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齐鲁晚报》报道,今年“3.15”以来引发广泛关注的 “奥迪白血病”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4月16日,本届上海车展开幕第一天(媒体日),事件当事人方太和豆豆(化名)曾到达车展现场准备控诉奥迪,但被拦下后未能进入场馆。
另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近日已经介入该事件。
《齐鲁晚报》报道还提及,16日凌晨5点收到了奥迪官方发来的回复——“依据具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Assessment,CNAS)、CMA(中国计量认证, 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等车内空气质量认证资质的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多轮送检,以及具有同等国家认证资质的一汽-大众气味检测实验室对批量车辆的质检监测,依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结果显示,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型车内甲醛、苯等挥发性物质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当事人:更相信“深圳模式”
对于上述奥迪官方的回复,事件当事人李女士(即《齐鲁晚报》文中所说的“方太”)在4月8日曾向财经网(博客,微博)出示了一份包含8个机构的“检测机构名单”,并称自己是通过奥迪官方客户服务电话获得了这份名单,“奥迪客服说这8个机构所做的检测都显示车辆没问题,但是却只字不提2017年深圳消协公开进行的那次检测活动”。
李女士称,深圳消协(深圳消费者委员会)组织的那次检测之所以让人信服,就是因为“车主、消协、媒体记者、热心人士等各方力量都参与到了检测流程中,所以整个过程非常公平”。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消协在2017年7月进行的检测活动,参考的文件来自于GB/T27360-2011《乘用车内空气评价指南》(也是奥迪官方回复中参照的标准),并在检测过程中对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等6种有害气体进行了专业实验室检测分析。
最后的检测结果显示,一共23辆车,均检出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英文简称TVOC),剩下的5类污染物也在部分车辆上检出。
在和包括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和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进行对比后,在车辆静置20分钟的检测条件下,全部23辆受检车辆中有21辆车甲醛超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用来作为数据对比的《乘用车内空气评价指南》发布于2012年,而且只是带有“建议”性质的行业技术标准,而非强制性法规,这对车企来说并无约束力。
实名举报:相关部门已签收
(图片来源:当事人提供)
对于报道中所称的当事人向相关主管部门举报事宜,李女士曾于4月8日告诉财经网,3月21日她和其他当事人已经把一份包括33人当事人名单、针对一汽-大众旗下奥迪品牌车型车内存在异味并导致车主患病的实名举报材料,通过快递方式提交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
另外,她也和2017年曾经检测出奥迪车型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深圳消协保持着联系,并认为后者当时进行的检测更有公信力,检测过程也很开放透明。
李女士同时也出示了一张快递单据的照片,显示相关部门已经签收举报材料。她当时表示,此次提交的举报材料不会是终结,将会继续寻找更多的有类似遭遇的病友,并收集资料进行举报,“最新的当事人已经超过了70个”。而根据《齐鲁晚报》的报道,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85个。(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部门:已反馈举报事宜
4月8日,李女士表示自己和其他“奥迪白血病”的部分病友已经收到了中消协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反馈,该工作人员称已经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相关事宜;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联系了另一位病友“豆豆”,也表达了类似信息,即相关部门已经收到相应的举报材料,“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
她还表示,在接听中消协工作人员的电话过程中,自己还提了两条建议:一是在查找病因时需要找毒理学方面的专家,并提供了权威专家的联系方式;二是希望能够采取类似于此前深圳消协的那种检车办法,对涉事奥迪车辆进行相关检测。
各方回应:尚无明确表态
就上述情况,财经网于4月9日上午致电中消协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但未能找到此前联系李女士等当事人的那位工作人员。
其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并不负责处理“举报”,而是“收集线索、分析并研判(相关问题)是不是涉及到批次性的、危及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做技术这一块的工作”。
