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几十斤铠甲“打群架” 中国首次组30人团参加国际大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4-26 19:46

穿着古代武士的盔甲,手持青龙偃月刀,征服欧洲大陆,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网络游戏《全面战争》的3D画面中。现实里,有人正在为实现这样的“梦想”而努力。

今年4月底,数名中国“武士”将启程前往塞尔维亚,参加一年一度的“诸国之战”,这项赛事相当于是全甲格斗项目中的“世界杯”。这一次,中国选手将第一次组成30人队参加30对30人的比赛。

历史丨全甲格斗了解一下

“全甲格斗”简称Buhurt,是由古罗马的角斗士文化、中世纪骑士文化演变而来。全甲格斗的规则并不复杂,装束上要求选手身穿13到17世纪的史实复原盔甲装备,武器则限制重量在一公斤以内且不得开刃,武器的尖必须处理成20毫米直径的圆弧。格斗中严禁使用刺击动作,禁止攻击脊柱、后颈,禁止反复击打同一部位。

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对多。比赛结果有的是以打点计分的方式计算成绩,有的则是以“第三点着地(双腿以外部分)”算输,多对多的团体战则以全部击倒对方,或所剩人数为对手三倍为获胜。

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全甲格斗选手几乎都来自俄罗斯,这个项目在俄罗斯已经成为职业运动,很多全甲格斗的职业俱乐部依靠比赛赚取收入。

在全甲格斗领域,有两项赛事最为出名,一个是全世界竞技水平最高、强度最大的Dynamo Cup;另一个则是参赛范围最广、报名国家最多的 “诸国之战”,两项赛事相当于足球场上的欧洲冠军杯和世界杯。

参赛丨首次参与 中国选手赛前结阵对抗

2019年5月2日将在塞尔维亚开始的“诸国之战”是中国选手第三次参加该项赛事,本次比赛,中国选手将第一次组成一支30人队参赛。2017年在巴塞罗那,中国选手第一次参加“诸国之战”,当时中国选手只能以佣兵的形式加入其它国家组成的战队参加30人队比赛。

lADPDgQ9qpDE1v3NAarNAoA_640_426.jpg

2018年在罗马,中国选手和别的国家以平等身份组成国际纵队参赛。而今年,中国选手联合澳洲和新西兰选手一起成立亚太联盟,经过协商确定本次诸国之战30人队联合组建,以中国队的名义报名30VS30,以一个统一的整体亮相多瑙河畔。

此次中国选手报名参加了男子5对5、女子剑盾单挑、女子5对5(与别国女选手组合)、男子30对30、男子剑盾单挑、男子格斗盾单挑、男子长剑单挑、男子长杆单挑等项目。

为了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中国选手利用1月12日、13日周末两天相聚在成都亦禅道馆,进行了集训选拔。经过三支国内全甲格斗顶尖队伍的5人队循环鏖战,根据最终成绩和选手表现,列出了今年参加5对5项目的中国队名单。同时还根据选拔和讨论确定了个人赛项目的人选。

由于今年中国选手将第一次完整组队参加30对30团体赛,因此在这两天的集训选拔中,中国选手还进行了多人阵战的实战对抗,初步积累了12对12、30对30情况下中国选手的结阵对抗经验。

2019年“诸国之战”的时间是5月2日至5日,地点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80公里的斯梅代雷沃要塞。这里曾是15世纪塞尔维亚的首都。本次参加比赛的中国选手大大增加,还将组织盛装展示环节,用最具质感最华美的复原国甲来与列国装甲争锋。

同时,今年的“诸国之战”还会组织一场150对150人的超大规模战斗,中国选手计划全部参加。

发展丨小众比赛项目全国也就30多人

在刚刚结束的训练中连胜四场的选手名叫康路,正是他于2017年时在虎贲骑士团贴吧上发帖提出建议参加世界大赛,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康路在虎贲骑士团中的网名叫“银月”,算的上是中国全甲格斗圈内的“耆宿”,不过真正开始较为全面的接触全甲格斗也只是近几年。全甲格斗在中国还是极其小众的非专业化项目,用选手们的话来说,“全国也就30多人,北京算多的,基本全在这儿了。”

lADPDgQ9qpDG1NjNAQrNAZA_400_266.jpg

每次训练,选手们穿上二三十斤的铠甲需要耗费至少二十分钟的时间,对于旁观者来说这段时间是漫长的,但决斗者要想把铠甲穿戴舒服、齐整,还需要借助队友的帮助,待穿好时大家都已满头大汗。

决斗前,双方会用兵器碰撞的方式来相互致意。刀刃碰在一起的清脆声音响起,全场会屏住呼吸异常的安静,只有裁判倒数的声音。

随后,观众会被巨大的金属撞击的声音调动起情绪,武器打到盾牌上的“嗙嗙”声、兵刃相交的“乒乒”声、刀刃击在头盔上的“砰砰”声,都会逐渐被叫好声掩盖。两个全身盔甲的武士一手持兵器一手持盾的绞杀在一起。

据康路介绍,中国的全甲格斗最开始起源来自一些盔甲、兵器的爱好者,但一开始大家只是摆造型,类似于“Cosplay”,后来了解到国外有全甲格斗的运动,这里面的一部分“好斗”份子,便开始尝试全甲格斗。

