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共8600余家,营收超500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8 18:38

11月1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媒体吹风会。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专门行政法规。《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张磊柱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共有8600余家,营收超过500亿元,从业人员将近30万人。近期将出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强化准入环节的源头把关、强化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更强、监测更准、服务更优。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技术服务机构,也就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广泛参与公共监测和自行监测,承担着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相关方提供监测数据等服务的重要职责。他们的监测活动和监测结果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有效,事关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和治理成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是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准入制度,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行政许可。

张磊柱介绍,《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法律依据,同时设定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法律责任,这为市场监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依据职责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当前,监测市场“内卷式”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日益突出。《条例》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旨在引导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重塑市场健康新生态。张磊柱表示,为配合《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颁布,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存在能力要求不足、“内卷式”竞争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进行了修订,将从监测机构的人员条件、场所环境、防篡改设备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基础必备能力等方面,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要求。目的就是强化准入环节的源头把关、强化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更强、监测更准、服务更优,筑牢监测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这个《补充要求》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配套文件即将于近期出台。”张磊柱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做好宣贯,指导各地监管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准确理解、严格执行新要求,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和高质量监测数据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部回应防范惩治监测数据造假:破除让具体工作人员当“替罪羊”的侥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8
计划检查100家 八部门将开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
央视新闻 2025-07-10
八部门联合通报监督抽查结果 10家检验检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6
一图读懂 | 2024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公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16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数智化转型
新华社 2025-04-06
岂能任造假污染环境监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生态环境部:对监测数据造假保持“零容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委开展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4
最新评论