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家A级景区被摘牌,别以为A级评价是铁饭碗
光明日报 2019-12-02 09:40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共有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被取消等级。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整治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

有关部门屡次出手整治,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要让A级景区“有进有出”,实现A级景区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匹配,这成为旅游行业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论是锦绣风光、风土人情,还是历史积淀、文化传承,A级景区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如果以为守着这块“金字招牌”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那么就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既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损耗,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心里预期的一种辜负。

不仅如此,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本身也在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今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旅游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人们对品质消费和文化体验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少小众路线、精品方案,更加受到游客们的青睐,“要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成为不少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比如前不久,西安市长安区古观音禅寺内一棵看起来“爆炸了”的千年银杏树,就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一睹风采。

再如诸多城市的网红书店、特色展览、博物馆、美术馆,也增加了城市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新选择。这些场所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其自身承载的特色文化是重要原因。

人们的旅游需求在发生变化,文化是否原汁原味、体验是否丰富深入、服务是否周到舒适、价格是否公开透明,都在塑造着一个旅游景点的“口碑”。

而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景区仍停留在千篇一律、过度商业化的项目开发上,仍停留在传统运营思维和管理模式上“不思进取”,就很容易让游客“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被处理甚至“摘牌”也是可想而知。

让A级景区“有进有出”,说到底是通过建立动态评级体系,鼓励和督促景区提升管理水平。今年8月,被摘牌的5A级景区乔家大院在闭门整改十天后重新营业,不仅票价下调,被诟病“过度商业化”的场所也被布置成游客休息区和晋商文化展示区,让不少游客表示游览一圈“感觉很美好”。景区回归了传承历史文化的初衷,也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因此,被处理的景区仍然会有“翻身之日”。这与其说是对旅游行业的一次整顿,不如说是一次契机。它表明人们对标准的坚持、对金字招牌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尊重与满足。

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也是在旅游行业中释放“鲶鱼效应”,时刻提醒旅游景区要有危机意识,不要以为A级评价是一个“铁饭碗”,要想端得稳还要靠自身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孙小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