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楼继伟:西方国家指责“一带一路”是酸葡萄心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3-03 18:13

3月2日,全国政协办公厅制作的“委员讲堂”第二期节目上线。本期节目由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主讲。

楼继伟

“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有哪些利好?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去非洲投资?为什么西方国家会指责“一带一路”?2018年,楼继伟两次去往非洲考察,对于如何用好“一带一路”推进中非贸易合作等问题,他都一一给出了答复。

中国企业去往非洲符合经济规律

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十几年前,中国企业就已经开始去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东部非洲。

楼继伟认为,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驱动中国企业走入非洲的主要有三大动力。

首先是劳动力成本低。

非洲有54个国家12亿人口,25岁以上的超过50%,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埃塞俄比亚非熟练工人的月工资是60美元, 只相当于中国国内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优越的贸易条件。

根据WTO的规则,对最贫穷或最不发达的国家有贸易优惠安排,其他国家从这些国家进口的货物,没有关税。比如从非洲生产的服装,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各地区,是无关税的,但中国生产的服装出口到欧美,则分别要征收12%和16%的关税。

此外,现在贸易摩擦比较厉害,对中国反倾销的调查,还有其他技术贸易的手段不少,非洲国家一般没有这种情况。

楼继伟举例说,自己在埃及泰达苏伊士工业园,看到了一家生产玻璃纤维的浙江企业,2010年因为被欧洲认定倾销,被征收了37%的反倾销税,后来他们到了泰达工业园生产,100%销往欧洲。虽然埃及不是最不发达国家,但它和欧洲有一个特殊贸易安排,免税或者低税。

第三是符合双方产业合作的需要,是双赢。

楼继伟表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前期刺激政策推动的一些产业需要去产能,一种情况是因为不符合环保条件,要坚决去掉。另一种情况是在国内的夕阳产业,送到非洲就是朝阳产业。因为非洲正从农业向初级工业化迈进,在基础建设领域,他们需要钢材、水泥、玻璃、陶瓷等产业。

如何用好“一带一路”促进中非贸易发展?

楼继伟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是突出产业发展。

非洲产业落后,就业不足,失业率20%,贸易规模小,外汇紧缺,债务负担比较重,必须立足于产业发展,培育符合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产品。

在距离乌干达首都5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辽沈工业园,楼继伟分享了自己考察中发现的两个案例。

其中一家企业是建筑陶瓷,陶瓷这种产业的特点就是价值不高,重量极大,运输损坏大,适合在不超过500公里的范围内生产销售。但乌干达过去不生产陶瓷,都要进口,所以价格极贵。

中国企业进驻之后,不但符合乌干达本国的需要,压低了陶瓷在乌干达国内的价格,解决了几百人就业问题,还有40%的出口,可以创汇,同时中国企业也赚钱。

另一家是芒果干企业。企业跟周边的村子签订采购协议,让大家把落地的芒果送过来,工人清洗削皮,经过机器切片、烘干、装包,然后出口中国。

第二是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非洲探索正确发展路径。

第三是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配套推进。

楼继伟表示,从改革开放到1998年这20年间,中国的经济布局是围绕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布局,中西部差一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基建大发展,基础设施全国布局。

现在,非洲国家也意识到了配套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符合实际的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连通首都内罗毕和海滨城市、经济中心蒙巴萨,2018年达到了1000万吨,对经济中心、港口城市、首都和首都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都很大。

再比如,乌干达的辽沈工业园。在工业园沿线,从首都坎帕拉到一个名为坎帕卡的小镇,有一条55公里长的公路,中国援助将这条公路扩展提升,园区地位得到了提升,现在第二片区即将开发,已经有50多家企业排队等进驻。

“成长的烦恼”

楼继伟用了一部经典美剧的名字概括了目前中非经贸合作中的突出问题。

从非洲方面来讲,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因为政权更迭或者其他问题,部分国家营商环境较差。

第二是有些国家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基建项目,简单将高楼大厦、大桥宽路视为地标是发展标志,对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关注不够。

“项目建设可以比发展阶段超前一些,但是不能过分超前。造成的结果就是可持续性差,且债务负担沉重。”楼继伟表示。

从我国来说,也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追求短期利益,特别是基建项目,采用EPC+F的方式,就是工程建设总承包,再加融资。工程建设总承包方出合同,建设方去做可研、评估、设计、采购、建设、试运行,往往会放松风险控制,因为怕风险评估高了,项目拿不到了。“F”就是中国的银行或者政府的援助性贷款。

结果这些企业做完项目,赚一把走人,存在的风险掩盖了,建完之后试运营还可以,但是继续下去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甚至无法运转,但是把贷款留给了两个国家。

“酸葡萄”

另一个“烦恼”需要单独说一下。

对于“一带一路”的倡议,有些西方国家指责说,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说中国想独霸世界,是一个战略工具。对此,楼继伟表示,这个指责是没有依据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没有政治扩张的霸权野心;从现在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也符合经济发展和互利共赢的要求。

楼继伟提到了几个数据。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与65个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额超过了5万亿美元,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也推动了他们国内产业的提质增效。

西方的这种指责,一方面有中国国内盲目唱高调、戴帽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大谈“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国家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来抹黑。

楼继伟解释说,在非洲,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企业更有比较优势。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来说,很多西方国家已经以服务业为重心,制造业是高科技制造业,且供应链和产业链也不在他们本国,相当一部分在中国,所谓无源之水流不过去,所以他们的企业无法嫁接到非洲。

中国的产业结构比非洲高出“两个台阶”,他们属于从农业社会向初级制造业转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早期,我们则是到达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后期,所以,中国的企业进入非洲是比较利益的必然选择,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的企业也更有竞争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外交部:中国已在非洲实施数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毕马威中国“一带一路”实践与观察》在京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开播 展示“中国名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一带一路|一批标志性铁路建成投运 “一带一路”沿线共建项目彰显中国基建水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肯尼亚总统:“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是成功的10年”
人民日报 2023-10-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