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是近几年流行开来的一种出行方式,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不用购买便可以使用出行工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闲置资源被有效利用起来。
共享出行因便利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并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方式,共享出行也一度成为投资“风口”。同时,共享出行也是一些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消化自身产能、提升销量数据的好渠道,但是随着补贴退坡以及资金压力,共享出行必然需要被重新审视。
同时,在新闻报道中,共享出行问题不断,发生乘客安全事故的是它,路上趴窝的是它,自燃的也是它,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依旧有车企前赴后继的闯入,如一汽集团的“旗妙出行”、吉利汽车的“曹操出行”,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江淮汽车的“和行约车”、东风集团的“东风出行”,长安、一汽、东风联合组建的“T3出行”……以及戴姆勒和宝马、丰田等后来者。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被车企纷纷抢占的共享出行,会是一块值得抢占“美味蛋糕”吗?
入局门槛高、盈利难
自2015年以来,市面陆续出现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它们同造车新势力一样,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长,高峰时期全国范围品牌数量达500家以上。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享汽车领域获投金额占到共享经济领域的六成以上,远超其他领域。
汽车的分时租赁相比共享雨伞、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入行门槛其实并不低,作为重资产业,汽车领域的共享出行即使前期初具规模,但后期仍面临着资金压力大、盈利难、运营成本不断增长等问题,这也使得大部分共享出行品牌迅速倒下,如一度用车、途歌等等。
一度用车曾在2015年获得青岛特锐德公司投资的3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一年后完成了1.28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但由于A轮融资实际到账不到3000万,导致资金不足,甚至员工发不出工资;后来又因股权纷争致使初创团队破裂、骨干出走,一度用车也就走向了下坡路。
作为共享出行霸主的滴滴,自创办至今,一直都在亏钱。据滴滴出行CEO程维表示,2017年,滴滴亏损金额25亿,2018年,滴滴下线顺风车,亏损113亿。到2019年,滴滴宣布网约车开始调价,并设立新的计价规则,在新计价规则下用户更多感到的是涨价。涨价会直接导致出行成本增加,订单数量会因此受影响,反而不利于发展。
共享出行并非没有盈利案例,GO FUN 是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租赁平台。作为首汽集团下的共享汽车平台,经过三年发展,目前已经覆盖全国80个城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GoFun出行App月活超过200万。
由于有旅游资源和高科技的不断投入,GO FUN运营效率越来越高,于此同时,GO FUN也与上汽大众、大众汽车新动力等公司形成战略合作。目前GoFun出行近70%的自营和加盟城市已实现盈利,这在充斥着“押金难退”、“欠薪裁员”的共享出行领域算是发展很顺利的了。
车企背书,如虎添翼
相比迅速扩张又迅速垮台的第三方分时租赁,有传统车企做背书的共享出行品牌发展显得谨慎有序。
曹操出行是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是中国首个获得网约车牌照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据了解,截止到2019年10月,曹操出行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51座城市上线,注册用户3250万,日需求单量达165万,成为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网约车平台,发展速度惊人。
T3出行除了有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做背书外,还联合了苏宁、腾讯、阿里等多家企业,截至目前,已经入驻南京、武汉、重庆、杭州和长春5个城市。据T3出行官方数据,自上线以来,T3出行目前日均订单超过15万,呼叫订单接近3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00万,发展同样迅速。
相比于第三方平台,为何车企做背书的出行平台发展显得顺风顺水?汽车头条APP总结下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资金和车源的保障。尤其是在车型投入中,车企可以定制更加适合运营的车辆,在后续运营和维修也更有保障。
其二,是标准化管理方面。相较于无司机的分时租赁、C2C的网约车平台,车企们更倾向于有司机的B2C模式,由于司机和车辆都是统一化管理,在成本标准化和安全监管上更有优势。
其三,是可以打造差异化服务。在第三方平台上,即便是专车甚至是豪车,在服务水平上依旧是参差不齐。
然而,不得不承认,B2C的出行平台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平台订单数量有限,规模发展受限,运营范围无法覆盖到全国等。
出行能否反哺车企?
回到出行车企入局共享出行的初衷,在智能化时代,人们更需要的是多元的、定制化的出行体验,而共享出行便能满足这一需求,很多车企都想分一杯羹。
同时,新四化的浪潮下,转型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是必然需要经历的,而共享出行便是新四化的一个切入点,车企不想也不能错过。
当下来看,共享出行最直接是消化汽车产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车企的销量成绩,但想要靠此提升销量只会自欺欺人;其次,建立了一个厂家直接与消费者连接的途径,由使用促进购买,不失为体验式营销的最佳选择;此外,厂家可以直接收集用户对产品提出的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使得产品更加贴合消费者。
长远来看,就技术应用来说,自动驾驶、5G技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都在如火如荼的研发、试验,这些技术的输出不能只通过普通消费者,同时也需要通过网约车来搭建数据平台,促进整个生态的运转和发展,以及未来智慧交通的建设。倘若等技术成熟之后再应用,几乎没有反超同行的可能性。
出行品牌如何脱颖而出?
很多掌门人都曾表示共享出行的重要性。宝马董事长科鲁格表示,对于宝马与戴姆勒合资打造的出行业务,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生态体系,帮助消费者更简便地体验未来的零排放出行方式。
曾经对新能源不感冒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曾在“欧拉出行”的“绿色智慧出行”项目上表示,“欧拉出行”是长城汽车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然而对于几十家车企入局的共享出行领域,如何在众多共享出行品牌中脱颖而出,是出行品牌面对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东风出行”倾向于一站式服务,东风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东风畅行董事长唐腾表示,“与其他传统车企以及互联网公司不同,东风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战略的核心,也是我们跟其他出行品牌明显不同的竞争策略。”
“T3出行”的“车联网”是标签,T3出行CTO谭天龙称,“T3出行是全行业第一个基于车联网的出行平台,车联网对我们来说,不是未来的愿景,而是启动的根本。”
“曹操专车”改名“曹操出行”之后,客户端也更新至4.0版本,并上线全新的"曹操走呗"功能,以图文的方式展示本地的美食旅游景点,用户可以进行评论和互动,这无形中在出行服务里增加了社交元素。除网约车业务外,曹操出行还有帮我送,自游行等业务,涉猎可以说是相当广泛了。
总体来看,车企对于共享出行领域各家有各家的打法,但是暂时并没有发生像共享单车“免费骑”这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以至于发展到最后几乎全线溃败。因此,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还是清醒的。
谁能迅速占领市场成功抢到蛋糕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共享出行确实是一块值得被抢食的“美味蛋糕”,但却并非是一块容易吃下肚的蛋糕,毕竟能打败“盈利难”这个拦路虎的还不多。
来源/汽车头条
编辑/陈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