该工作人员介绍了反映车辆问题的操作流程,并表示在经过分析研判后一旦认定(某种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将会促使(相关方面)进行召回处理。
对于是否在近日收到有关“奥迪白血病”的相关线索,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未接到相关线索,但是“如果提交的是纸质材料,会有专人进行处理”。而李女士他们提供的正是“纸质材料”。
深圳消协方面一位工作人员也没有直接回应与“奥迪白血病”相关的问题,但是证实了在2017年的那次检测过程中,他们曾邀请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至于到底是哪个第三方机构,该工作人员称自己当时并未负责该项目,“是其他同事负责的,具体细节我不太清楚”。
就上述状况,财经网也在4月8日联系涉事车辆生产方一汽-大众奥迪,核实是否和相关部门就“奥迪白血病”事件进行过接触和沟通,但到目前为止,后者并未回应置评请求。
(当事人提供的车辆行驶证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司法途径:诉讼成本不堪重负
另外,当事人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的话,在举证方面也会面临不小的困扰,且费用高昂。
李女士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和车辆生产方一汽-大众奥迪进入司法阶段的当事人,她出示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相关检测项目的鉴定费用高达8万多元,这对甚至没钱请律师的她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而且鉴定结果并不一定对车主一方有利。
为了省钱而一度自己四处调查取证的李女士称,法庭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甚至都没有鉴定设备,又委托了第三方出具了鉴定报告,结果显示她的那辆Q5车内空气质量合格——她质疑这个鉴定结果和整个检测流程,“鉴定机构自己在法庭上承认没有检测能力,但是也拿不出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相关证据”,她已就此上诉到北京市三中院要求重审。
(图片来源:当事人提供)
当事人:发誓讨回公道
对于自己的官司,她透露称一汽-大众奥迪曾经委托代理律师找到自己的律师,提出了“回收车辆“的和解条件,但是被她拒绝,“奥迪方面应该也找过其他病友,的确有人当了‘叛徒’,和奥迪达成了和解,我们已经把这个人踢出了维权群”。
但是上述消息并未获得一汽-大众奥迪方面的证实。
她表示,自己因为这辆奥迪Q5失去了丈夫,还负债上百万,早已家破人亡,为此会和其他病友一道,“走完所有维权和法律程序,讨回公道”。对于现在自己的核心诉求,她表示要的是“事实和真相”,“要的就是公平和正义,以及真理和实事求是”。
专家:直接证明“因果关系”有难度
汽车技术专家万春雷认为,这个事件中要去证明绝对的因果关系非常具有技术难度,因为材料里面的一些物质和这个病的成因、过程、结果要有必然的联系,其中既包括医学方面的联系,也包括法律上的联系,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要去证明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他还强调,“即便是查出了超标,那么这种超标就必然引起致病的后果吗?”
万春雷认为,这种证明对于个人来说太困难了,要想解决的话,“有赖于行业(部门)去推动”。
知名维权律师邱宝昌认为,如果车内的有害有毒物质含量过多或者超标,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肯定会有影响;而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要确保生产车辆的车内空气能够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全环境。
他表示,现在对于车内的空气质量没有强制性标准,如果车内确实有异味,或者是含量过多,是不是一定就引发包括白血病之内的一些疾病?这个有多种可能性,可能就是它直接引起的,也可能是间接引起的,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可能不得病,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直接的鉴定报告,能够证明因果关系,那当然可以要求厂家赔偿,但他也承认要直接证明这种因果关系很难。
他最后强调,尽管因果关系的确定很困难,但生产厂家不能据此忽略对车内空气质量的严格管理。
当事人:“奥迪欠我一个道歉”
尽管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这场官司的复杂程度,但李女士表示自己将会“战斗到底”。
她表示,为了挽救自己丈夫的生命,她前后花费数百万元,一直都坚信自己能够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尽管最后还是没能成功,但“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现在的她没了老公,老人有病,孩子还小,而自己因为打官司还无法上班,她认为那辆奥迪车的出现毁了自己的生活。
在被问及经历了如此大的变故却依然坚持下去的原因时,她说自己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交代”。
她最后表示,“奥迪欠我一个道歉”。
结语:
李女士的官司很曲折,但她说会穷尽所有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到目前为止,奥迪还没公开发表声明,只是通过媒体的采访“间接”表达了一些态度——这场风暴最终会往哪里走?没人知道。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