过教授Unity、3dsmax等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游戏建模和引擎设计,希望他们能提前接触,提前练习,为竞赛做准备。”游戏组负责教授的江珊说,目前他们已成功完成”黄梅戏的传承与认知”等项目。
文/记者 李华锡 管一
摄影/章雨轩 陈萍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