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进博会进入尾声。乳业参展商在本届进博会上大秀新品,也给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更为明了。国内新生人口红利的缩减,让各家乳企不得不多管齐下以寻找新增长点来应对奶粉可能出现的下滑。从此次进博会参展商情况来看,发力特医食品、全年龄段营养品等领域,已经成为各大乳业普遍采用的应对办法。
“这是一款可以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症认知衰退的特医食品。它的效果在专业刊物《柳叶刀》上有专门的论文介绍。”在达能集团的展位上,纽迪希亚工作人员正在为客商介绍一款外形像大号养乐多的饮料,这是该产品借进博会首次在内地市场亮相。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本届进博会上,参展的国内外头部乳企亮出的新品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各种品牌全年龄段营养品以及细分人群的保健品占去了其中半数甚至更多的份额。
进博会期间,雀巢健康科学产品系列首次亮相展区,其中包含从婴幼儿、少儿到成人、老年人的全阶段特医食品;惠氏旗下针对孕妇群体的营养品品牌Materna也有多款新品亮相进博会,包括藻油DHA、Opti-Lac益生菌、G-Balance肌肉肌醇及益生菌等;健合集团旗下的营养品Swisse带来了日夜胶原蛋白系列、口服玻尿酸水光片等新品;澳优旗下营养品品牌Nutrition Care在进博会上发布了NC系列产品;纽迪希亚除了上文的成人特医食品外,还带来与国外同步推出、针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荷兰产纽太特。
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各大企业也在纷纷发力这一市场。其中,达能纽迪希亚斥资2.4亿欧元的专业特殊营养生产基地今年3月在荷兰揭幕。该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水解工艺,能够生产众多前沿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满足特定健康条件婴幼儿的营养需求。2018年4月,雀巢斥资10亿元在中国投建的特医食品工厂在江苏泰州竣工。在竣工仪式上,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罗士德表示,雀巢健康科学是雀巢中国整体战略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希望工厂的落地可以带来快速的业绩增长。
就像罗士德期待的那样,相比于奶粉,包括特医食品在内的营养品在中国还是一片蓝海,达能首先尝到了甜头。中国是达能特殊医学营养业务的主要市场。达能最新财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达能专业特殊营养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其中,医学营养品业务中国市场销售收入连续多个季度以两位数的增幅领涨。
相比于奶粉大多选择一般贸易等方式进口,在营养品的引入上,内外资巨头们纷纷选择跨境购这一模式。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为了让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以此迅速在国内市场中引领潮流,争取竞争的主动权。
早在2016年,达能就在中国建立了官方跨境购渠道。达能纽迪希亚在本届进博会上推出的针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荷兰产纽太特,正是借跨境电商的渠道一上市就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国内外同步销售。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更多纽迪希亚海外医学营养品也将陆续登陆相关跨境平台。包括针对牛奶蛋白过敏系列的更完整的产品线:爱他美白金版allecure舒敏配方;适合1岁以上宝宝使用的Neocate Junior和Neocate Rice辅食;针对营养不良、挑食偏食宝宝的高能量营养配方粉系列Fortini等。
惠氏也是跨境电商的受益者。截至目前,惠氏营养品跨境电商业务单元已经实现整体销售较去年同比增长3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增长72%。惠氏营养品跨境电商业务一致尽力引进更多与惠氏营养品中国区产品不同的产品线,意在为中国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截至9月,这些差异化产品已经贡献整个业务单元近7成生意,差异化产品同比增长超95%。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随着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改变以及小镇青年消费力的崛起。跨境购给了外资品牌在三四线市场与本土品牌重画赛道的机会。外资企业在这其中的优势在于其超强的研发能力,跨境购这一模式则让其新品绕过了向监管部门注册或报备时间成本,将会更快的占领尚属空白或竞争尚不完全的营养品市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