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午夜施划地面标线 |
10月1日上午,国庆盛大阅兵式后紧跟着就是群众游行,约10万名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方阵行进,沿长安街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核心区。在短时间内把如此多的人员、车辆从北京的四面八方集结起来,送到长安街上;再在游行结束后迅速把他们疏散出中心城区、送回各自的学校、单位和家——承担这个艰巨任务的,就是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群众游行指挥部集散交通部。帮助他们完成如此“大场面”任务,需要靠大脑来设计和修改整体方案,靠双脚一次次踏勘每一条集结和疏散路线,靠双手在长安街上测绘并划下每一条标识线。
集结疏散方案
精确到秒
集结疏散处处长莫剑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集散交通部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地面公交加地下轨道交通的方式,将10万名游行群众由预定的远端集合点,经严格安检后进入预先划定的街巷胡同集结待命。阅兵部队开始行进后,群众游行队伍开始向长安街南北两侧进行聚集。彩车驶入群众集结区,群众游行方阵即刻与对应的彩车进行包夹汇合,形成受阅队形通过天安门。人员通过长安街疏散线后,再沿长安街有序疏散。
为了这个任务,集散交通部今年3月初就成立了。最初的6个人在开始设计总体方案初稿前,先把60年国庆游行的档案拿出来学习。与10年前相比,北京城更大了、游行群众增加了、分布的点和面也更多了,路网更复杂了,这些都增加了集结和疏散的难度。
学习完了,大家总结出了集散交通部的秘诀:踏勘!整整三个月,从远端到近端的每个可能的集结点,远端、近端、彩车的每条可能行进的路线,他们全部亲自走了若干遍,这才心里有了数,在7月上旬拿出了初步方案。方案包括五部分:彩车、游行群众、天安门广场、交通运输、志愿者;不断调整地铁与公路交通运输比例;确定了群众远端集合点共31处,包括20个公路集合点和11个地铁集合点,分布在北京地铁1、4、5、6、14号线和八通线上。
方案以12个综合大表的形式呈现,如果全部打印出来要铺满四张大工作台。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大表格上看到,以“集结”为例,每一个群众方阵、每一组彩车,都注明了人数、联系人、方位、长安街南北、远端集结点位置、远端安检时间、出发时间、行车路线、在途时长、落客临场安检时间、临场安检完毕集结报到时间、下车点位置、落客车辆数和车型……所有的时间都精确到秒,所有位置都精确到“第几号路灯杆”或“某地铁站B出口往北第几棵树”。
协商出
复杂路口解决方案
但是这样的方案一稿就能确定下来吗?当然不能。五次演练后每次都要大改一次,平时小改无数。面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什么时候能定稿”的问题,莫剑彬处长开玩笑地说:“大概要9月30日吧。”
如此多的人和车,还要避免与阅兵部队发生路线重合或交叉,还要符合北京复杂的路政交通要求,还要与其他有关部门交接……所以,方案初稿出来后,集散交通部的工作人员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其他有关部门“吵架”——这是他们夸张的说法,其实就是频繁地沟通、会商、协调。在复杂、重要的路口,他们都设计了专门方案,甚至做到了“一路一策”。
举一个“西单路口调姿”的例子。部队完成阅兵后到达这里,要先收起部分大型装备,再向复兴门内大街疏散,称为“调姿”。虽然前几次演练没上大型装备,但部队根据经验,表示在这里收起大型无人机的翅膀需要一个小时。这给集散交通部提出了一个难题,于是找到部队商量:“后面还有等着疏散的10万群众和70组彩车,让他们在这里等一个小时可不现实,能不能……”部队马上同意将“调姿”改在另一个路口进行。另一个成功会商解决的例子发生在王府井路口,这里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地铁建设的大工棚,导致群众集结必经的道路只剩8米宽,大批群众上午11点24分必须经过这里与彩车汇合,8米宽的道路显然无法实现。工作人员与地铁建设部门协商后发现,拆除这个工棚代价太过昂贵,只好寻求其他解决办法,最终在部队、交管局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这一难题。
十万人车分解任务
呈上大屏幕
有了完备的方案,还要让方案得以完整、顺畅地执行。“重大活动指挥调度系统”就是高科技赋予今年大庆的一个“神器”,位于劳动人民文化宫前临时搭起的大白帐篷里的“核心指挥室”里。
某次演练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系统的巨大屏幕分三部分。屏幕右侧是“视频显示”,同时显示着各个方阵、彩车、广场各要素行进的交通路线,系统能够随时调取需要的现场画面,使指挥者能够全面掌握活动的态势,并通过手持终端及定位模块,随时与各指挥部、各方阵和彩车的联系人联络沟通。
屏幕左侧是“任务监测”,群众游行总体集结、疏散方案被输入这个系统,每个方阵、每组彩车从远端集结到疏散到远端的整个过程都被分解为8个任务进度,每个任务进度、每个点位的情况都会实时显示在任务监测屏上。
屏幕中间则是“任务预警”,系统会根据每个方阵、每组彩车的联系人的手持终端,确定其各个节点的到位情况,一旦某个任务进度与预置方案发生偏差,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指挥者就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打电话给该方阵或彩车的联系人了解情况、指挥调度。
“十年前我们只有电话,如今真是鸟枪换炮了。”集散交通部多位参与过60年大庆的工作人员感叹道。
故事
他为安置游行群众走遍30条胡同
