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举办青少年“奥斯卡”颁奖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2-18 18:57

“我们把平时所学的知识立体化,比如说这个片段要怎么去拍,怎么去构图……所以其实微电影的拍摄,是让我们更加细腻地去体验生活,去了解世界。”日前,在第八届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展映活动上,清华附中、五十七中和北外附中三所学校作为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代表,在台上对参与学校微电影课程以来的感受和体会侃侃而谈。

据介绍,第八届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展映活动于今年7月9日启动,前后历时5个多月,69个学校和单位参加,涵盖全区各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共收到作品多达1768部(篇),参与单位和学生参与率再创新高,作品呈现出主题明确、视角多样、内容新颖、手法创新等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映活动还特别邀请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的多位教授和专家担任评委,通过评审团队的两轮评选,共评选出18个一等奖,36个二等奖,52个三等奖,以及3个最佳编剧奖,3个最佳导演奖,3个最佳摄影奖,4个最佳演员奖,3个最佳新人奖以及10个优秀组织奖。评委们普遍认为学生们以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众多富有创新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优秀作品。

太平路小学《保护眼睛那些事》、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足球梦,看我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平等,离我们从不遥远——一份迟到的外卖》、中关村第三小学《腾飞》及《我爱研究,灯的发现》、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七点五十》、红英小学《你好,善良》等来自不同学校的多个作品,荣获动漫作品、手机拍拍拍、微电影等不同门类的一等奖。

“孩子们的作品朴实生动自然,也贴近生活,这些方面是非常难得的。作品关键是看情感,同学们用他们自己的视角,表达了真情实感。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成年人非常羡慕的火花,这样的经历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对我们的教育,以及对海淀文化的传播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 孙立军评价道。

据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微电影活动中,本届微电影节加大微电影进校园力度,新增了“手机拍拍拍”和“征文评选”两个项目,鼓励学生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宣传身边的正能量,为微剧本的创作奠定基础,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学校的大力支持。其中,围绕主题“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共计收到作品1572部,共评选出一等奖151部、二等奖309部、三等奖309部。

在展映活动正式开始前,还能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忙着拍摄,有的在忙着寻找采访对象,有的在调试机器设备,虽然看着年龄小,可是动作和神态一点也不亚于专业的电影团队,这个现场实践的环节,也是特意为学生们安排的。

“我觉得电影它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可以把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片段反映出来,反映一些真情实感的东西”, 海淀区实验二小学生说。

展映活动上,不仅有合唱、朗诵、歌舞表演,还特别设计了情境再现、专题交流等环节,获奖的学生代表和大家现场分享自己对于剧本创作、作品拍摄和剪辑的感悟和收获。本次展映活动还启动了2020年第九届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的新增项目——征集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专属的形象标志, 届时将向各校发起征集。

据了解,“海淀青少年微电影节”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目前已经形成了专题培训、课程指导、作品征集、微电影实践活动、专家评选、优秀作品展示等成体系的活动发展模式。通过校园影视教育课程化,微电影进校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了课程化管理,开展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校内外核心素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摄影/张文博

编辑/毛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