虎贲骑士团的团长“大猫”习惯将2017年称为“中国全甲格斗元年”,从2017年开始,中国选手开始出现在世界水平最高、范围最广的亮相全甲格斗赛事。

脱下盔甲的康路,是一个和善、热情又有幽默感的人,在学校工作的他,待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不过穿上盔甲以后,他却成了场上最凶猛的人。康路笑着说,他身边练习全甲格斗的队友,本职工作大多是职员、老师、会计,“文职工作居多,可能是在穿上铠甲后才释放出隐藏在心底的暴力吧。”

在去年底的Dynamo杯上,康路作为中国队的副队长参加了团体赛,还报名了个人赛,但因为在团体赛中受伤,个人赛也不得不放弃,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遗憾。在去年春天的“诸国之战”上,康路曾连赢两局,跻身个人前十,本想着在水平更高的Dynamo杯上小试牛刀,却只能遗憾地成了旁观者。

意义丨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现在康路腿部的伤已经痊愈。选手们说,有人会误认为全甲格斗的致伤概率很高,但在他们看来,其致伤概率跟踢足球差不多。从参加世界职业比赛的选手们所受的伤来看,大部分都是在摔倒时出现的韧带和肌肉的损伤,还有些是被兵器砍中后被盔甲的裂缝和衔接部硌或者划出的皮外伤。

“世界比赛上强度很大,尤其是身背国旗,又怕拖累队友,人会比较亢奋,容易受伤。”康路说,是比赛就会受伤,足球、篮球世界杯也会有拉伤、骨折,这些不可避免。但随着这项运动越来越专业,规则越来越完善,盔甲和兵器制造的工艺越来越好,安全性也在提高。”

lADPDgQ9qpDGf1vNAT_NAeA_480_319.jpg

康路认为,全甲格斗这个项目除了有强健身体、锻炼勇气、防身自卫等好处外,还能够让爱好者很好的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这也是他们要去参加世界大赛的原因之一。通过参加比赛,展示中国武士的盔甲和兵器,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参赛,组委会也吸收了中国盔甲兵器评判的人员,外国选手也对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盔甲和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个队友用一把关刀参赛,打完后外国人看了很羡慕,都围过来问这是什么刀,有什么典故,后来好多外国选手还因此定制了关刀,这也算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康路说,可惜由于目前规则的限制,很多中国的传统兵器尚不能在比赛中使用,比如鞭、锏等。在盔甲方面,因为历史时限的原因,中国选手也主要以蒙古甲、明甲为主。不过令他们高兴的是,2018年的“诸国之战”上,二郎神使用的三尖两刃刀终于过审,亮相国际舞台。

至于中国传统武术在全甲格斗中的应用,康路认为,虽然现代格斗技巧很多,但中国武术仍旧在实战中有其特殊的作用。比如一些反关节的擒拿和摔法,就成了他克敌制胜的法宝。

顾虑丨经费和安全问题是两大掣肘

全甲格斗的选手们都认为,中国全甲格斗的水平较低,主要还是开展时间太晚。而且花费太高也让这个项目无法更好的普及。“盔甲需要订做,需要好几万,一件趁手的兵器也好几万,如果是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工作几年,也得咬咬牙才能买下来,更何况还有比赛和训练的经费支出,虽然我们也能找来一点赞助,但绝大部分还是靠选手们自掏腰包。”康路告诉记者,俄罗斯在这方面就好很多,一些前苏联的军工厂会用废弃的钢材生产盔甲,可以大批量生产,价格就低廉了。

lADPDgQ9qpDG1QDNAyrNBDg_1080_810.jpg

康路认为,相比于国外选手尤其是俄罗斯选手的职业化训练和比赛,中国的选手虽然组队,但训练并不系统。多对多团战是全甲格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但团战就需要有相应的战略战术,战略战术就需要经常训练才能达到默契,但中国的选手散布在北京、上海和四川,相隔太远,每年只有参加比赛前会有简短的集训,其他时间只能各打各的,这给实战时的默契度带来不小的影响。

让大家苦恼的是,在国内训练长途往返需要使用火车或者飞机等交通工具,金钱的消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考虑,安检部门往往对盔甲和兵器限制的很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跟警方好好商谈,给他们看看相关的报道和比赛资料,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兵器是参加比赛的,不是用来伤人的。毕竟我们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谁也不想因为爱好而触犯法律。”康路说。

现在,以虎贲骑士团为主体的全甲格斗爱好者们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谋划找到体育局进行注册,让这项运动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这样出门在外就方便的多。康路说,“在我们内心中,希望全甲格斗能够成为一个奥运会项目,哪怕只是一个表演性质的项目,到时候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黑建军
编辑/董振杰

相关阅读
新生代中国力量集体亮相 UFC格斗之夜澳门站开票在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6
UFC|苏木达尔基10月迎战约翰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载誉而归!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返抵广州
中国新闻网 2024-09-18
40金27银24铜!中国体育代表团创境外奥运参赛最佳战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浙江83岁老人参加国际兵乓球赛斩获两金一银:6岁收到父亲送的球拍 一挥就是78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9
火出圈!中学美术老师用5000片甲片复原甲胄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30
冬青奥会 | 没收获奖牌 收获了成长
新华社 2024-01-31
冬青奥会 | 有遗憾、有展现、有希望
新华社 2024-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