“我们要制定合理路线,精算到秒,让游行群众尽量少走路,多休息。”这是集散交通部集结疏散处副处长、游行组组长徐炜的豪言,然后成了集散交通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愿。
怀揣这个目标,徐炜从3月入驻集散交通部开始,带领十余人的团队外出踏勘了三个多月,30多次赴近端和远端集结疏散点,对群众游行人员的下车区域、安检点设置和人员集结疏散、运输车辆停放等诸多要素,一米一米地现场踏勘和复勘,走遍了东西长安街沿线的30多条道路和胡同,对各条地铁线路换乘点情况了然于胸,对规划出的22个群游人员的集散位置及具体数量全悉掌握。制定出集结疏散方案的初稿后,他又以游行群众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反复打磨游行方阵的集散路线。在6月25日至29日集散交通部与安保部、交通勤务支队和各分指一周的联合踏勘中,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集结点,为了压缩同学们的集结时间,他带领团队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条道路,积极和校方寻找远端集结安检点,并积极协商各方安排最合理的地铁集结疏散路线。在惠新西街地铁路口,为减少扰民和学生安全,他另辟安检地点,并当场召开办公会,对拟征用安检场地的负责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说明,取得了对方的全力支持。
在徐炜的争取和安排下,游行群众中的老、残、幼都有专项方案:20位残疾人可以从远端集结点温都水城上车,直接被送到近端落客区,而且落客区专门为他们配有残疾人厕所;学生合唱团也得以就近接送、就近落客。文/本报记者雷嘉
他为30个群游方阵“划线定位”
在集散交通部的办公室里,近端集结小组成员龙城经常不见踪影,许久后又见他顶着一对大黑眼圈出现。这个小伙子先期带领小组完成了长安街南北两侧群众游行集结、疏散区域的30多次现场踏勘,从南池子大街到菖蒲河公园,从新华街到金融大街,周边百余条街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进入演练阶段后,龙城又成了划线专家。所谓划线,就是给36个群众方阵进行定位,确定每个方阵在长安街上的具体位置。具体来说,就是要划出每个方阵的“四至”,即方阵在长安街南、北两侧队头和队尾的位置,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他们请城建集团的专业测绘人员在天安门找出基准原点,然后用专业设备确定每个方阵的点位,才能开始划线——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这些工作都只能在夜间11点到凌晨5点之间进行。尤其是第一次演练前的第一次划线,进展不是很顺利,连续4个晚上才完成测绘,后3晚又带领工人划线,龙城和全体划线组成员奋战了7个夜晚,每天上午休息后,中午又出现在办公室改方案。好在,后三次演练之前只要补划线就可以了。
他为制作点位图步行2.7万步
东单集结站站长于海华的办公桌旁,放着一个最大功率的电喇叭,这是每次演练的必备“武器”。他的手表还显示,第一次演练前的那个夜晚,他走了2.7万步,后来几次演练虽然略有减少,但也都在2万步以上。
这都是因为东单站实在是太复杂了,于海华指着电脑上他自己用软件绘制的集结方案示意图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负责的这个区域从东单向北至金宝街路口,包括东方广场下沉广场。仅从地铁东单站A口就要出来1.1万名游行群众,经过这个区域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的都有,还有人员路线交叉,有的方阵甚至要在这里相互逆向行进,加上这里安保极其严格,还有两个安检点,所以第一次演练的时候,于海华举着大喇叭指挥尚有点儿晕头转向的各路群众,亲自带领某个方阵走预定路线,还要解决诸如“刚从地下通道里出来的群众找不到厕所”这样的突发问题,喊破了喉咙、磨破了脚皮。
因为安保、交通等各方面方案都在不断调整中,东单站的集结、疏散方案也要随之调整。所以每次演练后,于海华都要找来各相关方面在东单路口开现场会,会后再一遍遍改图纸。借助于他“自学成才”堪称专业的制图能力,他们精心制作出了集结疏散核心区域点位图、停车区域图、核心区集结示意图,建立了“十大员”联络机制,提前和所在区域的公安、交警、武警、部队等九个方面的人员进行沟通,现场再协调,做到了对群众游行集结疏散区域全程掌握、了然于胸。
他为保焰火安全备勤30小时
昨晚,灿烂的焰火表演将群众联欢气氛推向高潮。在这背后,是1100多名消防队员的全力保障,确保燃放区域10平方公里内的绝对消防安全。这10平方公里被划分成38个网格,吴迪承担着第17网格的消防安保任务。从9月30日晚19时起,吴迪就穿上了战斗服,一直穿到10月1日午夜烟花燃放车辆全部撤离。
位于正义路上的东交民巷32号院、前门东大街7号院和正义路10号院,是吴迪的重点巡查区域。“我要格外关注停放在居民院里的电动车,保证电瓶全部卸下或断电,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我还要叮嘱物业公司和派出所,派专人上门提醒居民不要在家充电。
吴迪还担任网格内一辆水罐消防车的带车干部,焰火表演开始前,他带领车组对前门东大街两侧的绿地进行湿化处理,并仔细检查车内消防设备。表演开始后,他就在车内随时待命,应对突发火情。
据了解,在第17网格内,共有四处瞭望哨,站在制高点上观察、瞭望,同时每30平方米布置1名安全巡查人员,密切关注负责区域内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冒烟,立即上前处置,并通知辖区微型消防站立即响应。“网格内共有两辆水罐消防车,我们要求做到‘秒级响应’。我所在的消防车位于网格靠北位置,距离最远的一条街道约有800米,保证在3分钟以内赶到。”吴迪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王斌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