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提速双城记 微循环里路畅通
北京青年报 2019-02-25 08:06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五周年特别报道之新旧对比

交通拥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也是大城市发展中最难以治理的突出问题。北京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习近平

1月18日,星期五,晚上6点。在四惠上班的温霄关上电脑,抓起挎包,匆匆走出办公室,直奔北京西站。1小时07分的京石高铁飞驰,晚上8点半,她已经置身于300公里外的石家庄市,推开家门,女儿和她抱了个满怀。同一天的晚上6点,和温霄隔着两个城区,在中关村工作的姬春明,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而他乘坐地铁正在赶往北京南站,目的地是天津武清区的家……

北京—石家庄、北京—天津,五年来,京津冀铁路交通一体化骨骼系统逐步确立,三地不仅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通勤优惠举措的频繁落地,让“双城”通勤生活变成了部分职场员工的一种生活常态。随着今明两年,京张、京沈、京雄城际等多条高铁线路陆续通车,绿色交通供给能力的提高,主动选择三地“跨城通勤”的市民将会更多。

2017年5月1日,姬春明因为买到了“京津城际同城优惠卡”发售首日的第一张卡而登上了北京各大报纸的版面。最高优惠8.5折,这张小小的卡片引来了京津“跨城通勤”族的特别关注,当日现场抢购的背后透着一股热烈的需求。

今年1月22日,姬春明和这张小卡片相处了近20个月,每天往返200公里上下班,京津车轮上的“双城”生活让他有很多话想说。2016年,同事们听说他在武清买房子,在中关村上班,还都觉得是件稀罕事儿,如今随着城际列车班次的年年加密,优惠卡的推出,时速的提升,不少同事也加入到了高铁通勤族。“大家都会算账,协同发展的‘大账’毕竟要和个人生活的‘小账’结合起来。”姬春明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通勤20个月以来的时间账和金钱账。

早上7点从天津市武清区“远洋香奈”小区出门,走路15分钟去火车站,7点19分上高铁,京津城际去年8月8日由300公里提速至350公里,原本25分钟的时间缩短到了22分钟,通勤又提速了。到达北京南站后,再乘坐地铁4号线,35分钟到中关村,姬春明最晚8点40分就能赶到单位,全程用时1小时40分,比一些同城居住的同事还要早一些。

“到武清的二等座票38.5元,按每个月22个工作日计算,一个月的高铁花费是1694元,我买了2017年推出的京津城际同城优惠的8.5折卡,一个月只需要花1440元,再加上往返的地铁票,一个月的交通费用1700元左右。这可比我以前在北京租房子,动辄一个月四五千的房租划算多了。”姬春明对他这20个月的新生活很满意。

通勤族多了,北京到武清的上班族还自发建立起了一个“高铁通勤朋友圈”,“圈子里已经有了400多人,多是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在群里喊一声,互帮互助的氛围让我觉得两个城市都很有温度。”姬春明说。

一个驾驶员眼中的“双井疏堵策”

城际铁路是交通的大骨架,它们的生长拉伸了城市的触角。而在北京市,长期以来困扰北京交通发展的是道路主动脉上的各种堵点。对于这些堵点,就需要进行“微创手术”,疏通动脉。

51bt1_b.jpg

2013年双井桥晚高峰常态拥堵

对于曾经位居北京十大堵点榜首的双井地区交通情况,300路公交驾驶员刘淑芳最为熟悉。“双井此前一直是东三环的大堵点,双向常态拥堵,高峰期速度一直维持在10公里/小时,简直是龟速。因为道路拥堵,车辆一直晚点运行,司机基本上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堵在路上。”高峰阶段,以三环路北向南方向为例,一辆车过去一堵就是40分钟,几乎成为常态。

4bt1_b.jpg

经过了疏堵改造和公交专用道的施划,目前双井桥拥堵大幅缓解

重大的改变发生在2016年5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项目中心实施了双井疏堵改造“手术”。在双井桥北西侧(光华中街至广渠门外大街)辅路增加一条3米宽的直行机动车道和一条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实现机非隔离;在双井桥北辅路北调头处往北50米处,新增一条调头车道,减轻与左转车辆的相互干扰;既有双井桥北天桥西侧延长,方便行人过街;整个区域设置550米长公交专用道,其中双井桥西北角辅路至桥下一段公交直行专用道约150米长,方便公交车通行。

这些措施基本上解决了车辆相互交织,尤其是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相互影响带来的交通拥堵。以东三环北向南方向为例,目前,双井桥区高峰拥堵时间明显减少,社会车辆和公交车通行均提速不少。晚高峰阶段,社会车辆十几分钟就能通过该路段,比之前节省至少半小时。

