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往事:古代人竟然也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穷游活动 2019-06-07 09:05

今天(7日),数千万学子即将奔赴高考考场,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毕业多年的活动君,想起高三时熬夜刷题、每天做N套卷子的时光,仍然是无比怀(心)念(悸)啊~

从隋朝建立科举制以来,广大中国学生与考试制度已经相爱相杀了一千四百多年。今天的考生,为了能多考一分,拼了命地读书、刷题、上辅导班。每一个高三学生都经历过被《5年高考3年模拟》支配的恐惧,那么在古代,考生们都是怎么复习“高考”的呢?

教育部”指定用书

明清时期,北京的国子监担当了教育部和大学的职能,同时还负责编纂科举考试指定教材,官方背书,质量保证!

我们从小就听说古代人要学习儒家经典,你以为儒家经典=语文历史?不,那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副科!最最最重要的其实是经学,也就是政治课。还是不能理解的话,我们把儒家经典翻译一下,变成《孔子主义》、《孟子思想》、《朱熹理论》,是不是瞬间就理解了?

在北京国子监有一间屋子,里面陈列了乾隆年间刻的“十三经”。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是由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刊刻的,是当之无愧的“钦定版考试教材”。

具体是哪十三部书呢?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如果你离北京太远不方便去国子监,那可以买一套《十三经注疏》看看。

考试委员会”精选真题集

有了教材,还得刷考题。在明代,有一种官方出版的科举真题答案详解《皇明历朝四书程墨同文录》。程墨是指程文和墨卷。程文选录的是已录取的优秀考生的文章,但由于考生都是临场发挥,难免存在一些瑕疵,为了让范文更具指导意义,考官经常自己动笔写范文,这种文章被称为“墨卷”。

到了清乾隆初年,则由内阁学士主持出版了一套《钦定四书文》,这套书汇集了明朝和清前期科举考试中的真题和满分高分答案,题量之大内容之全,堪称清代版《5年高考3年模拟》。

“民间”辅导书

每一个高三学生的书包里,都有十几套种类不同的习题册。我们翻开古人的书包,发现他们的习题册也有不少花样。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练习册那么多,要怎么选择?第一,要买真题;第二,要有名师的答案解析。

还有什么比阅卷老师亲自点评更权威的答案解析吗?明朝的一位考官就从中看到了商机。万历十一年,一名叫冯具区的会试同考官,将自己负责判阅的一房进士的答卷汇编成《一房得士录》,并对入选的每篇文章进行点评。阅卷老师评高考作文,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除了阅卷老师,状元、会元的名号也很好用。汤尹宾是万历二十三年的会元,二十年后,大概是想赚点零用钱,他出了一本写作心得《睡庵汤嘉宾先生评选历科乡会墨卷》。他的好基友、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也用他的名号出了一本书《汤若士先生点阅汤许二会元制义》。

这些打着“学霸的成功秘诀”、“状元教你写作文”这类噱头的书,在明清时期的教科书市场上,多达近百种。

除了考官、状元这种自带流量的IP,还有一些像“旧东方”、“银钥匙”之类的专门研究应试技巧的专家。这些人未必学问做得多好,但是常年钻研考试政策和判卷标准,开发出了一套简单易学、应用灵活的应试技巧,被无数考生视为至宝。

比如晚清有一本堪称“八股文写作秘籍”的《启悟集》。这本书里列举了八股文写作的N种速成诀窍,教给学生如“破承题法”、“破题定式”、“起讲法”、“提股法”等,每一种方法之后还附有多篇范文,并加以评点讲解。

还有一个叫路德(不是美国那个马丁·路德·金)的陕西人,屡试不中,便扎根科举教学一线三十年、针对各类题型开发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他撰写的考试辅导书《仁在堂》、《柽华馆》系列风靡全国,当时学生人手一册。

路德的辅导书有名到什么程度呢?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内阁学士曾国藩曾经写信给他的侄子疯狂安利,信里是这样写的:

陕西路闰生先生德《仁在堂稿》及所选仁在堂试帖、律、赋、课艺无一不当行出色,宜古宜今。......陕西近三十年科第中人,无不出闰生先生之门。湖北官员中想亦有之。纪鸿与瑞侄等须买《仁在堂全稿》、《柽华馆试帖》悉心摇摩。如武汉无可购买,或折差由京买回亦可。

信的大意是,路德老师的科举辅导书特别优秀!近三十年来陕西高考考中的学生都是看他的书长大的。大侄子你一定要买啊!如果武汉买不到的话,你告诉我,我从北京给你代购,么么哒~

躺着赚钱的书商

当时的教辅市场火爆到什么程度呢?明嘉靖年间有人形容:比岁以来,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出版社印的、新华书店货架上卖的、学生买的全都是教辅书。那时候搞教育培训的,可真赚钱啊!

到了清末,有一次康有为在上海问一个图书出版商:“什么书最好卖?”书商告诉他:“正版教材不如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又不如小说。”

不得不感叹历史是何其相似!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历史事件的始末尚未厘清,但答起题来却能侃侃而谈:某某事件是在XX背景下发生的,该事件推翻了XX,建立了XX,确立了XX、XX和XX,标志着XX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

短时间内,为了应对考试,成熟的应试技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获取高分,但这样得来的成绩,究竟能反映多少真实水平,就不得而知了~

祝天下学子都能金榜题名!同时也请记住,考试或可凭一时技巧得分,但学问永远没有技巧可言~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教育部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 提醒广大考生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教育部 2022-06-03
历史|古代儿童的假期怎么过?你的假期,我的假期,好像都一样!
北京青年报 2021-07-14
古代科举如何防止冒名顶替?手段那是相当多!
北京晚报 2021-06-08
历史 | 唐代才子们的“高考”往事
中华书局1912 2020-07-21
教育部公布2020年高考举报电话 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0-07-06
日本高考明年不考英语,可学生为何更不开心了?
财经早餐 2019-09-22
数学从45分提升到150分完成高考逆袭 清华学霸分享经验!
易细教育 2019-09-19
汉语正式纳入俄罗斯“高考”
大视野传媒 2019-09-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