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十四五”时期首都银行业保险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北京经济新航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1 13:00

11月21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业发展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金融监管局局长朱衍生表示,从四个方面看,“十四五”期间银行业保险业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微信图片_20251121130015.jpg

北京保险深度和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朱衍生介绍,首先是首都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辖内银行业总资产38.3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3.3%;保险业总资产2.3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倍。2024年,北京地区保险深度7.12%,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每人1.6万元,是全国的4倍,保险深度和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首都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五年来,辖内不良贷款处置额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4倍。不良贷款率0.7%,持续处于全国低位。银行资本充足率16.58%,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65.7%,高于全国31.3个百分点。

行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托、保险、理财等机构加快回归本源,辖内资管机构管理的资管产品增至16.8万亿元。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深入推进,五年来,共有232家弱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3家村镇银行实现法人机构改设为支行。保险业“报行合一”不断强化,财险业和寿险业综合费用率分别较“十三五”末下降9.8和7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累计增加贷款、债券投资、保险资金运用超7万亿元

其次是首都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朱衍生介绍说,五年来,辖内银行业保险业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累计增加贷款、债券投资和保险资金运用超7万亿元,全力支持首都经济回稳向好。

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余额超万亿元。基础设施贷款较“十三五”末增长40%。成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推出多项“中关村版”全国首创试点业务。科技金融“四项试点”深入推进。全国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在京落地。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京设立私募股权基金14只、认缴规模14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辖内4家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试点获批约210亿元,投资进程已近半。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海外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倍。今年3月,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在京成立,已为11次民营商业航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超50亿元。绿色信贷突破2.85万亿元,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着力强化薄弱环节金融支持。联合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辖内普惠小微信贷余额达1.08万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速超过20%。率先上线农业保险理赔电子公示功能,涉农贷款较“十三五”末增长1.1倍。

持续优化民生领域金融服务。个人养老金缴存资金超223.1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合计超594亿元,居试点城市前列。

北京普惠健康保不断升级,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病史,推出四年来累计参保超1700万人次,2025年度续保率达80%,可补充最高350万元保障。“北京普惠家财保”上线近一年来已承保25.8万户。全国首创交通事故“互碰快赔”和“远程易处理中心”机制,拥堵时间降低一半,理赔效率提升一倍,服务车主超500万人次。保险公司对近三年特大洪水、极端大风以及冰雹等大灾赔付超40亿元,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五年来累计罚没款合计3.5亿元

朱衍生表示,金融监管效能显著增强。深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辖内高风险财务公司和高风险银行“清零”。积极配合防范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多措并举稳定房地产融资,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辖内银行已为219个“白名单”项目投放贷款2156亿元。全国首创个人住房改建贷款产品和存量贷款“带押改建”流程,探索金融支持危险住宅楼改建的“北京方案”。

把握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加快推进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发模型200余个,监管精准性、有效性大幅提升。聚焦金融风险“关键人”“关键事”和“关键行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五年来累计对239家次金融机构、386人次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3.5亿元。

全面加强央地协同。牵头建设北京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持续深化行刑衔接、警保合作和府院联动。联合打击金融“黑灰产”,推动处置相关不良信息12余万条。开展多轮金融乱象专项整治,联合打掉多个不法贷款中介,涉案贷款超60亿元。深入践行监管为民。

持续升级“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已对接18个政府部门和132家银行保险机构,整合不动产、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工商等信息和金融数据,有效提升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累计服务个人消费者3813万人次,小微企业1858万户次。构建首都金融“大消保”工作格局,打造“金融伴我成长”特色宣教品牌。

上线全国首个银行业保险业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成立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半年来已受理案件超7500件,调解成功率近80%,成为首都金融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51121130021.jpg

金融改革开放成果丰硕

朱衍生介绍说,北京金融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五年来,辖内新设13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包括全国首家境外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保险资管公司——保德信保险资管,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汇丰保险经纪,保险中介开放新政实施后全国首批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宝马保险经纪、安顾方胜保险经纪等。支持北京农信保险经纪、北京盛唐保险经纪变更为外商独资机构。今年已支持3家外资机构增资超11亿元。

近年来,我局已有3项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6项案例在全市推广,2项政策入选“两区”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1项改革举措获市政府“金融创新推进奖”,1项全国突破性政策、1项全国标志性项目及3项重点工作入选北京市2024年“三个一批”成果。

今年,又先后出台全国首个不动产信托登记、首个股权信托登记专项文件并推动首单案例落地,产生良好示范效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行规则、“北京服务”制定近20条举措并全部落地。实现许可申报要求一张清单、许可事项一个入口、批复文件一键送达,37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平均缩减31天。建立外资银行诉求响应常态化机制,全覆盖走访外资银行,有效传递“投资北京”声音。

朱衍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和北京市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首都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开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摄影/首都之窗 李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十四五”首都金融关键指标规模稳步增长 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形成“北京示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1
“十四五”时期,北京资本市场实现“量”“质”有效提升|北京经济新航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1
首月349家!北京试点向中小科技企业明示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北京经济新航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9
减震器稳定器功能凸显 “十四五”保险业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北京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北京经济新航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6
金融监管巨头齐聚!“十四五”答卷亮眼:170万亿输血实体、3.4万亿外资持仓
第一财经 2025-09-24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3
李云泽: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