对于刘淑芳来说,最爽的变化发生在同年10月10日,三环路公交专用道施划完成且全线启用。三环公交专用道的施划对双井路段的公交通行条件影响十分明显。晚高峰下班族特别喜欢坐300路,因为总体时间甚至比需要安检限流的地铁快。双井地区的疏堵改造和三环路公交专用道的施划,大幅缓解了双井桥的拥堵情况。

双井桥的疏堵只是五年来北京众多“疏堵手术”中的一例。东部酒仙桥地区、北部万泉河地区、中关村产业园后厂村区域都陆续进行了疏堵改造,打通地区微循环。

不只是地区微循环,城市末端的毛细血管也要通畅。提起2017年以前胡同停车的“九九八十一难”,家住东城区东四块玉南街31号院的夏启玲一脸的无奈。如今,夏启玲回家停车再也不是一块心病,社区闲置空地被利用了起来,变身居民停车场,认证居民还可以享受停车优惠价格。

今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在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试点推行道路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并对道路周边认证居民停车实行价格优惠。1月18日,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地区320位龙潭居民摇号获得了社区周边5条大街的“路侧停车优惠”。1月21日,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按照居民优先办理路侧白实线居住停车优惠的原则,向符合“五证合一”的109人提供车位,并给予优惠价格。

大事

铁路网

“轨道上的京津冀”骨架初步形成

2015年12月28日,天津西至保定东铁路(简称津保铁路)正式开通,成为京津冀三地轨道交通实现“金三角”新格局的关键一笔。

2016年4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工程,京张高铁开工建设。建成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以内。

2016年5月15日,北京铁路局首次开行“环绕京津冀环行列车”,可连接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唐山、承德、保定、定州8个城市。

2018年2月28日,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建成后,北京至雄安新区半小时可通达。

公路网

京津冀公路网基本搭建完成

2016年12月,京台高速北京段通车。京台高速公路起于北京,终于台北,是国家高速规划的一条纵向主干线。

2018年,首都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京秦高速北京段通车,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工程全部打通;兴延高速、延崇高速平原段(兴延、延崇合称“京礼高速”)通车,打通京西北第三高速通道;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全线贯通,通车后驾车从南五环到新机场仅需20多分钟。

今年北京将加强与雄安新区的交通对接,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交通路网高效顺畅衔接。

地铁网

年年都有地铁新线开通

2014年12月,6号线二期(物资学院站-潞城站)、7号线(北京西站-焦化厂站)、15号线西段(望京西站-清华东路西口站)、14号线东段(善各庄站-金台路站)开通。

2015年12月,昌平线二期(北邵洼站-昌平西山口站),14号线东段(北京南站-金台路站)开通。

2016年,16号线北段(北安河站-西苑站)开通。2017年12月,S1线开通。

2018年12月,8号线三期(珠市口站-五福堂站)、8号线四期(五福堂站-瀛海站)、6号线西延(海淀五路居站-金安桥站)开通。

公交网

“快、普、支、微”四级线网搭建完成

2013年以来,累计优化线路1003条次,夜班线路由2009年末的15条增至36条,减少重复线路长度3466.7公里,解决573.5公里有路无车问题,方便了1493个小区居民出行。

截至2018年底,北京公交集团共有公交运营线路860条,线路总长度为18582.79公里。

全市专用道施划达到900余公里,京通、京开、京藏、京港澳及三环路实现专用道贯通。

2018年12月31日起,以“线上预约、合乘出行”为特色的公交服务新模式覆盖了本市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三大火车站。

结语

疏堵破解城市病

交通拥堵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也是大城市发展中最难以治理的突出问题。五年来,为有效缓解“大城市病”,北京城市交通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台台精准的“中小手术”治理地区拥堵,因地制宜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交通委、城六区政府一共实施了疏堵工程718项。

电子停车收费、定制公交的推出,让新科技像新开发的“良药”,使城市交通运行更加高效。地铁、公交密集织网,年年都有地铁新线开通,绿色交通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大缩短了市民出行的时间。

首都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京秦高速北京段通车,新机场高速贯通,北京路网“骨架”扩大至京津冀。京沈高铁、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一批高速铁路陆续开建,“轨道上的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五年来,北京通过对大城市病治理,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市民实实在在收获了车轮上的绿色和便利。

交通疏堵后,北京那“凸”字形的城廓和1000多条街巷的格局又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呢?请看下一回详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辉 黄亮
编辑/王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